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福献 图片/来自网络

自童年时起,我就喜欢读书。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荡涤灵魂,可以净化心灵,还可以学会如何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学会如何做人,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

上小学的时候,我陆陆续续读到的书籍有《张海迪的故事》《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海迪大姐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故事,成了我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励志故事,我一连读了许多遍,都不忍释手。同情着,感动着,奋发着,海迪大姐就成了我幼年的偶像。

《三国演义》则把我带入了一幅色彩瑰丽的历史画卷中,给我启迪,给我智慧,我为汉室的衰微而叹息,我为杨修的疏狂而感慨,我为关公的下场而唏嘘,又为阿斗的昏庸而扼腕,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成了我以后的人生中信奉的格言警句。读《三国》,我受益匪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我深刻体会到了前苏联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付出的努力,他们怀着一腔对党和祖国的忠诚,默默奉献着火热的青春,使我在今后的人生中,树立了为社会做贡献的志向,定格了我一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会因碌碌无为而叹息,也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会说:我把我的一生都献给了人类社会最伟大的事业——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保尔·柯察金的话,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荡,他发我深思,催我进取,激我奋进,影响了我的一生。

初中时的课程渐紧,平时,我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可一到假期,我就有了读书的时间。从哥哥那里,我借到了《东周列国志故事新编》、《西周列国志故事新编》、《中国通史》,还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等历史书籍,一篇篇鲜活的历史故事,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为我的语文课程夯实了基础。

高中阶段,我也到校门口的书摊上,购买过梁羽生先生的《冰川天女传》、《白发魔女传》等脍炙人口的畅销书籍,可哥哥却不肯让我继续阅读了。他说,假期里,我应该加强课程的复习。他怕影响我的学习。

真正有机会坐下来阅读名著,却是在大学毕业以后。有了工资,就不再囊中羞涩了,我便私下里去购买书籍,那时,我对阅读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哪些是好书?哪些是糟粕?我一目了然,一看便知。

或许,你会问我,不是“书非借不能读”吗?随园主人的说法,我却没法子实现。县里的交通比较闭塞,一些经典的畅销书籍根本无法借阅,身边的人谁会有闲情雅致读书呢?书店里摆放的书籍无外乎四大名著而已,我便借外出的机会购回来一些畅销的书籍,因贪图便宜,竟有不少盗版的图书。金庸的武侠小说,三毛的散文集,贾平凹的《废都》,陈忠实的《白鹿原》,还有一些古典的,如《三言》《二拍》,也有外国的,如《飘》《包法利夫人》《少年维特之烦恼》等等存放在书橱中的书籍,都是我在那时候买的。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家经济大繁荣,我不再去购买书籍了。县里有了图书馆,我如沙滩拾贝一般,在文学类图书中,“捡拾”着一个又一个“惊喜”,老舍的,沈从文的,巴金的,莫言的,欧·亨利的,马克·吐温的,莫泊桑的……我均有所涉猎。

手机和电脑上,也有不少好的作品可供欣赏,诸如《齐鲁壹点》平台上的作品,写得也挺好,竟有不少当代文学大师的作品呢。

这时,我的书橱中早已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文学名著,虽称不上“汗牛塞屋”,却也琳琅满目了。书香氤氲,且行且歌,我心足矣!

人生必读的散文诗(散文书香氤氲)(1)

作者简介:张福献,原名张慧峰,山东省成武伯乐一中教师。华文原创小说签约作家,南方文学编辑,中语参专栏作家,著有中篇小说《吉祥和他的伙伴们》,文集《童年撷趣》《庭院深深》。有诗歌、散文和小说数百万字,散见于各网络平台。

壹点号 张慧峰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