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生日称诞辰或生辰,很多古装电视剧里面,主家办寿诞这天都会有很多人前来祝贺,献上寿礼之后大多都会说一句:“祝某某生辰快乐!”这也是现今社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举办寿诞宴席的原因吧!而在操办寿宴肯定是要送请帖、写寿联、做寿糕、做寿桃、吃寿面,其中的细节就值得我们学习一下啦!

家里老人做寿怎么发请帖(为什么办寿诞要送请帖)(1)

现在给老人做寿,一般提前打电话通知各位亲朋好友。而在传统寿诞礼仪中,寿诞日的前三天要亲自派人送请帖给亲朋好友,诚邀宾客来参加寿星的寿礼。给老人做寿是一件非常庄重的事情。年长的长辈,一般是不会向其送请帖的。传统礼俗规定,祝寿庆寿是晚辈为长辈做的事,而祝贺老人延年益寿,并向长辈敬送寿礼,是晚辈立长的具体行为之一。

帖宾客接到寿帖后,就会准备相应的寿礼。在传统的祝寿礼仪中,宾客赠送寿礼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寿礼可厚可薄,可多可少,但不可不送。因为送寿礼是祝愿寿星健康长寿的具体表达方式,既能增进老少几代人之间的感情,又能体现的亲情和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孝老的传统美德。而寿桃、寿糕是必不可少的寿礼。还可以寿烛、寿屏、寿嶂、寿联、寿图等作为寿礼。送寿礼一般要在上午送。现代人也有以香茶、美酒、水果、服装、图书以及鲜花等作为寿礼。

暖寿,即迎寿,是于寿诞前一天举行的贺寿礼仪,意为迎接寿辰的到来。按照传统礼俗,在寿日的前一天晚上,寿者的子女、儿媳、女婿、孙男孙女等晚望,就要为做寿的老人正式举行“暖寿礼”了。届时,做寿者家人及其近亲、挚友团聚在堂屋里,点燃寿烛,设小宴,吃寿面,拉家常,为正式寿诞拉开序幕,并对正式祝寿事宜进行周密的安排和分工,需要注意的是,暖寿礼仪习俗只限于为60岁以上的老人祝寿,寓意为敬老孝道。为60岁以下的人过生日举行暖寿礼仪,就会被认为折寿。

小故事~寿联

古代文人送寿礼,多以寿联为佳。所以在寿联上,可谓辞章工巧,构思奇特。乾隆八十大寿,在位五十五年,彭文勤送的祝寿联以“五”“八”为对,可谓天衣无缝:

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斓辉彩服: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方缥缈奏丹墀(chí)。而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他60岁生日时题写一副自寿联,亦称妙对: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

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此联中的舒适闲逸之态,犹如人间风流,跃然纸上。

家里老人做寿怎么发请帖(为什么办寿诞要送请帖)(2)

按照传统寿诞礼仪,在祝寿、庆寿之前,人们都要举行祭祀先祖先神灵的仪式,即在先祖神位像前烧香点烛、跪拜祈祷,向先祖神灵做一通报,让先祖赐予自己更多的寿运福分,保佑自己健康、平安、长寿。同时也感谢先祖的生养之恩,不忘先祖之大德。

传统的祝寿礼仪通常都是在做寿人自己家里举办。无疑,这就需要提前为老人布置寿堂。寿堂一定要设在自家的正屋大堂中,布置场景要墙壁悬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星高照”“长寿百岁”之类的寿联,中案上应供奉神像,如“南极仙翁”图,如果是为女寿星祝寿,寿就要在案前供奉一尊女寿神像,如“麻姑献寿图”等,神像前的香案上应设香炉、寿桃、寿面、水果供品等,香案上两侧要点燃红色寿烛。现代人多在酒店做寿,但“寿堂”场景及精神与传统祝寿礼仪基本相同。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管谁家为老人举办寿宴,都是为了祝福老人幸福吉祥,长命百岁。那么在举办寿宴的时候有哪些有禁呢?按照中圆传统礼俗,寿宴的开席时间最好选择在中午,忌选择在晚上举行,在寿宴上,宾客们讲话时应注意,不能有“病”“死”“老”“残”“丧”等不古利的字眼出现,不要说让人不高兴的事情。要多说喜庆吉祥事,要多讲老人的顺心如意事,多逗寿星开心欢喜,让寿星欢畅地过寿。这些都是对寿星的尊重和敬爱。此外,很多地方礼俗认为,寿宴上忌喝米汤、黏粥。因为人们认为,喝了米汤和黏粥,会糊涂一年。寿宴要上忌用豆腐做菜,因为豆腐里外都是白色的,多用于丧宴。

小故事~傻女婿给岳父祝寿

从前,有个傻女婿去给岳父拜寿。父亲怕他说话不吉利,便再三嘱咐说“今天你岳父六十大寿,你说话时,都要带个“寿”字,以示吉利。”傻女婿频频点头。傻女婿怕自己忘了父亲的教导,一路上不停地念叨:“和岳父说话时,要带‘寿’字,带‘寿’字……

到了岳父家,傻女婿恭敬地奉上礼物,对岳父说:“今天岳父大寿,小婿要送来一点寿礼。”岳父听后惊奇地想:“女婿今天变聪明了?”于是,高兴地请女婿坐下来就餐。在饭桌上,傻女婿见了酒就称“寿酒”,见了桃就称“寿桃”,见了糕点就称“寿糕”。岳父正在开心之时,傻女婿突然看到一只蝇子飞到岳父头上,他一巴掌拍了过去,并得意地说:“好你个‘寿蝇’,竟敢落在‘寿头’上,看我不打死你。岳父被傻女婿冷不丁儿地拍了一掌,手中的碗顿时倾翻,饭菜撒了一身,真是哭笑不得。傻女婿却拿起一条毛巾替岳父擦拭,并惭愧地说:“这么崭新的‘寿衣’被我弄脏了,真可惜!岳父不要生气,改天我再给您买几件新‘寿衣’送来啊!”岳父闻听此言,顿时气得晕倒在地。

家里老人做寿怎么发请帖(为什么办寿诞要送请帖)(3)

祝寿词主要和寿星的品格德行、生平经历有关。念祝寿词是庆祝寿诞不可或缺的程序。按照中国传统礼俗,在大家欢聚一堂准备为老人举办寿诞礼的当日早晨(现代寿诞上念祝寿词时间安排在寿宴开始之前),寿星及其家属就要换上喜庆的礼服。然后,请寿星坐到寿堂的尊座,晚辈们则按照长幼辈分依次入座。然后,由寿星的长子点亮寿烛。接着,先请家族中的长辈或德高望重者,为寿星念祝寿词。长蜚念完祝寿词后,再由寿星的长子念祝寿词,并感谢寿星的辛苦养育及教诲之恩等。

在尊长和寿星长子为寿星念完祝寿词后,接着由长子、长媳共同向寿星献酒。对于这杯酒,寿星本人是不能接过来直接喝掉的,而应恭敬地端着酒杯走到堂门前,向外先敬天,然后向内敬地,以感谢地的滋养庇护之恩。然后回到座位上,再把寿酒一饮而尽。接着,由长子携长孙首先向寿星叩拜,说“祝您水远快乐健,长命百年”等祝福语,然后,次子、次媳及晚辈们依次向寿星行叩拜礼,祝福寿星健康、长命、幸福、吉祥。

中国传统礼仪,既讲究尊卑秩序,又讲究平等往来。作为晚辈的儿孙们,在向寿星行拜寿礼之后,寿星是否就可以泰然接受,没有任何表示呢?当然不是,中华礼仪贵在“礼尚往来”,寿星在受礼后,同样也要还礼的。否则,就会失礼。所以,作为长辈的寿星也要给儿孙们回礼。不过,寿星回的不是跪拜礼,通常情况下,寿星要提前给孙们准备红包作为回礼,有的则会用其他小礼物作为回礼,以表达寿星对晚辈们的祝福和感谢。

中国传统社会在寿星还礼后,接下来的活动就是安排吃寿桃寿吃糕了。过去人们要专门为寿星蒸制寿桃寿糕等食品,在供过祖先及各位神灵后,就将寿桃寿糕分给亲朋们,当然,儿孙们要将第一块恭敬地献给寿星吃,其余的再根据尊卑长幼分送给宾客及子孙们吃。因祭祀之品是最古样的食物,而寿的“糕”与“高”谐音,表示德高望重,因此,能分到寿星的寿糕,意味着沾了寿星的福气和喜气,并得到了寿星的祝福。传说,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诞辰,所以要开蟠桃会,并邀请各路神仙共享,吃一颗仙桃,能长生不老呢!王母娘娘的故事,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载,吃过寿桃寿糕后,接下来的活动就是开寿宴了。若不设寿宴,主家就不能发请帖邀请亲友来祝寿,更不应接受亲友们的寿礼,因为有要礼之嫌,是违背礼仪的。

古人有“做九不做十”的礼俗。本来60、70、80整岁寿辰之日,更应该庆贺纪念。可是,礼俗上偏要将其提前到59、69、79岁时办庆寿仪式,而到了整“十岁”寿日时则无所表示。这是为什么呢?古人认为,“十”有“到头”“顶点“满”的意思。而中国人认为“十全为满,满则招损”,为人处世忌满,要留有余地。如果做了整“十岁”的寿诞,就等于把寿诞做满了,是不吉利的。所以,很多人经常会将整“十岁”的寿辰,提前到“九岁”时做,以示寿运永无尽头。此外是最高阴数,“九”是最高阳数,而人世间过的是“阳寿”。并且“九”在中国人心目中又是一个吉祥数字,“九”与“久”谐音,有生命长久、天长地久等意义,这与做寿之人希望长寿的心理愿望是相符的。这些都是对寿星的真诚礼敬。

在寿宴结束之际,要安排寿星吃长寿面。做寿吃面是为了讨个吉利的口彩,因为面条又细又长,而且能挑得高高地吃,寓意为“高寿”,寿诞日吃面条,取“长寿”之意,因比老人做寿时,一定要吃上一碗热气腾腾质的长寿面。需要注意的是,寿面不能是凉面条,否则被视为不吉利。吃寿面也不能把寿面切断,因为这样会被认为是折损寿命。

给老人做时寿需要讲究的就是这些了,有说得不好的地方,或不到位的地方,请各位多担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