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锋马善祥颁奖词(改革先锋马善祥)(1)

十二月十九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获得改革先锋称号的冉绍之(右一)、马善祥(右二)载誉返渝。首席记者 崔力 摄

改革先锋马善祥昨返渝,今天就要回“老马工作室”上班

把为基层群众服务视为终生事业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江北区观音桥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老马工作室”负责人马善祥,作为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在大会上受到表彰。

12月19日,在江北机场,重庆日报记者见到了刚刚返渝的老马,回想起一天前参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时的情景,他激动地说:“现场聆听了的重要讲话后,备受鼓舞和激励,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改革开放40年,我见证了调解工作方方面面的变迁和改变,但对我来说唯一不变的,是一颗对群众工作从一而终,永不改变的初心!”

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本次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对于马善祥来说,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鞭策。“这个称号,是对千千万万和我一样的基层人民调解员的肯定。今后,我将站在新的起点上,立足本职岗位,争取更大的成绩。”

“太骄傲了!没想到我们基层调解工作也能出改革先锋。”观音桥街道洋河社区综治委员赖寒在观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直播后激动地说,老马获得改革先锋称号让基层调解员也倍感振奋。“我是一名社区干部,同时也是一名‘小马’,虽然我们的工作很平凡,不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老马受表彰,就是告诉我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马善祥创造了调解工作的60多种具体方法,但正如马善祥所言,调解的方法其实是次要的,最关键的还是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调解事业持之以恒的热爱。“在现场聆听了的重要讲话后,我更坚定了要坚持不懈做群众工作的决心。”马善祥说,每个行业,每个领域,每个岗位都有人在发挥自己的作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民调解工作虽然天天都和“鸡毛蒜皮”的事打交道,但只要心中有群众,用心服务群众,也会做出一番成绩来。

“老马工作室”见证调解工作变迁

2012年,56岁的马善祥不再担任观音桥街道领导职务,他提出唯一要求是“请组织上不要让我离开群众工作、思想工作这个老本行”。于是,观音桥街道以他为核心组建了“老马工作室”,专门从事群众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到今年,马善祥已经在基层调解一线上工作了整整30年,他也见证了调解工作的变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群众反映的问题类型从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转变到物业纠纷、情感诉求等方面。”马善祥说,调解类型变得更多样,要求调解员的工作能力也必须不断提高。他在工作中还发现,老百姓对于人民调解工作的态度在转变。随着普法教育的深化,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更加懂法遵法,让调解工作变得更加顺利。

“群众带着怨气来,我要让群众带着满意回”

熟悉老马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每天都坚持学习的人。到北京参会的6天时间里,老马撰写了1.5万余字的学习心得。特别是聆听了的重要讲话后,老马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只要坚持党的领导,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取得胜利。

“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有两句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一是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个党员永远要对党忠诚、对党负责,按照党的要求去办事,把落脚点落到为人民服务上。做群众工作,离开了为人民服务,离开了为人民排忧解难,就是空洞的。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坚持把对党忠诚、对党负责与为人民服务融为一体,把为基层群众服务视为终生事业,群众带着怨气来,我要让群众带着满意回。”马善祥动情地说。

回渝后,有什么工作安排?马善祥笑着说:“明天上午就到‘老马工作室’上班了,我的岗位是为随时接待群众而设的,群众工作就是我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当记者问老马,打算什么时候退休时,老马摆摆手说:“我每天学习,每天都获得很多新知识,感觉自己在人民调解这条路上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我对调解工作依然充满热情,会一直坚守在人民群众的身边,为群众服好务。”

本报记者 周尤 实习生 刘旖旎

改革先锋冉绍之北京之行三个感受——

感谢 激动 奋进

12月19日下午,江北机场,刚刚获得改革先锋荣誉称号的冉绍之走下飞机,被前来迎接的人们团团围住。看到众多熟悉的面孔,这位三峡移民安置的实践探索者、原奉节县移民局副局长打开了话匣子,说起了此次北京之行的感受。

“太多人需要感谢,”冉绍之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但我最应该感谢的,还是三峡的移民,尤其是我工作地方的父老乡亲们,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不会获得这份殊荣。”

冉绍之从1993年便开始参与移民搬迁的工作。当时,安坪乡被确定为首批三峡移民试点乡,作为安坪乡乡长的冉绍之,压力不小——全乡沿长江岸线达30公里,受淹1101户,涉及动迁人口5000余人,淹没房屋近11万平方米、耕地5880亩。

如何开展移民工作?冉绍之选定在大堡三社进行试点。起初,村民对移民工作并不支持。为此,冉绍之在认真分析各种矛盾后,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宣讲国家移民政策,仅在大堡三社就开了30多次村民大会。村民看见冉绍之心贴心地做工作,最终全都愿意搬迁。一年后,该社43户农民全部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成为了库区安置移民的开端。

“所以,是乡亲们的支持成就了我,这份殊荣应当属于每一位参与三峡移民工作的人,也属于每一位三峡移民,正是我们的共同努力,才破解了这一难题。”他表示。

此次北京之行,整整6天,冉绍之的心情都无比激动。

“为啥激动呢?一是没想到自己在退休后还能获得这份荣誉,二是因为面对面聆听的重要讲话,并参加了一系列活动,感受到祖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进步和再上新征程的雄心壮志,心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冉绍之说。

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冉绍之说,讲话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作为一名长期在三峡库区工作的基层干部,我亲身参与了多项改革措施在基层落地实施,也见证了三峡移民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要感恩党和国家,加倍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分力!”

冉绍之告诉记者,他最高兴的是在大会上发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宣言书和动员令,这令他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也深感责任在肩。

“40年来的巨大变化,证明改革开放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他说,“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唯有继续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冉绍之说,自己是改革开放中的一名普通建设者,更是受益者,虽然此次获得了荣誉,但决不能飘飘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依然要脚踏实地,继续传播正能量。

“这次回去后,我还要告诉我的儿子,要用钉钉子的精神去开展工作,勇于开拓、创新,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为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作出最大的努力,让我们在改革开放50周年60周年的时候感受到更多更好的变化。”这位65岁的老人最后说。

本报记者 颜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