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边城》和电影《海蒂和爷爷》给现代生活最大的启示:生活里没有诸多"不准",有的是自由地跑跑跳跳;生活里没有虚伪,有的是彼此敞开心扉;生活里没有欺骗,有的是待人以诚;生活里没有悲伤的眼泪,有的是幸福的哭泣。

《海蒂和爷爷》改编自创作于19世纪80年代的《海蒂》。在电影中,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差别被放大了。众多值得关注和讨论的问题浮出水面: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孩子的友情大人该如何呵护?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些平衡?

《边城》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也是一个写祖孙情的故事。只不过,这里没有学校,没有家教,只有祖祖辈辈生活的传统。而改编自瑞士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丽同名作品的《海蒂和爷爷》,则显得现代得多,它试图唤起人们对儿童教育的关注,唤起人们对现代文明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关注。

《边城》似乎充满了平静,甚至可以说是停滞。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翠翠的情感那么真实,对生活又充满着希望,就像海蒂一样,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都有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伴随着她。

海蒂的真实现状(亚洲女孩和欧洲女孩)(1)

翠翠、黄狗、船

海蒂的真实现状(亚洲女孩和欧洲女孩)(2)

翠翠和爷爷

海蒂的真实现状(亚洲女孩和欧洲女孩)(3)

海蒂和爷爷

节奏感一:向往美好的情感

第一次读《边城》是刚上大学那会儿。翠翠的情感让人揪心。作为一个有着自己追求的女孩形象,她天然带着一种真诚和淳朴。她的感情也是这样,不雕刻,不掩饰,她以少女特有的矜持和心理,一点一点地把故事演给我们看。

这个时候,我会觉得这样的自由、大胆和真诚是一种内心的流露,是还没有受到任何世俗偏见和习俗规则的压制的。这样的追求多好啊,执着地向着自己的幸福出发。

当然,也是因为“边城”这个地方养育了翠翠这样的人。这里就像人们的心灵栖息地一般,所有美好的情感都在这里产生的。美好的东西总是不那么容易获得,也不是那么容易保持。所以,边城里的爱情,比如翠翠和傩送,边城里的亲情,比如顺顺家的天保和傩送,边城里的友情,比如翠翠爷爷与老朋友,边城里的民情,比如过端午节赛龙舟等,都给人们一种自然而脱俗的味道。

或许,这就是美好情感的味道。平静的边城里,生活着一群清新脱俗的人们。他们向往的生活就是过好眼前的生活,而不是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不管多么精彩,这里似乎都在等待着什么,接受着什么……就像小说结尾写的那样: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不管怎样,白塔修好了,翠翠继续在渡口拉船,生活似乎又重新归于平静和美好。虽然傩送还没有回来,但是谁不会怀着美好的情感等待呢。

《海蒂和爷爷》对美好的向往,尤其是海蒂对爷爷所在的乡村生活的向往是强大的,以致于她可以突破千难万阻回归自然。这一点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小海蒂被爷爷拒之门外时,她就去搂着羊睡觉。小海蒂这一行动是自然的、自发的,不是刻意的,强迫的。她觉得这样做很好,她就这样去做了。而且她的天真和善良也深深感染了爷爷,爷爷也变得轻松和愉悦起来。

小海蒂被人强迫剪指甲、洗澡、学习各种礼仪时,她的反抗也算是自然的。她就是不喜欢这样。这时的海蒂就会变得郁郁寡欢。只有当她回到阿尔卑斯山时,她的轻松和愉悦才重新回来。尤其克劳拉在阿尔卑斯山站起来后,这种轻松和愉悦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文明社会的各种规则和礼仪往往就是自我束缚的方式,不仅束缚了大人,也束缚了孩子。只有当我们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时,当我们有轻松和愉悦的心态去生活时,我们才会体验到生活的真正滋味。

阳光雨露撒向森林,我光着脚丫跑过草地。幸福的滋味来自于脚底接触的自然,幸福就是这么简单。《边城》和《海蒂和爷爷》都达到了这样的效果,无论是来往于乡村和城市的海蒂,还是居住在边城山水的翠翠,她们获得的美好情感,毫无疑问都是来自有着草地和森林的大自然。

海蒂的真实现状(亚洲女孩和欧洲女孩)(4)

戴斗笠的翠翠

海蒂的真实现状(亚洲女孩和欧洲女孩)(5)

赶羊的海蒂

节奏感二:生活需要更多的努力

第二次读的时候就没有完全被翠翠吸引,我被兄弟俩吸引了。它让人想起《平凡的世界》,想起平凡的世界中平凡的人是如何努力的。在《边城》里,家和家族的魅力也同样熠熠发光。读完后会有一种感觉:努力的人不会被轻视。

作为战乱时代的一个小城,这里的黄狗、老人和翠翠的生活可算得上是一种奢侈。作家从来没有对人们只顾过好自己的生活有批评的意味,他只是觉得这样去过日子也是一种努力——努力地让自己成为一个活的、生动的人。

翠翠努力地让自己的情感得到生长。随着翠翠不断长大,翠翠与周围的人,与周围的环境不断发生着联系。某种程度上,翠翠也改变着这里的人,这里的环境。翠翠对爱情的憧憬,对生活的热望,这种淳朴而炽热的情感就像边城的河流,不断向前流去。

爷爷努力让自己爱护孙女的情感得到释放。对于爷爷来说,人活着,不就是要看着自己的亲人过得更幸福吗?这样的幸福无关政治、无关金钱,它是一种可以进行对话的,是可以看得见的,是有生活的肌理的。

作为当地的富二代和明星级人物,兄弟俩表现出了自己应有的努力和品格,他们所做的甚至已经超出了该努力的范畴。他们确实都在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但是这一切又都是建立在他们家业的发展的基础上。所以我看到了情感深厚的兄弟情感,哪怕在死亡面前都不会退步。尽管爱情会短暂地激起波澜,可是最终胜出的却是比两性更崇高更久远的情感——人性的真善美,它们不会把自己的欲望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何况天保的死因为和翠翠有关呢。

《海蒂和爷爷》里的努力一点也不少,它告诉现代人:面对现实和心底的诸多难题,需要找到一个地方重新出发。这个地方不是互联网,不是来来往往的高铁,也不是按部就班的生活,这个地方是我们生活以外的地方,是别处。

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中说:"我只是想要你回忆起一些事,这些事能提醒你是怎样长大的,从摇篮一直到课桌,因为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你使我们大家那样幸福……"

看《海蒂和爷爷》时就有这种强烈的感受,这个名叫海蒂的小姑娘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为什么可以让大家都觉得那么幸福?为什么可以让我不断回忆起很多童年的事情?海蒂的难题,以及她如何面对难题的"聪明"一一浮现出来。

姨妈不要海蒂,爷爷刚开始也不要爷爷,可是海蒂用自己的纯真和行动感动了爷爷,祖孙俩开始了简单而快乐的生活:睡在阁楼里的草堆里,喝一碗新鲜的羊奶,光着脚丫在山坡上奔跑……

"我不想到别人家里去。"一句话,瞬间让人泪崩。因为"别人家"是多么陌生,而海蒂需要的就是自己的家,而自己的家就是爷爷的家。

一起学土拨鼠叫的时候,一起在蓝天白云下放羊的日子……用这些行动去面对被抛弃的困惑和苦恼,一切看上去都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

待在城市里的海蒂,想要回到阿尔卑斯山是一种理想。她在大人的世界里,如何回得去呢?可是她真的回去了,而且把克劳拉也带过去了。这真是一种奇迹啊。

更奇迹的是,生活在阿尔卑斯山的轮椅姑娘克劳拉看到蝴蝶后,居然可以站起来了。这样具有童话色彩的叙述,一点都不违和。又是一大神奇啊。

就这样,海蒂世界中的大大小小的困难都被轻松地化解了。海蒂用自己特有的轻松和愉悦,用自己特有的微笑和奔跑,让每一个接触她的人,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都被深深地打动了,感染了,变化了。

努力地生活,幸福地生活,这是两部作品给我们最强烈的印象。《边城》里的翠翠在爷爷死后,她仍然憧憬着,生活的幸福就在不远处;《海蒂和爷爷》也在一番误解和困难后,重新相聚,美好仍然在继续。

海蒂的真实现状(亚洲女孩和欧洲女孩)(6)

电影里爷爷和海蒂滑雪

海蒂的真实现状(亚洲女孩和欧洲女孩)(7)

电影里的爷爷和翠翠

节奏感三:寻找快和慢之间的地带

第三次读《边城》是在工作几年后,因为对山水的回忆和想象,对快生活和慢生活的思考,想重新读一读。

《边城》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一种最直接的、最原始的生活状态。边城、边城里的人不仅是有自己的生活节奏的,对生命的理解也是自然大方的。当我们走进这个地方时,很奇特的是,这里的一切毫无排挤地接纳了我们。

我们会随着翠翠家的船,随着端午节的龙舟,随着人们的在水上和陆地生活的节奏,把自己的思绪卸下来,让这些人、这些山水、这些生活来照料它们。倘若我们城市生活有过多的重量和压力的话,倘若我们觉得日子过得太快而没来得及品尝的话,这里就提供了一个缓冲、甚至是治疗的地带。

因为有了工业和汽车后,山水才变成了一种旅游资源。或许人们从来没有想过,未来的有一天,看一座山都会是收费的。山水在人们的情感和生活中变得多么稀缺,更不用说翠翠的那条船了。有一种生活状态到另一种生活状态,变化会很快。就像我现在的城市生活一样,还来不及思索,多少年已经过去了。

诚然,这里的一切都像是静止的,似乎是一种奢侈。可是这里让我们有了遐想和漫步的可能。沈从文在创作这个故事时也说,现代社会的发展既然有自己的步伐,很多人也许赶不上,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很多人都会在自己的土地上找得到另外一种可能。

《海蒂和爷爷》带给我们的,就是在自然山水和现代文明中间,找到一种从容面对生活的纯真和勇气,无论这种生活看上去多么糟糕。

刚开始,爷爷的屋里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根本没有她的位置。不过,海蒂在阁楼上睡觉也不错,她完全可以仰望满天的星星。海蒂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这样的小孩真是了不起。

日升日落,云卷云舒的日子,是属于阿尔卑斯山的,是充满羊粪和干草味道的,更是属于海蒂的。可是等她来到德国法兰克福后,上流社会的礼仪和硬邦邦知识的学习,让海蒂变得闷闷不乐,最终积郁成疾,患上了梦游症。

尽管海蒂的情感被生硬地掐断了,可是她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回到阿尔卑斯山的理想。法兰克福的城市生活,阿尔卑斯山的山里生活,都变成她情感生活的一部分。

没有比较,就没有选择。

如果生活在某个地方,都没有权利与这个地方发生联系的话,比如生活在大人的各种规则里,什么时候洗澡,什么时候吃饭,不准蹦蹦跳跳,不准大声喧哗,不准讲不清楚的语言,不能像个假小子……这样的生活将是一种灾难。

在这么多"不准"的环境里生活,一个人的情感如何不变态?

如果生活在某个地方,可以自由自在地看星星,可以给山羊取各种各样的名字,可以想睡在草坡上就睡在草坡上,想往水里跳就往水里跳……这样的生活将是一种幸福。

在这么自由的环境里,一个人怎能不轻松?

海蒂的真实现状(亚洲女孩和欧洲女孩)(8)

哪怕睡在草铺上,也是快乐的

在《海蒂和爷爷》中,对于海蒂来说,因为有爷爷,她有了可以安放的童心;对于爷爷来说,因为有了海蒂,他有了可以安放的牵挂。爷爷和海蒂,最后还能愉快地重逢,还有很长的幸福生活要走下去……

在《边城》中,对于翠翠来说,因为有爷爷,翠翠得以快乐地成长;对于爷爷来说,因为有了翠翠,他有了更多的生活企盼。爷爷和翠翠,最后却未能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爷爷去世了,等待翠翠的,将是什么呢?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多了很多忧心,可是对翠翠来说,当她拿起篙撑起船的那一刻起,生活和情感就没有那么沉重了。

海蒂的真实现状(亚洲女孩和欧洲女孩)(9)

边城吊脚楼

海蒂的真实现状(亚洲女孩和欧洲女孩)(10)

阿尔卑斯山的乡村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