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里的中国我来说

(二)

《闪闪的红星》

喜迎二十大强检有我演讲稿(临检青年大学习)(1)

197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正在拍摄影片闪闪的红星,作曲家傅庚辰负责为主题歌谱曲,但他一开始对剧本上的歌词并不满意。

“当时那个剧本上有主题歌,歌词很长,我就建议我说能不能改的短一点,人家很虚心,就改出了一稿子,我仍然觉的不合适,后来就找了沈阳军区邬大为、魏宝贵两位”。

邬大为、魏宝贵都是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创作员,当时正在北京为战地新歌歌曲集工作,他们一开始婉言谢绝了这个邀请。第二天,傅庚辰又拿着电影剧本找上门,沈阳军区也打来电话让他们务必完成这个任务。傅庚辰对两位词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说我有三条要求:“第一这个歌虽然是现在写的,但是让30年代的人听了,也能相信那个时候也有这样的歌;第二条呢,这个主人公是个小孩—潘冬子,因此这个歌应该有儿童歌曲的气质;第三呢,是军事题材的歌曲应该有进行曲的这种风格”。他们说“好啊”。

邬大为和魏宝贵在北京的盛夏里,摇着蒲扇念剧本找灵感,两个人都对其中的红星印象最深,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形成初稿了之后,又反复修改了两个小时,歌词里每一句都有红星两个字。

“歌词拿出来了,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这八句都有都跟现在一样,我觉得这就行了”。这时我后面有一位说“是不是还应该添上两句”。我们三个人都扭头看,一看呢,就是写十五的月亮的那个——石霞。我们说填什么?她说“应该添跟着共产党,跟着毛主席。”大家说,对对对,歌词就定下来了。

傅庚辰拿着歌词南下吩咐剧组,一路颠簸,旋律也在脑海中逐渐形成。第二年,闪闪的红星上映,红星歌随之传遍全国,和潘冬子头戴八角帽的形象一起成为那个年代标志性的象征。

• end •

来源 | 临潼区检察院

音频 | 李俊

策划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检察院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