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在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在初中学习汉代历史时,老师分析说汉武帝可以驱赶匈奴人北上,使汉代强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根据老师的建议和自己的理解,似乎只有儒学才能使国家强大,不被外国人欺负。
当时,我有目的地按照这个逻辑来比较每一个王朝的兴衰,结果与我想象的大不相同。盛唐时,有黄老,但仍被北方游牧民族欺负。在崇尚儒学的清代,平民的教育越来越薄弱。汉武帝倡导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一种表现。无论是儒学、墨家还是阴阳学派,汉武帝想要的是一种能够取代黄老学说(即道家学说)的力量。
因为黄老的理论是以窦太后为首的外戚的旗帜。此外,这支新部队应该完全服从自己的命令。当时,百家争鸣的思想流派大多已经失效并消亡。只有儒家思想才有大量的学生和很少的官员。最重要的是,儒道自古以来就没有交涉过。于是汉武帝借机请当时著名的儒家董仲舒伸出橄榄枝。
只有当他们一起鼓掌时,他们才有了后来的动作。但事情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我们需要从传说中的窦皇后开始了解更多。窦漪房(又名窦姬),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媳已经当了很多年的婆婆,她已经尽全力成长为窦太后。她经历了四个朝代:惠帝、文帝、景帝和武帝。她之所以成为一个传奇人物,是因为她在女仆时代被安排为服侍吕后。
当时的窦漪房与后宫其他妃子竞争。后来,朝廷要辞退老宫女时,窦漪房想跟着赵王刘如意去封地,因为这里正好是她的故乡。也许是窦漪房的全心全意地为吕后服务,这让冷冰冰的吕后感觉有点好。临走时,他甚至强烈指派窦漪房到房间与代王刘恒一起前往代国。刘恒是汉文帝。
似乎真正的汉武帝是一代人的领袖,但正如经典的社会经验所说:“每个人都是从假装孙子开始的。”刚刚登基的汉武帝,就老老实实的装了好几年的孙子,直到窦太后去世,才算亲政但是在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宫廷都是窦皇后的权力。尤其是窦皇后的侄子窦婴。
窦太后也是如此。汉武帝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然而,她所培养的力量仍然存在于宫廷中。虽然她不能像以前那样把汉武帝当傀儡,但很容易限制她的努力或制定政策性的策略。以上是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的历史背景。
窦婴虽然是亲戚,但能力一点也不差。汉景帝时期的窦婴参与了著名的“七国之乱”的平定。武帝初年,窦婴是一人之下万余人的宰相。当窦婴成为外戚的代表时。因此,汉武帝要想完全掌握政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表面上清理窦婴的亲属会激起人们的愤怒。
毕竟,瘦骆驼比马大。因此,汉武帝开始寻找突破口。《史记》记载,汉武帝召见著名儒学董仲舒,并有著名的博弈论:“天人三策”。汉武帝想问的核心问题其实是:“我怎么能专政?”董仲舒的回答是我们所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实上。
我们应该以清理黄老学学说的名义,清理窦家的正统制度。听只听汉武帝的儒士的话,才算是白话。这就是运动的精髓。巧合的是,以欧洲的文艺复兴为例,就像上面提到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挂羊头卖狗肉,伪装成瘫痪敌人(既得利益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