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这个字的意思是“所有的大陆”,虽然称为“盘古”的这块超大陆形成于古生代末期,但是这块超大陆在当时似乎仍未包含所有的陆地,就在东半球-古地中海的右侧,仍然有分离于超大陆之外的陆地。这些大陆就是中国陆块(South、North China),以及一块长形“挡风玻璃”状的辛梅利亚(Cimmeria)大陆。辛梅利亚大陆包含的部分有土耳其(Turkey)、伊朗(Iran)、阿富汗(Afghanistan)、西藏(Tibet)、印度支那(Indochina)和马来西亚(Malaya)。这块大陆似乎是晚石碳到早二叠的期间,从冈瓦那大陆(Gondwana)(印度-澳洲)(India-Australia)的边缘分离开来。于是就在亚洲这些破碎陆块互相撞击之后,世界上所有的陆地于是全部加入了超大陆,形成名符其实的盘古大陆
在过去的3.2亿年里,盘古大陆的形成和随后的分裂主导了地球的演化。虽然关于其解体时的地质过程已有相对成熟的认识,但其拼合时的地质过程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另外,不太清楚的是,超大陆是否在其存在期间由于内应力而改变其结构。A模型认为,泛盘古大陆在合并和分裂之间并没有发生内部的变形。基于古地磁研究,B模型认为,冈瓦纳相对于古陆的位置,位于约3000公里的东部。
晚泥盆世-早二叠世期间,劳伦西亚和冈瓦纳大陆之间的碰撞是泛大陆拼合中的一个关键事件,并导致了Rheic的破坏以及泛大陆内部阿巴拉契亚和华力西(海西)造山带的形成。重建古地理环境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研究大陆间共有植物群的首次出现。例如,二叠纪植物群舌翅目的出现对于理解冈瓦纳大陆的形态至关重要。该植物区系局限于冈瓦纳大陆,且不存在于劳伦西亚,这是由于存在物理屏障(如距离、山脉、气候/纬度)可能限制了其迁移。然而,由于缺乏连接两个大陆的古生物地理证据,古生代晚期劳拉亚相对于冈瓦纳古地理的确定受到阻碍。
在此,作者提供了伊比利亚-阿巴拉契亚连接在宾西法尼亚晚期(307-299 Ma)的有力证据,首次证实了古古生代晚期冈瓦纳和劳伦西亚大陆相对位置的盘古亚- 支持了A模型,否定了当时盘古亚- B模型的可能性。这一证据是基于最近在伊比利亚石炭纪(葡萄牙杜罗盆地)发现的古植物和生物地层。这些新发现也精确地限定了阿巴拉契亚和伊比利亚(Variscan)造山带的抬升时间,以及泛大陆合并和Rheic洋最终闭合期间的气候变化。
古环境和古气候的限制和古植物迁移出现于劳伦和伊比利亚之间。图1中泛大陆中部的放大图(白色矩形框区)显示了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下“旱地”环境的出现,以及适应干旱气候的植物群(如Lesleya)在劳伦大陆和伊比利亚大陆之间的历时迁移。
古地理和古地形的制约表明泛古大陆- A模型,在格热尔阶晚期-二叠纪早期,东劳伦西亚和伊比利亚与阿巴拉契亚和海西造山带隆起之间的联系
本文非原创:图文翻译自文中paper截图,如有侵权,即刻删除
以上内容来源于:EarthScience读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