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期的保存下来的洞窟不多,飞天的形象也比较少,莫高窟第2窟中的飞天形象可以算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这个洞窟是以其中技艺精湛的千手千眼观音变相而闻名于世的。在两侧各画有两身飞天。

元代以后的敦煌壁画(敦煌壁画中元朝时期的飞天)(1)

南壁西侧的飞天双手捧花而跪于彩云之中,神情虔诚,东侧也有两身双手捧花的飞天跪于云间。北壁的飞天稍显活泼,东侧与西侧飞天均一手握长茎莲花,另一手拖着花蕾。这四身飞天脸型圆润,身形较短,貌似儿童的形象,但是表情又较为庄重,形象很写实,所以总给人感觉有些飞不起来的状态。

元代以后的敦煌壁画(敦煌壁画中元朝时期的飞天)(2)

五代宋初时期飞天形象

五代宋初时期飞天形象的绘画特点继承了晚唐时期的大裙襦,及白纱笼袖而襦袖更宽大,头饰较之前相比也更为复杂。当时流行的回鶻装,戴凤钗步挂冠,着翻领红袍,绣花鞋。正如一首敦煌曲中所写的“犀玉满头花满面”就是对此种装扮的描写。

元代以后的敦煌壁画(敦煌壁画中元朝时期的飞天)(3)

另者,揆衫与揆袍是五代宋初期的常见服饰,一般的老百姓、商人、舞伎、乐伎均着四揆衫。如五代莫高窟第61窟背屏上,有两身横向飞行的飞天,上面一身飞天的服饰十分华丽,束高发髻,发髻上还装饰有宝珠,并佩戴珠宝项圈、耳珰、臂釧及手镯,赤裸上身,下身着长裙,服饰继承了唐代壁画中的飞天形象。

元代以后的敦煌壁画(敦煌壁画中元朝时期的飞天)(4)

下方的一身少女飞天、束双发髻、并用红色丝带系发髻,佩戴有简单的项圈、耳珰、臂釧及手镯,衣着较为简朴,此画面中的飞天形象继承了唐代的绘画风格。到了宋代后期,莫高窟第76窟中的飞天图像中,飞天的打扮十分华丽,束高发髻、戴宝冠、项圈、耳珰、臂釧及手镯,所有配饰一应俱全。

元代以后的敦煌壁画(敦煌壁画中元朝时期的飞天)(5)

赤裸上身,斜披大巾,下身着及脚长裙,在此时期的飞天形象仍然遵循唐代服饰的样式,这时候的飞天服饰画法已成为了佛画规格化的产物,遵循着着固有的模式,与当时服饰的时代风格已经毫无关联。

元朝服饰较为朴素

元代时期飞天的服饰较为朴素,没有了过多华丽饰品的装饰,但在样式和色彩上仍然十分精细。例如莫高窟第3窟中的四身飞天,其中北壁上的两身飞天造型较为完美。一身为黑发,束双发髻,头上饰有簪花,双鬓垂于两耳,上身半裸下身着长裙飘带,缠绕于两臂,另一身为金发少女,上身穿白色络腋,下身着有长裙,及白色腰裙,飘带缠绕于两臂。

元代以后的敦煌壁画(敦煌壁画中元朝时期的飞天)(6)

在动态造型方面,并无强烈的飞动感,两身飞天不对称,均为中亚西亚民族的脸型与造型的写实,反映了当时的地域文化特点。敦煌莫高窟是飞天形象最为丰富的石窟,本章节主要是对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飞天形象的服饰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于飞天形象一个整体而言,体态造型和服饰这两个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元代以后的敦煌壁画(敦煌壁画中元朝时期的飞天)(7)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从十六国开始历时千百余年伴随着洞窟一起出现,在元朝末与洞窟一起停建而最终停滞。

来源:创作者WB0HYjqaxL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