来源:紫金山新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国天文历》显示,北京时间9月7日12时8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之“白露”节气。在这一时节,由于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称之为白露。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秋时节的开始。在漫长的时光中,人们摸索出一套适应节气特点的生活、饮食方式。例如,老南京人讲究在白露节气饮“白露茶”。

立秋建议多吃这4种解暑润燥菜(白露至秋意浓防秋燥)(1)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俗话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自白露节气开始,季风交替,夏季季风逐渐被冬季季风代替,冷空气逐步南移,天气明显变得凉爽。又由于“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白天的气温相对较高,水汽蒸发,但太阳落山后,气温下降得比较快;夜里,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为小水滴,附着在树叶、草叶或者花瓣上,晶莹剔透。这就是白露节气的由来。

立秋建议多吃这4种解暑润燥菜(白露至秋意浓防秋燥)(2)

视觉中国图。

白露节气最大气候特点就是昼夜温差很大。据中国气象局官微,白露节气我国各地的平均日昼夜温差低可达到8℃以上,高则16℃以上。正如气象主播宋英杰在《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写道:白露节气,“一天当中像是四季轮替。早晚秋凉,白天夏热。”

早晚气温变化这么大,最容易着凉感冒了,因此,古人有很多谆谆教诲。例如,“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过了白露,长衣长裤”。核心就是,夜里睡觉得盖好被子了,短裤、短袖也不能再穿了。

白露至秋意浓,秋燥秋乏防一波

白露节气,秋风在降温的同时,也把空气中的水分吹干了,这种干燥的气候特点被人们称为“秋燥”。不过,专家通过分析气象大数据,发现“秋燥”也是视地区而言的。

为了统计秋季的干燥程度,气象学家把日最小相对湿度≤30%的情况,定义为一个干燥日。中国气象网统计了1981—2010年9月至11月的干燥情况,研究发现:秋季最干燥的地区要数北方西部地区和青藏高原,秋季干燥日数达75天以上;而我国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秋季比较湿润,干燥日数小于10天。其中,四川东南部、云南南部以及海南等地秋季干燥日数小于1。

除了多喝白开水、保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科学膳食也很重要。中医建议此时节的饮食宜遵循抗“燥热”的原则,以清淡为主,多吃些汁液丰富、性质甘凉、清热生津、滋阴润肺的果蔬及食品。

市农业农村局蔬菜园艺处处长李丽介绍,近年来,南京除了扩大水果种植种类,还通过新技术新模式,延长水果上市期。9月南京地产水果可丰富了,仅猕猴桃就有很多品种,红心、黄心、绿心的,还有火龙果,晚熟的桃子、梨子、西瓜、葡萄等等。

鸿雁来元鸟归,“白露茶”泡一杯

相对于春分、秋分等重要节气,白露在二十四节气中并不十分知名。民俗活动也大多是区域性的,地方特色比较明显。

福州人,白露必吃龙眼;浙江苍南、平阳等地,在白露这天要采集“十样白(带白字的草药)”,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滋补身体;苏州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

立秋建议多吃这4种解暑润燥菜(白露至秋意浓防秋燥)(3)

而老南京在白露节气爱泡上一壶“白露茶”,顾名思义,就是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金陵科技学院民俗学者戴欣佚介绍,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到了白露前后又会进入生长佳期。白露茶不像春茶那样娇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股独特的甘醇味道,老南京人特别喜欢。“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泡得差不多了,此时白露茶正接上。”

立秋建议多吃这4种解暑润燥菜(白露至秋意浓防秋燥)(4)

唐代《本草拾遗》中描述茶的功效时有“久食令人瘦”的说法,茶汤中含有芳香族化合物,能够溶解油脂,帮助消化肉类和油类等食物。因此,在干燥的秋天“贴秋膘”,饱食一餐丰富油腻的食物后,不妨饮茶一杯,帮助体内油脂的溶解。

立秋建议多吃这4种解暑润燥菜(白露至秋意浓防秋燥)(5)

视觉中国图

谚语云:处暑高粱白露谷。每年白露一到,一些老南京人还用谷物酿酒,这个时节酿出的米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作“白露米酒”。秋风乍起,荷残莲老,水底的藕也已长成。白露节气里头批莲藕刚上市,嫩藕被南京人用来生吃、凉拌或炒食,老一点的则用来做成南京特色小吃——糖粥藕。

南报融媒体记者 翟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