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淑贤
格律诗具备三大要素:平仄、押韵、对仗。这三大硬件的巧妙组合使它成为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韵的和谐、调的抑扬、节奏的跳动、对仗的整饬、用词的精炼,使它成为闪烁于我国传统文化园中一株魅力四射的灿烂奇葩。自古及今,如长江大河激浪千叠,演绎成为唐诗、宋词、元曲三座丰碑。“诗国”之誉光耀着中华民族。我们一定要学习它、继承它、弘扬它。
一、何为对仗
两个相连的句子,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类、语义相关、平仄相反为对偶句,两双对偶句合起格律诗的对仗
来为之对仗。对仗之名称来源于古代的仪仗队。
需要说明的是,绝句原则上不要求对仗,若用对仗也可以。五言和七言律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对仗,首联和尾联不要求对仗,当然,对仗也可以。排律的对仗和律诗相同,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中间不论有多少联全对仗。
二、对仗的要求
(一)词性相对
同类词相对是对仗的基本原则。即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代词对代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虚词重点是副词对副词,其他虚词对其他虚词。
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
在古代诗句里,名词和动词才是对仗的主要成分,名词必须和名词相对,形容词则可与动词相对仗。古人对动词、副词、代词没有详细分类,只对名词分的较为细致:天文、地理、宫室、人伦等14类,但这些不用或少用,现不举例。
首先,将六类实词及名词从定义分述之。
1、名词
用来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如:山、水、天、地、亭、台、楼、阁、人、牛、马等。名词还要再分成时间名词、专用名词和方位名词。
1)时间名词对时间名词
如:今、昔、朝、暮、拂晓、春节等。
例1:杜甫《登岳阳楼》领联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例2: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2)专用名词对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等。
例1:郭沫若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
例2: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例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3)方位名词对方位名词
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
例 1:杜甫《恨别》颔联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例2:毛泽东《洪都》领联
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
例3:杜甫《野望》颔联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例4:杜甫《江村》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4) 其他词相对
a数词相对
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两、半、兆,其中三和千是平声,一、十、七、八四字为入声字,写诗时若用新声韵当平声用,若用旧声韵当仄声用。
例1:毛泽东《答友人》领联
斑竹二枝壬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例 2:杜甫《南邻》颈联
秋水才深三四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例3: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领联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b颜色词相对
如:红、绿、蓝、青、紫、橙、黄、黑、白等。
例1:毛泽东《送瘟神》(其二)领联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例 2: 唐·郑谷《海棠》颈联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例3: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颈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c联绵词相对
《辞海》解释:联绵字,也作“连绵字”,指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或有双声、迭韵的关系。如:玲珑、伶俐、逍遥、惆怅等。
例1:杜甫《曲江》(其二)颈联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例2:杜甫《宿府》颈联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d叠音词相对
例1:杜甫《登高》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例2:毛泽东《冬云》领联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2、动词
表示人或事的动作、发展变化、心理活动或其他活动的词叫动词。如:徜徉、挥洒、飞驰、流连、姑息、络绎等。
3、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叫形容词。如:大小、方圆、富贵、沉着、刚正、错落、绚烂等。
4、数词
表示数的词叫数词。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九、十、百、千、万、亿、两、半、兆等。
5、量词
分物量和动量词两种。表示人和事物单位的词叫物量词。如:度量衡单位:尺、寸、厘、里、斗、斤、两等;表示个体事物单位的词。如:个件只等。表示动量单位的词叫动量词。如:次、回、趟、陈、度、顿等。
6、代词
分为三种,用来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代词叫人称代词。如:你、我、他、它、他们、它们等。用来提出问题的代词叫疑问代词。如:谁、孰、什么、怎样等。用来区别人或事物的代词叫指示代词。如:这、那、这里、那里这样、那样等。
以上是六类实词并重点讲述了名词对仗,接下来将虚词分两类加以简述。
1)、副词
用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用在名词前边的词叫副词。如:才、就、都、也、再、又、忽然、最、常常、非常等。
2)、其他虚词
介、助、连、叹等诗词中用得很少,不再举例。
(二)结构相对
词和词组合时形成的语法关系,称为结构。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动补结构等。常用的就这五种语法结构,这就够用了。
1、主谓结构: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陈述关系的叫主谓结构。如:花开、叶落、情真、韵美、山欢、海笑、格高、味厚等。
2、动宾结构: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如:读书、写诗、唱歌、跳舞、画龙、点睛等。
3、偏正结构: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如:碧水、蓝天、白云、俊男、淑女、文采、国魂等。
4、联合结构:结构内部两句之间没有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他们是平等的。如:兄弟、宾朋、黎庶、鬼神、风雷、沉浮等。
5、动(形)补结构:如读懂、记熟、走快、削平、消灭、背会等。
另外,还有连动结构、兼语结构、同位结构等,这些结构我们现在写诗基本不用,所以就不讲了。
(三)句式相对
格律诗的句子结构形式,是以单音节和双音节组成的,一联中,前四字为两个双音节,后三个字为一个单音节和一个双音节。常见的句式有两种:
“2一2一2一1式”和“2一2一1一2式”
这两种句式只有和前面讲的五种结构巧妙组合后,才能看出整齐的对仗,才好看出工对和宽对的各有曼妙。要想做到对仗工稳,就必须熟悉牢记:词性相同、结构相类、句式参差三个问题。这个问题放到对仗的种类中详细讲。
三、格律诗对仗的种类
对仗种类繁多,有工对、宽对、借对、邻对、流水对、扇面对等等,但我们只讲工对和宽对两种就够用了,其他类型用得很少,就不讲了。
(一)工对
何为工对?名词我们分了若干门类,凡门类相同,结构相类,平仄相反的一联诗句就是标准的工对了。
例 1:毛泽东《冬云》
尾联: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由于律诗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也说起承转结,指首联是起始,颔联是承上,颈联是转折,尾联是合或结。据此要求,故四联的风格也有不同要求:
首联突兀不凡;颔联平和舒展;颈联抑扬峻拔;尾联余韵悠远。
《冬云》是毛主席在1962年12月26日写的一首生日抒怀诗,1962年12月是我们国家内外交困时期,诗的表面描写的是冬景,寄托的却是时事。我国刚经历了三年特大灾荒,国际上正鼓噪着一片反华叫嚣,毛主席迎来了69岁生日,在困难面前,主席鼓励全党发扬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高唱“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写出了无与伦比的佳作,亘古不朽。综合来看,该诗具有以下特点:
1)七言律诗2)词性相对3)结构相类4)平仄相反5)反对为优
6)句式:领联2-2-2-1,颈联2-2-1-2
做到了对仗工整,参差美。各联之间衔接严谨、自然,对仗工整、神完气足。是一首正确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冬云》这首七律的句式是2-2-2-1式和2-2-1-2式,再看毛泽东的另一首诗的句式是两联的句式相同,但不影响参差美。
例 2:毛泽东《答友人》
“友人”是植物学家乐天宇先生,是毛主席在湖南省立中学读书时的同学,还随主席去过延安。乐先生带领学生在九嶷山考察时,发现有几株斑竹,觉得有趣,就砍了一株截成几截准备送人。1960年的一天,就把其中一截送给毛主席。主席睹物思人,想起了杨开慧,心潮难以平静,伏案写成《答友人》这首诗。原来这截斑竹含着一个痛人心扉的爱情故事:舜帝南巡,娥皇、女英二爱妃陪同,行至岳阳瘴疠流行,天气炎热,舜劝二妃留岳阳,待回程同北归。天有不测风云,舜病故苍梧,二妃闻之痛不欲生,泪珠滴竹成斑,她二人投湘江殉夫,成了中华文化坚贞爱情的开山之作。主席认为二妃为舜帝而死,开慧为革命献身,浮想联翩,是这首诗的成因。
通过这两首七律的讲解,我们需要牢记三个问题:词性相同、结构相类、句式参差。每联的最后三个字最为关键。
(二) 宽对
何为宽?宽对不要求事物的门类相同,词性相同、句式相同就可以了。必要时词性不同也可以。
例1: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别”是动词,“年”是名词,也可对仗了。
例2: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逢”是动词,“对”是介词,也算对仗了。
例3: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疑”是动词,“又”是副词,也可对仗。
例 4:李商隐《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翼”是名词,“通”是动词,算对仗了。
例5: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前四字不对仗,后三字对仗,也算宽对了。也就是说,半对半不对也算对仗。
四、对仗的禁忌
(一)合掌
何为合掌?同义词相对为合掌。即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同或相近,为合掌。
例:王籍《入若耶溪》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两句均以动物的叫声来衬托环境的幽静,词义相同,为之合掌。合掌是诗家的大忌。这里说的词义是实词,若是虚词相对,不算合掌。
例:杜甫《客至》颔联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缘”和“为”都是虚词(介词),故不算合掌。
(二)忌重字对
出句和对句中,在同一个位置上不能出现重字,但形同音义不同的字相对不受此限。中间两联不要出现重字。然而写诗是求新求变的艺术,要注意创新、突破。突破重字禁区也是别有情致的。
例 1:李白《宣城见杜鹃》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三四句对仗,三个“一”字,三个“三”字,节奏感很强。
例2: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尾联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四个地名,排列整齐,是工整的地名对。诗家普遍公认的是:
平仄相对字莫重,联中避免意思同。
诗友须牢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