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一出,火遍全国,宁静、蓝盈莹等一波小姐姐魅力无比,为全国观众奉献出一场视觉盛宴。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这些小姐姐固然飒爽多姿。

可在我心中,真正乘风破浪的小姐姐是《大宅门》中的白文氏,乃于国于家有望的女中豪杰,亿万观众心中最具辨识度的人生赢家。

白文氏特立独行、力挽狂澜、宽秉公义的刚毅作风不仅赢得了观众的认可,更赢得了人心。

白手起家富豪不为人知的强大背景(30岁家业败落6年后身家过亿)(1)

一、宜室宜家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白文氏最初在白府处境有点艰难。

因为她生下白景琦时,已足足26岁了。哪怕在贫寒之家,都属于罕见的晚育,何况在白府。

此前,白大爷有好几个孩子,连白三爷都有了景双和景武一对儿子。

而且,这两兄弟都比白二爷颖宇强势。哪怕白颖宇和白文氏夫妻恩爱,但白萌堂老太爷和老太太未必没想法。

即便如此,白颖宇并未纳妾,可见白文氏为人稳重低调,颇得人心,并非家风使然。

因为那是清朝末年,大家族纳妾生子是常事,连白景琦的儿子都有纳妾的。

而姑奶奶白雅萍的儿子意外摔死后,其夫家也立马新娶了一房姨奶奶。

同是膝下无子詹王府的外甥武贝勒,与表姐大格格有私情生下一对龙凤胎,闯下弥天大祸后,他只关心自己的儿子去了哪里。

因此,若非白文氏有习惯性流产的前史,她在26岁生下白景琦,本身就说明她受人敬重。

无论是否在外承担了男人的责任,白文氏都在竭尽心思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

二爷生性懦弱,说话比人慢半拍,除了抓药看病,就只寄心于笔墨纸砚,和二奶奶截然相反。

可这对性格反差极大、地位反常地不平等的夫妻却恩爱了一辈子。

二奶奶在人前人后都给足了二爷面子,偶尔私下埋怨二爷不为她分忧,躲在被子里哭。

大多数情況下,二爷面前的二奶奶就像一只柔順的小猫,无疑是贤妻。

二爷亦如此,虽嗔怪二奶奶管太多吃力不讨好,却在人前背后做二奶奶最有力的支柱。

与丈夫琴瑟和鸣宜室宜家,二奶奶才能专心治理家族內外事务,还培养出白景琦这般顶天立地的汉子。

二、力挽狂澜

白文氏生儿景琦不会哭,当天白颖宇还为詹王府未嫁的大格格号出了喜脉,被杀马砸车,可谓喜忧参半。

白萌堂为讨回公道,给大格格开安胎药保了胎。不上一年,大格格生下龙凤胎,王爷被逼着赔了马车给白府,就此结仇。

白大爷遭陷害被判了斩监候,大奶奶悬梁自尽,百草厅被查封,并夺走了宫廷供奉,一向硬朗的老太爷病势沉重。

一夜之间,白府风雨飘摇。白萌堂老太爷力排众议,主动让贤,让白文氏当家。她受命于危难之际,苦苦支撑家族企业。

善弈者谋局,不善弈者谋子。白文氏深知一介女流掌家,即使有公公的支持不见得服众,二奶奶既不笼络人心也未排除异己,她抓紧时间布局收回老鋪、重振白家的大局。

白文氏勤俭节家,顿顿吃萝卜白菜,却养了百草厅配药的七八个老人;

为了宫中有人脉,不惜动用一万两修祖坟的银子给常公公买外宅和姨太太;把白府世代相传的秘方收得严严实实,提防白三爷窃取;

对外只身和董大兴等一众虎狼之辈周旋,甚至不惜挺着大肚子去摘百草厅的老匾。

为了盘回百草厅,她累得硬是把女儿生在了马车上。如此辛苦盘回家业的她,既抚养着白大爷的几个儿女,还分红给吃里扒外的白三爷。

二奶奶力挽狂澜当权却不弄权,为了白家她步步为营、忍辱负重、殚精竭虑,既是白家的明君,也是白家的贤臣。

三、高瞻远瞩

白文氏当家,不但宽秉公义,更是高瞻远瞩。当初白家詹家结仇,是她建议白萌堂不找王府赔马车,小不忍则乱大谋。

两家结了仇,是她去说和。白大爷被詹府陷害下了大狱,不知情的老福晋指名要白大爷看病,她主张白大爷去。

因祸得福,白大爷获得一线生机,被朱顺和严爷救出王府远走高飞。

5年之内,白文氏一手抓秘方细料、一手抓制药老人,两手都过硬。

为了培植宫中势力,她用修祖坟的1万多两银子押注常公公,估算约220多万人民币,放长线钓大鱼。

这一举动,是彻底盘活家族资产的定海神针,促使百草厅重回白家并起死回生。

此时白景琦却与仇家詹王府之女黄春私定终身,白文氏认下儿媳妇后,狠心把儿子和怀孕的媳妇赶出了家门。

这一去如蛟龙戏水得自由,白景琦闯荡济南,靠真功夫自制“泷七胶”,打下了一片江山,日后是国难期支撑大宅门的一大支柱。

政权更替,替死鬼韩家的后人借机敲诈吃喝嫖赌,白文氏忍辱负重,白大爷假死的消息她守口如瓶。熬过八国联军进北京,白家焕发生机。

儿孙自有儿孙福,白文氏迅速放权,让白大爷和白景琦等独挡一面,自个含饴弄孙,买丫鬟养狗,乐得清闲。

白手起家富豪不为人知的强大背景(30岁家业败落6年后身家过亿)(2)

三十年河东,三十六河西。白景琦赚钱快花钱更没数,遇上军阀混战榨取晌银,儿子白敬业嫖赌败家,豪奴混水摸鱼。

白文氏70岁寿宴,白府表面风光,实则入不敷出。宴终人散,白文氏找子侄辈细问根由。

白景琦如实交代后,白文氏的举动令人瞠目咋舌,她将多年私藏和盘托出。

少年不懂白文氏,读懂已是中年人。

这位传奇女性铁肩担大业,妙手盘家产,受命于危难之际,屡次救白家于水火之中,实是令人敬仰的女中豪杰。

连她人生唯一污点,即临死前留下遗言:“不许杨九红戴孝!”,此举都显得意味深长。

名不正则言不顺,杨九红身份有别,迎入大宅门于家风不洽。况她心机深沉,若不是白文氏如此打压,杨九红做填房未必会成空。

白手起家富豪不为人知的强大背景(30岁家业败落6年后身家过亿)(3)

小不忍则乱大谋,当忍就忍,忍过这口气,我就一个一个地把他们咬死。

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必中。行万全之策,备至坏打算,这不就是乘风破浪的精髓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