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上,有着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许多是虚构或者美好的想象,其中不乏巾帼英雄。今天讲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冼夫人,公元512年农历11月24日—公元602年农历1月18日,又称冼太夫人,名英,高凉郡,今广东茂名高州一带。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冼英这个小女子如何被奉为“岭南圣母”的。一直受万人敬仰从古到今!

冼夫人简介简短(从小女子到一代圣母)(1)

第一,冼夫人确实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促进岭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她的伟大历史功绩值得赞颂和推崇。

冼夫人是一个有功于国家的人,在南朝至隋朝的历史大转折中立下了丰功伟绩。

1---维护大局,带领岭南少数民族归附隋朝,促进了中国的再次大统一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全国大统一的时期,而隋朝能完成统一大业的最后促成者是冼夫人。公元589年隋灭陈后,虽然全国统一的大局已定,但隋军一时未到达岭南,于是岭南“数郡共奉冼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隋高祖派遣韦洸安抚岭南,但陈朝亡将徐璒扺抗拒守,韦洸不能进入岭南。晋王杨广让陈后主写信给冼夫人,告知陈朝已亡,令其归顺隋朝。冼夫人“验知陈亡,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入至广州,岭南悉定。”

冼夫人与陈朝关系非常密切,与武帝陈霸先很早就认识,幷且有共同作战的经历,冼夫人是陈朝在岭南地区的依靠力量之一。面对陈朝的灭亡,冼夫人没有领导抗隋起义,而是毅然作出维护国家统一的正确抉择—归附隋朝,使中国始于东汉末年的将近四百年分裂(西晋的短期统一除外)最终再次归于一统。

冼夫人带领岭南少数民族归附隋朝的历史功绩不能低估。如果我们把这一举动放到当时全国的大环境中去考察,其意义就会看得很清楚了。在隋朝平定陈朝以后,南方的局势仍然十分动荡混乱。一方面陈朝虽然灭亡了,但其残余势力还存在,他们仍在负隅顽抗;另一方面反对统一的士族势力还不小,江南士族和地方豪强这时都趁机起兵反隋。

《资治通鉴》卷177载:“江表自东晋以来,刑法疏缓,世族凌驾寒门。平陈之后,牧民者尽更变之。……士民怨嗟。民间复讹言隋欲徙之入关,远近惊骇。于是,婺州(浙江金华)汪文进、越州(浙江绍兴)高智慧、苏州沈玄侩,皆举兵反,自称天子,署置百官。乐安(浙江仙居县境)蔡道人、蒋山(江苏南京市)李㥄、饶州(江西波阳)吴世华、温州沈孝彻、泉州王国庆、杭州杨宝英……等,皆自称大都督,攻陷州县。陈之故境,大扺皆反,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

隋朝花了不少的力量才扫平这些武装反抗,所以隋朝统治者是不希望用猛烈的军事行动来解决岭南的问题。

冼夫人带领百越民族归附隋朝,使隋朝基本是以和平的方式统一岭南。这一行动顺应了统一的历史发展方向,避免了战争带来的灾难,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她既得到了统治者的肯定和褒奖,也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民的赞扬和敬重。

2---多次领导平定叛乱的斗争,维护地区安定

南朝至隋朝时期,岭南地区多次发生地方官吏和少数民族首领的叛乱事件,为了维护地方安定,冼夫人多次领导平定叛乱。

梁太清二年(公元548年),梁朝发生侯景之乱,梁朝政权岌岌可危。梁大宝元年(公元550年),高州刺史李迁仕趁机起兵叛乱,并企图通过联合冯冼家族势力以取得成功。冼夫人审时度势,识破了李迁仕的阴谋,阻止丈夫冯宝前往会见李迁仕,并使用妙计大败李迁仕,支持陈霸先北上讨伐侯景。陈朝时,冯宝去世,“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

陈太建二年(公元570年)广州刺史欧阳纥反,陈朝派车骑将军章昭达讨伐,欧阳纥企图诱使冼夫人的儿子冯仆参与叛变。冼夫人当机立断地说“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她立即部署军队拒守,率百越酋长迎接章昭达,与其内外夹击,平定欧阳纥的叛乱。

陈后主年间(583-586),35岁的冯仆逝世,陈朝被隋所灭,百越诸族一时群龙无首,于是,诸郡酋长一致拥戴夫人为岭南“圣母”,肩负起保境安民的工作,等待朝廷安抚。

隋朝时,地方豪强王仲宣和陈佛智叛隋,围困韦洸在州城,冼夫人派遣孙子冯暄前往解救。而冯暄与陈佛智素有交情,违反命令停滞不前,冼夫人大义灭亲“遣使执暄,系于州狱”

与隋朝将领鹿愿合力平定叛乱。多次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叛乱,不仅造成岭南地区社会动荡,而且关系到地方与中央激烈的权力斗争。冼夫人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地方割据势力,符合历史发展要求和人民渴望和平统一的愿望。

3---积极推动少数民族“汉化”,为民办事

粤西和海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汉族和越族的关系以及越族各部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当地民族问题的关键。冼夫人经常劝说部族之间和平相处,积极传播汉文化,劝说族人遵从朝廷政令,教导族人学习汉人礼仪习俗。

利用其既是越族首领又是汉人“郡守夫人”的特殊身份,深入反复教化民众,不断地改变着本民族的落后面貌,并最终促使民族融合以及百越族接受中央政权的管辖。

事实证明,冼夫人是古代岭南百越民族中少有的卓绝首领,她一生致力于本地区的安定发展和积极推动百越族的“汉化”,对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在该地区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这奠定了冼夫人深厚的群众基础。

冼夫人的功绩卓著,影响深远,无论是统治者、文人学士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是希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所以,有功于国有功于民的冼夫人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肯定和文人学士的歌颂,也受到人民群众的赞扬和怀念,也是理所当然的。

冼夫人简介简短(从小女子到一代圣母)(2)

第二,封建朝廷的敕封推动了冼夫人崇拜的形成

前面已提及,历代封建政权多次敕封冼夫人,并把冼夫人入祀国家祭典。封建朝廷的敕封,扩大了影响,增加了冼夫人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严感, 推动了冼夫人崇拜的形成。

中郎将、石龙太夫人 ------宋康郡夫人------ 谯国夫人------谥为诚敬夫人------ 清福夫人------ 显应夫人 ------柔惠夫人------高凉郡太夫人-----慈佑太夫人

对冼夫人敕封始于陈朝太建二年。当时,冼夫人还在人世。由于她协助陈朝平定广州刺史欧阳纥的叛乱有功,陈朝对其大加封赏

(公元570年陈朝太建二年)。

“诏使持节,册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北史作“高凉郡太夫人”)。

“赐绣幰、油络、驷马安车一乘,给鼓吹一部,并麾幢旌节,其卤簿一如刺史之仪。”

至隋朝,由于冼夫人在隋朝统一岭南中的重大贡献,朝廷多次赐与冼夫人封号。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统一岭南,冼夫人带领岭南百越归附隋朝。其时,她“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入至广州,岭南悉定。表魂为仪同三司,册夫人为宋康郡夫人。”

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冼夫人又领兵协助隋军平定王仲宣的叛乱,且大义灭亲,把违反命令不肯进兵的孙子冯暄囚于监狱,幷亲自披甲乘马,陪同隋使巡视各地,稳定了岭南局势。隋朝给予了更高的敕封:“拜盎为高州刺史;仍赦出暄,拜罗州刺史;追赠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夫人为谯国夫人;以宋康邑回授仆妾冼氏;仍开谯国夫人幕府,置长史以下官属,给印章,听发部落六州兵马,若有机急,便宜行事。”

追赠已故的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开谯国夫人幕府,授予她在紧急情况下自行处事的特权。随后,冼夫人揭发了番州总管赵讷贪赃枉法的罪行,安抚诸俚族,“高祖嘉之,赐夫人临振县汤休邑一千五百户”。〕

以上为冼夫人在生时朝廷的封赏,其逝世后,历代朝廷仍多次给予敕封:

隋朝仁寿初年,冼夫人去世后,朝廷“赙物一千段,谥为诚敬夫人。”

封建统治者敕封冼夫人都是有一定的目的的,陈朝和隋朝时的敕封主要是表彰冼夫人对国家所做的贡献,但隋朝以后,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由于冼夫人在岭南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封建统治者想藉助冼夫人的形象稳定民心,维护统治。隋朝以后,历代政权对冼夫人的敕封都是在非常时期。

南汉时追封冼夫人为清福夫人。

南汉政权是五代十国时期在岭南建立的割据政权。当时,中国又一次出现了大分裂的局面。在全国大分裂、大动荡的情势下,南汉政权统治下的岭南地区,阶级矛盾也很尖锐。南汉统治者极其奢侈,幷且刑法残酷,有刀锯、支解、刳剔等酷刑,因此,激起人民的反抗。为稳定统治,统治者封冼夫人为“清福夫人”,利用冼夫人的影响维护统治。

南宋时,宋高宋赵构给冼夫人“封显应夫人,名其庙曰宁济。”

南宋高宗时期,正值金兵南下,北宋政权灭亡,南宋政权初建的时候,统治者极需稳定南方局面,以应付北方金兵的威胁。

但这时,岭南并不平静,阮元《广东通志·前事略》的记载: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八月“盗入梅州,杀守臣沈同之,大掠而去”。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四月“陈颙围循州,焚龙川县,命江西安抚司遣将捕之”。同年八月,“江西统制傅枢讨平南雄贼吴盅、邓庆、刘军一等”。十一月,“陈颙犯梅、循二州。是冬,虔贼谢达犯惠州。”

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正月,陈颙围潮州不下,引兵趋江西。同年二月,虔贼周十隆犯循、梅、汀州。”“时虔、吉盗连兵寇掠循、梅、广、惠、英、韶、南雄……”。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十一月,“广贼区稠围韶州乐昌县。”

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正月,“海贼朱聪犯广州”,“闰二月,海贼陈感犯雷州,官军屡败。”

此后的绍兴年间,岭南还发生了多次的动乱。在此情况下,宋高宗赵构将冼夫人抬到神的位置,在海南儋耳人请求为冼夫人赐封号时,为儋耳宁济庙作庙额诰,册封冼夫人为“显应夫人,赐额曰宁济”,后又加封为“柔惠夫人”。从庙额诰中,我们可看到宋高宗的用心:“弥寇攘之患,格丰登之祥,惟神之功,宽朕之忧”。

封建统治者还利用“神化”冼夫人,编造“显灵”神话,帮助镇压农民起义。

清朝时曾发生加封号的事件。据光绪《高州府志》的记载: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太平天国革命军陈金刚部进攻高州府,在十一月二十四日的南山战役中清军击败太平军。“冬十一月贼自南山来攻营,副将卓兴大破之……毙贼百余(此为卓军第一战功)。”

于是地方官绅借此编造冼夫人“显灵”的神话,大肆宣传。他们把清军战胜太平军的原因归结为“时北风烈动,忽转南风,贼愈不支。相传是处为冼夫人降生地,而是日又夫人诞辰,故灵应如此。”

清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时任广东巡抚的郭嵩焘即以此为据向清廷奏请敕赐封号,同治帝加封冼夫人“慈佑”。在这当中,掺杂了迷信色彩,统治者借此推行愚民的统治政策。

由于统治者的多次敕赐封号,再加上隋以后开科举取仕,以士大夫为基础的封建统治集团,利用民间对冼夫人的崇拜,大力赞扬冼夫人的功绩,推动民间信仰更深入更广泛发展。

第三,民间的传说神话了人物形象。

高州长坡旧城东北部有座山叫大榭岭,又称榭赖山长4公里,宽2公里,主峰423米,上有赖冈,冈顶建有通天榭赖大王庙一座,山因庙而得名。赖冈周围建有村落24条,均以坑为名,如金坑、银坑等,称二十四坑。这些以坑为名的地名的来历是与冼夫人有关的。

据民间传说:占据此岭的是一个大魔王,名叫大谢王。大谢王平时作恶多端,残害人民,各垌人民深受其害。

这天,大榭王又出来抢劫了。大榭岭下一带的群众,纷纷跑到高凉山,找到冼夫人,声泪俱下,-哭诉大榭王的罪行,请求冼夫人帮助除掉这个害人魔王。冼夫人听了大榭岭下群众的哭诉后,义愤填庸,激馈地说,“不制服大榭王,誓不罢休!”然后就向高人借法。法力借成,就,拔出宝剑,往前面的一块巨石一剑劈去。顿时,“嘛啦”一声巨响,金光四射,离她还有数十米远的一块数百吨重的巨石,立即整齐地裂成两段。

后人称这一巨石为冼夫人试剑石。

大榭王也并非等闲之辈,他凶神恶煞地赶过来,要与冼夫人一比高低,以其显示自己魔力的威严。他走近高凉山下,举起了把巨型大铲,朝着高凉山大吼一声,先发制人地往高凉山狠命一铲,想把高凉山连同冼夫人一起铲掉。这时,只见冼夫人侧身一闪,右手用剑往大榭王的铲柄上轻轻一按,大谢王的大铲立即移了位,铲口正对着旧城冼太庙门口的大广场,结果把大广场铲出了一个十余亩宽的大口。

后来变成了一张大鱼塘,这鱼塘至今还存在。

冼夫人用左手拨转大榭王大铲的瞬间,右手又同时举起马鞭,朝大榭王肩上用力一拍,大榭王慌忙往左一躲,躲过了冼夫人的拍击。冼夫人的马鞭打不中大榭王,但却把大榭岭下方圆数十公里的地方,打出了二十四条山坑,每条坑长宽数公里,即谓东坑、西坑、金坑、银坑等。现在,这二十四条坑已变成了二十四条村落,居住着数千人。

第四,民间信仰的形成促成了冼夫人崇拜现象长时间的广泛的存在

岭南地区人民历来重视对祖先对英雄人物的崇拜,粤西和海南人民以崇拜冼夫人为多,并形成了广泛的民间信仰。

粤西地区建有很多冼夫人庙,每年举行盛大的祭典活动,人们把冼夫人奉若神明,把她看作是救灾救难的神。

人们都相信冼夫人可保佑他们,每逢诞期都到冼夫人庙烧香跪拜,祈求消灾得福。

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的信仰具有功利性的因素,凡求一事,必有一神应之,这使得冼夫人崇拜具有了植根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

一方面是由于迷信思想不能消除,这为冼夫人崇拜广泛扩展提供了精神支持,使得冼夫人崇拜现象长时间的广泛存在,并形成了广泛的民间信仰。

冼夫人简介简短(从小女子到一代圣母)(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