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外乡人写的网文,内容是给山西省会太原市鸣不平。说太原很委屈,窝在拐角里缺少晒太阳的荣耀。不说一线的大城北上广深,就是在众多省会城市里念叨,拨拉来拨拉去也显不出太原。中国30来个省会不多,可就是有学历的,一口气念出各个省会城市的男女也一般多。走到省外,人家问你,哪里人?太原市的。太原?皱着眉头需思考须臾。太原好像太远。连我们的近邻北京人也问,是山西的那个太、太原?仿佛这个城市很陌生的,一下子想起那首天边歌曲的首句,在那遥远的地方……。太原,太怨,太有点儿窝囊,缺了存在感。山西第二城大同,知道吗?当然知道,全国生产煤炭最多的地方。呵呵,难怪大同人高雅不起来,贴上黑色的标签,撕下来不容易。

山西的两座主要城市的牌面,一座是“太远”,一座是分秒不停输送大桶大车的黑炭。

太原大同景点 不须攀比太原大同两城自带雄风(1)

山西人,太原人、大同人遇到这茬,总有点儿伤自尊的感觉。我们都是几百万人口的现代化大城市,怎么就如此的缺面子。

我本人是山西省的土产。听了这些话没觉着丟人,内心倒是觉得悲凉。一般问答的对象是成年男女。中国现在已经不是上世纪前半叶的时候,满世界都是不识字的文盲。现在街头任意一个蹓跶的,不是大学生,最次也念过初中。文化人的基本标志,是掌握历史和地理的重要符号。知道我们是哪里来的,祖宗八代怎么过来的。是天经地义的文化。那年在新疆喀纳斯与当地蒙古族图瓦人交流,说他们一生下首先记住的不是妈妈。第一个该记住的不是母亲?不是,他们是让落地的娃首先记住七世前的先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吃了一惊。不忘祖不忘本是首要的人生一课。

怎么就不知道我们的太原和大同呢?纳闷。学过的历史文化全消化到卫生系统了吧。但路人邂逅说一半句,有必要和人家摆乎太原和大同城的这个那个吗?

的确应该面对现实。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经济发展的版图,搞得职业地图人都目不睱接。深圳四十多年前才是小渔村,一眨眼睛变为顶流的国际化大都市。猫在东南一隅的小城义乌竟成了全球小商品批发中心。

太原大同景点 不须攀比太原大同两城自带雄风(2)

太原落伍了,大同落伍了。在一波波汹涌的经济浪潮中,这两座充满浓郁历史文化味道的老城,工业,科技,贸易等与沿海与江浙地区拉开了距离。两座城虽也炉火炙热地搞生产,但主要的产品是能源煤炭,沦为高速经济机器的动力车间锅炉房。任何工厂的丰硕果实都结在总装车间,成品部门。晒岀经济的靓丽成绩时,总会边缘了锅炉房。

从地下往出挖煤面子是有风险的。当年山西的地面上就生产出一批敢于吃螃蟹的煤老板。胆大不必有科技智慧的煤老板,除了没砸死砸伤的,好多发了横财。这些人游走于江湖,因为花钱卖弄豪富,给山西人戴了一顶傻大黑粗“土财主”的帽子。个别群体掠走了祖宗留下的资源红利。实际山西人的收入一直很低。能源饭资源饭很好吃,但货真价实的干货卖不出好价钱。山西人一向很实诚,外来风刮进得很迟钝。弄模式弄花哨也总是慢半拍。山西的城市建设也如此。当然也就是缺光鲜。过人家相攀比,腰包里没别人壮,楼房没别人盖得高。

20多年前,上海来了行业同事到太原,饭后一起散步。站在迎泽大街的五一广场。我看到他用不屑的眼神四处眺望,口中还念念有词,够土气的啦,落后啦。他说省会太原灰头土脸的,连上海郊区的建设不如。我内里不服气地回应,是拉下步子了。风水轮流转嘛。两千年前太原城辉煌时,上海大概还是片野兽出没的蛮荒之地。心里的话没有完全倒岀来,你明白太原城蕴蓄的文化底气吗?高楼和钞票只是历史长河一霎那间的小浪花,只有生生不息的文化才是人类的不朽宝物。

实际情况不怨外乡人的直感,人家也没有攀比之意。是咱的自尊心受了疼痛。

太原大同景点 不须攀比太原大同两城自带雄风(3)

技不如人,落后,不服气也不行。岁月没有直线平流,总是曲折的向前延伸。

太原,乃至山西的第二城大同市,曾几何时,那是多么的灿烂阳光。且不说两座城在华夏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从史学上抠走这两城,中国的历史发展线索会断了链接。现在是商业社会,往近处说吧,明清时期全国十大商帮,晋商独占鳌头,雄踞华夏。在国外,一度还只有晋商与精明的犹太人,威尼斯商人比肩。今日落后了也属自然规律。否极泰来,风水轮流转才对。

有人说,游览阅读山西,就是浏览中华的历史长卷。有底气说这话,当然有积淀的历史干货支持。先祖耕耘了5千年的热土,河东数不清的人文故事,现存的千年文物等。黄河中游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三晋自带历史雄风。炎黄蚩尤三人祖,尧舜禹三古帝开文明先河,夏商周春秋战国迭代进化,太原城,始终是历史的时空伴随者。

一晃到了21世纪。省会太原的发展,离周边的近邻石家庄,济南,郑州,西安,已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城市硬件表现为人口的数量,城区的规模,马路立交桥,摩天大楼的高度密度,还有那个GDP等。太原均不如人。周边的兄弟都是堆积了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有的还是国家中心城市。太原人叹息,自己处在尴尬的位置,不东不西,姥姥不爱,舅舅不亲,哪头的红利也吃不着。

其实不用着急,大城市聚集会是一时的热闹。地球的蓬勃生机永远在文化与精神的风水里,永远在生生不息的土地上。

太原大同景点 不须攀比太原大同两城自带雄风(4)

四千多年前,太原和晋中的地面还是片大湖水泡着,后来台骀和大禹凿开霍山口,晋水入黄河,一片盆地出现了。四千年前,尧帝带着部落先民,从太行山东麓的伊祁山迁到太行山西脚的太原,一座“北都”城建起来有了名。那时候周边的几座省城还没有拿到准生证呢。济水南面的济南城春秋时才弄成济南国。郑州在新中国解放前才由郑县设立郑州市。石家庄更是年幼的小弟弟,有了铁路才喂养大的新城。

太原,头起叫大原。晋中盆地不够大,但城市的胸怀足够宽。听名响就足够辽阔,格局,敞开的胸襟博大,稀有争锋。传统的易经八封,现代的量子科学说定的。每个名字都自带信息,都是先天的赋予。

太原沉淀了4千多年的文化故事。尧建北都,大禹,台骀降龙治水,陶唐氏治“祁泽薮”,出现华夏最早的一批行政县治区划,春秋赵简子再造宏伟晋阳城,秦汉时边关重镇,魏晋时期民族大融合的中心地,大唐帝国崛起的根基,繁华北都,宋辽金元战略对抗的枢纽,宋太宗怒烧水淹古晋阳,明清晋商义利天下的大本营,辛亥革命的北方先锋兵……。太原的文化家珍比比皆是。

大同,这个城市名怎么来的,也是中华历史的宿命,游丝千年的产物。最早这里叫的是平城,云州。华夏民族历经五千年,像个大公司。从炎黄蚩尤部落竞争的三个老板开始,小公司滚雪球般成为今天的大中华。别小看大同市,北魏时曾经做过中华百十年的旗舰店。还做过代,辽,金的陪都等。华夏历史上有两位震古烁今的人物必须要进入记忆,北魏孝文帝,冯太后。大同的绝笔峥嵘,是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融合,是一个融汇了东西南北几十个民族文化的巨星城。这座城带着多重人类古老文明的影子,可以追溯到两河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化等痕迹。鲜卑文化为主,集合了外来民族的文化,然后主动拥抱融合了汉文明。北魏放弃平城主动迁都洛阳,迈出成就大中华的伟大一步。追寻人类的最高理想,天地广阔包容的人间大同境界。这座城更名为大同。

太原大同景点 不须攀比太原大同两城自带雄风(5)

大同在建国初期,一度是全国13个较大城市之一。接棒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著名的“煤都”,显赫一时。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随着化石能源趋向终结,这样人们就以为大同只是靠黑色生存。其实,大同丰厚的文化底蕴,交融了多元基因的活力大同人,才是今日大同城市的资本和骄傲。

中华民族发展到今,面向未来,也更须尊重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传递出一种价值观的东西,像太原,大同这类的城,自然有足够的历史尊严。也无须攀比。物我如是,追求的是一世,不是一时。

人性总是如此,总是世俗,总是健忘。记忆一阵子更是常态。花无百日红。

这个世界为什么绚丽多彩,就因为各自有独特的颜色。每个人有精彩,每个城有故事。尊敬与尊重,不卑不亢,不攀不比,活岀自己。才是人间大道,

印度好电影《印度女孩》中,教练对运动员蔻茜说,“这个世界只有胜者,才有机会发声”。很对。太原,大同发展不足。只是这阵子没有别人钱袋子壮而已。你不行硬说行别人也无视你的存在感。但两城的文化底蕴,却是永远的镇城之宝。

话又说回来,攀比只是世俗的东西。水无常形,城无常势。

扯这么多,摆一下家底子,不是王婆卖瓜属于自夸。也是让人对山西,对太原,对大同有些认知。不然总围绕煤炭黑说这两座城,被笑话的是自己。

太原和大同,还有我们山西人,仍须努力。永远像两座城名的品格,敞开胸怀,包容,学习,放情的拥抱世界,重铸城市的辉煌。

太原大同景点 不须攀比太原大同两城自带雄风(6)

(来源:胡说胡又说)

太原大同景点 不须攀比太原大同两城自带雄风(7)

太原大同景点 不须攀比太原大同两城自带雄风(8)

太原大同景点 不须攀比太原大同两城自带雄风(9)

太原大同景点 不须攀比太原大同两城自带雄风(10)

太原大同景点 不须攀比太原大同两城自带雄风(11)

太原大同景点 不须攀比太原大同两城自带雄风(12)

太原大同景点 不须攀比太原大同两城自带雄风(13)

太原大同景点 不须攀比太原大同两城自带雄风(14)

太原大同景点 不须攀比太原大同两城自带雄风(15)

太原大同景点 不须攀比太原大同两城自带雄风(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