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宗教仪式打击乐器羊皮鼓,又名“羌铃鼓”,羌语称“切欧兀”、“切热别日木”。是羌族民族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羊皮鼓”其主要流传在嘉陵江上游,前身是古老的羊角鼓舞,其风格、节奏、动律仍保留了原来的面貌,发展至今已经删除了祭祀内容,使之成为娱乐性的表演节目,被许多民族文化爱好者广泛关注,并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羊皮鼓(你所不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

表演中的羊皮鼓舞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羊皮鼓(你所不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

表演中的羊皮鼓舞

发展到了现在的羊皮鼓舞已经改革和美化用于歌舞表演如《跳锅庄》、《玲鼓舞》等。演奏时,左手握弓形木把持鼓,右手持股棰敲击鼓心,发音低沉浑厚,鼓边发音高亢清脆,演奏技巧有单击面鼓、鼓边和混合敲击三种。适用于表现羌族人民粗犷豪放的民族风格,逢年过节人们都会聚在一起进行演奏表演。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羊皮鼓(你所不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3)

老人手中的羊皮鼓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羊皮鼓(你所不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

表演中的羊皮鼓舞

随着时间的发展现在年轻一代人中已经将民族文化中的很多部分逐渐淡忘和面临失传,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爱好者对于这种现象表示担忧,所以在这里我希望作为当代青年人肩负起振兴民族文化的责任,让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