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下潜深度最大的潜艇都有哪些?

一艘潜艇的性能包含许多方面,比如水下巡航速度、武器配置、自持能力、噪音水平等等。

不过有这么一项性能指标却在对抗水面、空中反潜力量时非常重要。

这项指标就是最大下潜深度。

最大下潜深度为什么这么重要?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各国潜艇下潜深度大排名(全球潜艇下潜深度排名)(1)

第一个原因就是在更大的深度进行巡航、机动能够减小被敌军反潜力量发现的可能性。

现代的水面舰艇或反潜机,主要依靠声呐、磁异探测器等设备对潜艇进行搜索。

比如驱逐舰一般会装备球鼻艏声呐和拖曳声呐,而反潜机则会装备投掷式浮标声呐和磁异感应线圈。

其中声呐的作用是探测潜艇在水下航行时艇体撞击水流或发动机工作震动产生的声波,而磁异探测器的作用则是搜索潜艇金属艇体在地磁场下产生的电磁感应。

如果要规避这两种设备的探测,下潜到更大的深度是最简单的办法。

各国潜艇下潜深度大排名(全球潜艇下潜深度排名)(2)

(P-3C)

对于反潜机装备的磁异探测器来说,当潜艇下潜到更大的深度后,很可能会直接离开它的作用范围。

比如美军P3-C反潜机装备的AN/ASQ-81磁异探测器就只有不到300米的作用距离,扣除飞机飞行高度后,基本只能探测到水下200米深度以内的潜艇。

对于声纳来说,潜艇深度的增加也会使得其声纹信号在传递过程中损耗更大,从而也就更容易隐藏在海水的底噪中。

各国潜艇下潜深度大排名(全球潜艇下潜深度排名)(3)

(发射中的火箭深弹)

第二个原因则是获得更大的潜深可以有效规避敌军打击。

现代反潜力量在打击水面下的潜艇时,使用的武器主要是火箭助推深水炸弹和鱼雷。

而深水炸弹、鱼雷等武器弹药由于体积、重量的限制很难进行耐压处理,因此会在超过一定的潜深后失效。

如此一来,如果潜艇在遭受打击时能够迅速下潜到超过反潜弹药极限工作深度的范围中,就能够躲开攻击。

由此可以见得潜艇最大潜深指标的重要性。

那么潜艇中下潜深度的前五名都分别是什么型号?哪国上榜的最多?

各国潜艇下潜深度大排名(全球潜艇下潜深度排名)(4)

第五名

美国-洛杉矶级

“洛杉矶”级是美国海军有史以来建造数量最多的攻击型核潜艇,自1974年首艇“洛杉矶”号下水以来,累计建造数量达到了62艘。

时至今日,尽管其中的22艘已经退役,但是剩下未退役的40艘仍然是美国海军水下战斗力量的绝对主力。

作为美国海军第三代攻击型核潜艇,“洛杉矶”级的设计非常经典且成功。

它的艇身长度达到了110米、宽度达到了10米,采用了加长型回转艇体,这种艇体虽然艏艉都是水滴形,但中部艇身却是标准的圆柱形。

总体来说,“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的艇体设计较为保守。

各国潜艇下潜深度大排名(全球潜艇下潜深度排名)(5)

(“洛杉矶”级)

但这种保守设计,却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建造难度。

在数字有限元算法还没有面试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标准圆柱形艇体更方便进行应力计算与校核,也就更容易在同样的研发投入下获得更大的极限潜深性能指标。

在材料方面,“洛杉矶”级使用了HY-80型低碳钢。

“HY-80”中数字后缀的意思是,这种钢材的屈服强度在80KSI(千磅/平方英寸)以上,换算到公制单位也就是550兆帕,相当于标准大气压的5000多倍。

两个因素综合起来,让“洛杉矶”级最大潜深达到了530米左右,在最潜艇的大潜深排行榜上足以名列第五。

各国潜艇下潜深度大排名(全球潜艇下潜深度排名)(6)

(“洛杉矶”级)

与大多数攻击型潜艇一样,“洛杉矶”级为了追求良好的灵活性与机动性,排水量并不大,其上浮状态下的排水量约为6000吨,水下排水量则约为7000吨。

在机动性上,“洛杉矶”级由一台S6G型压水反应堆提供动力。

反应堆通过双回路导热系统产生的水蒸气,带动两台蒸汽轮机为潜艇提供35000马力的最大功率,可以驱动潜艇在水下以32节的速度航行。

在火力上,“洛杉矶”级则装备了4具533毫米口径的鱼雷发射管,以及12个巡航导弹垂直发射装置。

各国潜艇下潜深度大排名(全球潜艇下潜深度排名)(7)

(“洛杉矶”级的导弹垂发)

与大多数潜艇将鱼雷武器舱布置在艇艏不同,为了给AN/BQS-13球形声呐的安装让出空间,“洛杉矶”级将鱼雷发射管分两组布置在了艇体两侧。

同时,“洛杉矶”级还装备了弦侧阵列声呐和拖曳声呐,这让其也拥有了较为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

“洛杉矶”级的综合战斗力不可谓不强大。

各国潜艇下潜深度大排名(全球潜艇下潜深度排名)(8)

(“洛杉矶”级结构简图)

第四名

英国-“机敏”级

位列潜艇极限潜深排行榜第四名的是“机敏”级。

“机敏”级是一种英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研发的攻击型核动力潜艇,该型潜艇计划建造7艘,以便替换上一代的“特拉法尔加”级攻击核潜艇。

提到“机敏”级,大多数军迷对其的印象并不是这艘潜艇的性能有多么优秀,而是出现了严重问题的项目进度管理。

这型潜艇的首艇“机敏”号本来预计要在2003年下水,并在2005年正式服役。

但在经费短缺、承建方BAE公司管理混乱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机敏”号一直拖到了2007年才下水,服役时间更是延后到了2010年。

“机敏”级的建造,可以说是项目管理的经典反面教材,不过,这艘潜艇的性能却并没有那么不堪。

各国潜艇下潜深度大排名(全球潜艇下潜深度排名)(9)

(建造中的“机敏”级)

“机敏”级的艇体长度约为91米、艇体宽度约为11.3米,其水上排水量约为6000吨,而水下排水量则约为7400吨。

相比较下,“机敏”级的艇身更为短粗,外形上也更有特点。

与大多数潜艇标准的水滴型回转艇体设计不同,“机敏”级的外形更加有棱有角一些,这型潜艇的横截面下半部分是一个半圆形,而上半部分则是一个不规则的梯形。

不过,这样特立独行的设计并没有影响“机敏”级的深潜能力,其极限潜深仍然达到了近600米。

“机敏”级的火力、机动性也同样不俗。

各国潜艇下潜深度大排名(全球潜艇下潜深度排名)(10)

(“机敏”级结构简图)

比起更重视对地打击能力的美军潜艇,英国的“机敏”级几乎将所有火力都留给了对抗水面舰艇和敌军潜艇。

“机敏”级没有装备导弹垂直发射单元,而是设置了6具533毫米口径的鱼雷发射管,反舰导弹、对地巡航导弹等则需要通过鱼雷发射管共架发射。

在动力方面,尽管“机敏”级的PWR-2压水堆性能中规中矩,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亮点,但是它却别出心裁地使用了泵喷射推进器替代了传统的螺旋桨。

泵喷射推进器使用一个环状导管包裹住了产生推进力的转子,导管可以起到减少转子叶稍滑流能量损失的作用,并能够抑制推进器的噪音向四周扩散。

这种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机敏”级的推进效率与静音性能,也让“机敏”级成为了一型性能优秀的攻击核潜艇。

各国潜艇下潜深度大排名(全球潜艇下潜深度排名)(11)

(“机敏”级)

第三名

美国-海狼级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为了替代前文提到过的“洛杉矶”级,发展了举世闻名的“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

这型潜艇的最大特点就是,其水下排水量达到了近1万吨,改进型的水下排水量更是达到了1.2万吨,这在攻击型核潜艇中是非常罕见的设计。

“海狼”级之所以要采用这种不寻常的设计,就是为了能在北极等等的恶劣海域环境下活动。

比如潜艇如果想要在北极冰层下战备巡航,就必须拥有更强大的潜深性能来方便绕开体积庞大的水下冰山。

而提升极限潜深指标,要么就从材料入手,要么就从结构设计入手。

各国潜艇下潜深度大排名(全球潜艇下潜深度排名)(12)

(“海狼”级)

在材料上已经难以进行提升的美国,选择了增加结构补强设计的方案,因而也就造成了潜艇排水量的超标。

不过这也让“海狼”级得以拥有610米的极限潜深。

同时,“海狼”级为了能够对抗苏联潜艇,也大大增强了火力。

在长约107米、宽约12米的艇身上,“海狼”级安装了8具660毫米口径的鱼雷发射管。不仅数量上是“洛杉矶”级的两倍,更大的口径也为“海狼”级未来搭载下一代重型鱼雷提供了便利。

不过,这型先进的核潜艇,却因为苏联的解体而缩减了建造规模,原计划中的29艘“海狼”级实际上只建造了3艘。

各国潜艇下潜深度大排名(全球潜艇下潜深度排名)(13)

(“海狼”级)

第二名

前苏联-阿尔法级

在“海狼”级的介绍中,我们提到了增强潜艇最大潜深的两种办法,与不得不选择进行结构补强的美国不同,苏联有着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个优势就是,苏联/俄罗斯有着全球最先进的钛合金生产技术。

时至今日俄罗斯的阿维斯玛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绵钛生产商,产能为3.4万吨/年,美国航空工业所用的钛合金有一半都进口自俄罗斯。

苏联的钛合金生产能力是怎么影响潜艇最大潜深性能的?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钛合金的屈服强度极高,但重量却很低。

各国潜艇下潜深度大排名(全球潜艇下潜深度排名)(14)

(钛合金)

一般钛合金的密度在4.5g/立方厘米左右,而钢材的密度则约为7.8g/立方厘米,前者仅为后者的60%。

但顶级钛合金的屈服强度却能达到约780兆帕,而美军最先进的HY-100特种钢,屈服强度也只有680兆帕,差距可以说非常明显。

苏联强大的钛合金生产能力,使得其在生产核潜艇时,可以全部使用钛合金制造艇体纵桁骨架与耐压壳体。

比如705型“天琴座”攻击型核潜艇,北约代号“阿尔法”级,这型核潜艇的主要结构就全都是钛合金。

各国潜艇下潜深度大排名(全球潜艇下潜深度排名)(15)

(“阿尔法”级)

并且,“阿尔法”级的外形也采用了非常独特的全水滴线形设计,它不仅将艇身设计成了一个巨大的“水滴”,就连指挥围壳都与艇体光顺连接。

这让“阿尔法”级的阻力和噪声水平都降低到了很优秀的水平,这种设计甚至可以说超越了时代。

不过由于建造年代过于久远,“阿尔法”级的武器系统并没有什么值得介绍的方面,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另一型潜艇。

各国潜艇下潜深度大排名(全球潜艇下潜深度排名)(16)

(“阿尔法”级)

第一名

俄罗斯-塞拉级

由于钛合金艇体强大的性能,苏联/俄罗斯制造的潜艇包揽了最大潜深指标排行的冠、亚军。

拿到第一名的,是苏联在1979年开工建造的945型“梭鱼”级攻击型核潜艇,北约代号“塞拉”级。

这种潜艇要比“阿尔法”级大了许多,对比仅有80米长、排水量近4000吨的“阿尔法”级,“塞拉”级大了一倍多,其艇身长度达到了110米,水下排水量也增加到了8500吨。

更大的体型对于钛合金框架的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掌握使用钛合金生产大型框架的技术,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甚至制造了一个1:1钛合金模型进行静力试验。

“塞拉”级在钛合金艇体的加持下,最大潜深也达到了惊人的800米,这个纪录至今为止都没有其他型号能打破。

各国潜艇下潜深度大排名(全球潜艇下潜深度排名)(17)

(“塞拉”级)

与“海狼”级一样,“塞拉”级也装备了8具鱼雷发射管,只不过口径是俄制标准的650毫米。

“塞拉”级可以使用这些鱼雷发射管发射多种不同类型的弹药,包括65型制导鱼雷、“暴风雪”超空泡鱼雷、“瀑布”反舰导弹等等。

尤其是其装备的УСЭТ-80鱼雷,可以在400米以下的深度工作,这也就让“塞拉”级可以发挥自身极限潜深的优势。

不过,“塞拉”级却也遭遇了同“海狼”级相似的命运,苏联的解体让这型潜艇的建造计划并没有全部实现,最终只完成了四艘,目前仍有三艘在服役中。

各国潜艇下潜深度大排名(全球潜艇下潜深度排名)(18)

(“塞拉”级)

以上就是最大潜深指标排名前五的潜艇了,不难看出,上榜的全都是攻击型核动力潜艇,并且俄罗斯在这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

不过,极限潜深这项指标却也不是越大就越好。

因为增加潜艇的最大潜深需要的结构加强或钛合金零件,要么会导致潜艇的艇体空载重量增加、机动性下降,要么就会导致成本飙升。

因此,如果潜艇预想的作战区域是没有深海环境的大陆架,那么就不宜过度追求极限潜深这项指标。

比如美国最先进的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其极限潜深指标就不如上世纪建造的“洛杉矶”级与“海狼”级,不过这种潜艇却在浅海环境中拥有更强的机动性与火力。

各国潜艇下潜深度大排名(全球潜艇下潜深度排名)(19)

(“弗吉尼亚”级)

我国也存在同样的考虑,在我国军队当前攻防兼备的战略定位下,我军潜艇活动范围基本都在深度较小的东海大陆架,同样也不需要过高的极限潜深指标。

但这并不代表着我国没有建造类似“海狼”级这样极限潜深较大的潜艇的能力。

“蛟龙”深海探测器等潜艇的建造,已经充分证明了我国在水下深潜器方面的制造能力,大批量生产强度与HY-100相近的L921A特种钢也早已不是问题。

我国之所以没有发展极限潜深指标能力出众的潜艇,主要是因为当前没有此方面需求。

不过随着我国海军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并逐步向远洋海军的转型,这种需求会逐渐显现出来,届时我国的下一代攻击型潜艇有着怎样的潜深指标,还请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