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9月25日正值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鲁迅先生曾写及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为纪念鲁迅先生,各家出版社均推出新书,在这些书中,我们可以阅读鲁迅的“诗与远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从《鲁迅全集》到“鲁迅作品单行本”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0年,为了更好地整理鲁迅著作,当时的出版总署就决定在上海建立鲁迅著作编刊社,专事校订出版鲁迅著作,并聘请鲁迅先生的学生和战友冯雪峰担任总编辑。1951年,冯雪峰又受命组建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首任社长兼总编辑,鲁迅著作编刊社于是迁移到北京,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成为鲁迅著作编辑室。1951年秋,鲁迅的《呐喊》、《彷徨》等20余种单行本相继问世,接着又出版了《鲁迅小说集》、《鲁迅选集》两卷本,以及许广平、冯雪峰、许寿裳等多人回忆鲁迅的专著10多种。1958年底,推出多种装帧的10卷注释本《鲁迅全集》,之后又编印了十卷《鲁迅译文集》,这是继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之后,全面系统整理出版鲁迅著作的第一个注释本。

1981年鲁迅诞辰100周年之际,16卷本《鲁迅全集》问世。81年版《鲁迅全集》吸收了1958年版全集的长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收集完备,注释详实,短期内发行了近10万套。

2005年版18卷本《鲁迅全集》出版,是目前收文最多,注释最完备的通用版本。之后,人文社还相继推出了《鲁迅手稿丛编》《鲁迅全集编年版》《鲁迅大辞典》等,进一步扩充了鲁迅作品的出版阵容。

在鲁迅诞辰140周年之际,人文社又推出了“鲁迅作品单行本”共29种,这套单行本吸收了2005年版《鲁迅全集》的校勘和注释成果,并根据单行本的体例进行了调整,更方便读者阅读。以及“中国现代名家名作插图本”丛书中的《呐喊刘岘插图本》《野草刘岘插图本》《彷徨丰子恺插图本》《阿Q正传丰子恺插图本》《鲁迅批判》(增订本)《鲁迅作品精选及讲析》等新书。

鲁迅140周年(鲁迅诞辰一百四十年)(1)

《呐喊》

鲁迅140周年(鲁迅诞辰一百四十年)(2)

《彷徨》

鲁迅140周年(鲁迅诞辰一百四十年)(3)

《野草》

温儒敏《鲁迅作品精选及讲析》:浮躁的时代要读点鲁迅

《鲁迅作品精选及讲析》是专为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编的。鲁迅作品很多,《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就有十八卷,750多万字。人民文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鲁迅作品精选及讲析》约43万字,所选的都是鲁迅有代表性又比较好读的诗文,一共七十九篇(首)。分文体编排,其中小说十八篇,散文诗七篇,散文十篇,旧体诗九首,杂文二十八篇,书信七通,基本上覆盖鲁迅创作的各种类型。每一文体前面有一“阅读提示”,简介鲁迅该文体创作的概况和主要特色,提示一些阅读的建议。

温儒敏在代序言《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要读点鲁迅》中写:一些年轻朋友不喜欢鲁迅,也因为语言的隔膜。鲁迅写作的年代刚开始倡导白话文,他的文章有些文白夹杂,是时代的印记,但也是有意为之。鲁迅不愿意俯就过于平直的白话,宁可保留一些文言的因素,加上那种迂回曲折的句式和游弋的语感,所表达的含义往往是复杂而多义的。而在充斥周遭的四平八稳的八股文风中在到处可见的夸张虚假的广告式语言旋涡中,读点鲁迅却是会让人豁然开朗,有所超拔的。

温儒敏也回应了鲁迅因为批判的姿态而总被认为太过于尖锐的问题:应试式的相对刻板的语文教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我们阅读鲁迅的“胃口”。这种对鲁迅“敬而远之”的印象,应该得到改变,而且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于鲁迅这份重要的精神遗产,我们会越来越体会到它的分量。

鲁迅的确是对传统文化批判最深刻攻打最猛烈的人之一。他对传统的批判是采取决绝的态度,很“偏激”大家最熟悉的,是《狂人日记》,通过“狂人”之口,把中国历史,特别是封建礼教和专制制度概括和比喻为“吃人的筵席”。而鲁迅的“偏激”不只是感情的表达,也是一种思想策略。不能否认,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鲁迅的确常采取与惯常思维不同的逆反质询。这可能让人震撼、惊愕,却又顿觉清醒,思路洞开:“从来如此,便对吗?”——这是《狂人日记》中的话,其实也是鲁迅式的质疑。

要理解鲁迅所处的那个年代,是中国正受外敌人侵、挨打的时代,一面是保国保种的焦虑,一面是“老大的国民尽钻在僵硬的传统里,不肯变革衰朽到毫无精力了,还要自相残杀”。在这种情形下,鲁迅为了警醒人们,当然要大声疾呼,用决绝的而不是温温吞吞的态度立场,去告别旧时代。所以,“吃人”也好,“不读中国书”也好,这种急需突破传统的态度,即使有些偏激,也是符合那时代变革需要的。不能当“事后诸葛亮”,离开特定的语境,摘出一些句子,就来否定鲁迅。

鲁迅140周年(鲁迅诞辰一百四十年)(4)

《鲁迅作品精选及讲析》

菜馍双全:《鲁迅:小先生,大日子》:文章好,人可爱

作家出版社于2021年7月推出媒体人、作家菜馍双全的《鲁迅:大先生,小日子》。这本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记,它没有将鲁迅过度神化,而是将视角聚焦于鲁迅先生的生活,作者集数年之功,广泛收集鲁迅史料,将那些被忽略被遗忘被漠视的细节打捞出来,重新组合,整理,希望还原一个真实可信的、活泼热烈的、血肉丰满的、性格鲜明的、趣味横生的鲁迅。

书中写及,和很多文人一样,鲁迅年轻时生活也是捉襟见肘,在南京读书时只能穿夹裤过冬。穷困潦倒时自然无法讲究穿着,但手头宽裕时,鲁迅依然不讲究穿着。西装一度成为民国文人学者的主流衣着,鲁迅却一直穿传统长衫,这也让他经常碰到麻烦。一次去豪华的华懋饭店拜访史沫特莱,看门人上下打量后让他走后门,后门开电梯的伙计又让他走楼梯。同样的事还发生在他去卡瑟酒店,当他走进电梯时,开电梯的伙计毫不客气地把他赶了出来:“你给我出去。” 在上海如此,在厦门同样未能幸免。当他在拿着厦门大学会计室的支票到市区银行取款时,工作人员问“这支票是你的吗?”并打电话到学校核实。常人碰到这种情况恐会怒不可遏,但鲁迅“有趣”的一面显露无疑,他“抽一口烟,给他一个白眼,不理他。那人连问三遍,鲁迅又重复此前的动作。”

《鲁迅:大先生,小日子》以十余万字的篇幅打捞出鲁迅有趣的生活细节,包括饮酒、抽烟、看电影、下馆子、搞收藏等等。

鲁迅140周年(鲁迅诞辰一百四十年)(5)

《鲁迅:大先生,小日子》

内山完造《花甲录》:鲁迅的异国知音回忆鲁迅

上海内山书店,作为战前日本在海外首屈一指的独立书店,亦为国际左翼文化据点,与鲁迅交集尤多。内山的处女作《活中国的姿态》出版时,鲁迅亲自作序;鲁迅逝世后,内山是治丧委员会十三名委员中的两名外国人之一(另一位是史沫特莱)。至今,百年老店内山书店仍在日本汉学界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视为神保町汉学系“御三家”之首。

内山书店最著名的书客,当属鲁迅——他把书店当成自家客厅和便利店,连寓所的房租、水电费都由内山书店代缴。在鲁迅结识的日本友人中,经内山引荐者,超过一百六十人。鲁迅去世前一天,以日文致信内山,请他帮助安排日医救治。“八·一三”淞沪抗战时,内山出面搭救被捕的许广平。郭沫若、陶行知、夏丏尊等进步文化人,都曾得到过内山的营救。毫不夸张地说,内山完造和他的书店,不啻为严峻时代中日关系最坚实的桥梁。

战后,因片纸未能带回国,完造只好以日本出版的历史年表为线索,完全凭记忆,撰写了从出生到自上海回国的六十年回忆,即《花甲录》。1960年9月,《花甲录》由岩波书店出版。2011年3月,由平凡社再版,并编入权威的东洋文库。问世逾半个世纪,《花甲录》早已沉淀为日本现代汉学的经典著作。过去十余年来,内山完造的诸种著作陆续落地中国,独不见这部“硬货”登场。2021年,理想国推出这本《花甲录》聊补遗珠之憾。

《花甲录》是一部重要汉学著作。它不仅是内山完造的个人史—自出生到自上海回国的六十年回忆,从中也折射了从19世纪末至“二战”结束的日本现代史、社会世相史和中日关系史。学者竹内好评价说:“《花甲录》并非历史书,而是历史本人,是内山完造的人格。对思考日中关系的人来说,是一个无限的未开拓的,或者半开拓的宝库。”

鲁迅140周年(鲁迅诞辰一百四十年)(6)

《花甲录》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亮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