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妙之门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曾唤醒了国人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带动了举国上下大力发展科技事业,使得我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什么作用?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什么作用(论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

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妙之门

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曾唤醒了国人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带动了举国上下大力发展科技事业,使得我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可以说,邓小平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促进作用。

然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提法并不正确,它不仅在理论上站不住脚,而且与列宁关于首要生产力的论断相冲突。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生产力。

所谓生产力,亦称“社会生产力”,它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在人类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共同构成生产方式,其中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而生产力作为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则是由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一是劳动者,二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三是劳动对象。

因此,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又被称作生产力三要素。

既然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且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构成,而科技既没有物质属性,又不在生产力三要素之列,这显然说明科技根本就不是生产力,更谈不上它是第一生产力了。

其实,关于谁是第一生产力,在马列经典著作中早有论述,列宁说:

“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列宁选集》第3卷第843页)。

在这里,所谓首要生产力,当然就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我们再将科技看作第一生产力,不就与列宁论断的劳动者是首要生产力发生冲突了吗?

科技不是生产力,更不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科技与生产力有没有关系呢?

回答是肯定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科技与生产力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

为了说明这种关系,我们可做如下分析。

先说劳动者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吧。我们知道,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主要体现在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上。

因为,劳动者只有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他才能从事劳动而创造财富,且劳动技能愈强创造的财富愈多,会表现出愈高的生产力。

那么,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来自于何处呢?显然不会生来具有,而是后天学来的。

只有当一个劳动者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科技知识,他才会具有相应的劳动技能。

然而,劳动者所能够掌握的科技知识,又必然与当时科技发展水平相关联,例如古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掌握现代科技知识。

这就决定了作为生产力的劳动者,其总体劳动技能的提高,只能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也就是说,科技进步是劳动者这个生产力得以提高的原因。

再来看看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与科技间的关系。

大家知道,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生产工具的先进与落后,将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效果。

然而,生产工具的先进与落后,同样与当时科技发展水平相关联。

例如在远古时代,科技水平十分低下,人类所能制造的工具就非常简单且落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产工具随即得到改进与提高。

人类从旧石器到新石器,再到铜器、铁器工具的使用,无不是科技进步的结果。

更能说明问题的则是到了科技昌盛的现代,人类的生产工具,不仅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而且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

人类社会发展史足以说明,生产工具作为生产力,它的提高同样依赖于科技的进步。

换句话说,科技进步同样是生产工具这个生产力得以提高的原因。

最后说说劳动对象与生产力间的关系。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表现为人类将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之上的物。它可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自然物,如土地、河流、海洋、草原、植物、矿物、禽兽、鱼类等;另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后用于再生产的原料,如粮食、种子、棉、纱、钢铁、水泥等。

在这里,虽然两者均为劳动对象,但从自然物升为加工后的原料,其中必然有一个自然物属性被发现,进而技术发明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科技发展的过程。

如果没有科技对自然物属性的发现,人们就不会取得加工后的原料作为劳动对象。

例如,古人由于发现了棉花纤维的一些属性,才利用它纺纱织布以及用作保温材料。

生产实践告诉我们,科技愈是发达,自然物(包括自然力)就愈会有更多更深层次的属性被发现,从而人们取得的加工后的原料,即新的劳动对象就会更丰富更高级。

例如,人类社会到了近代,由于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使得自然物的许多新的属性被发现,于是人造材料、合成材料及复合材料日益增加,石油、电能、太阳能、地热、潮汐、核能等能源的利用日益扩大,从而导致社会拥有的劳动对象日益增多。

再者,自然物的改良,以及加工后原料的改进,同样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如农业方面的土壤的改良、优质品种的培育,均需要科技的力量。总而言之,科技进步也是劳动对象这个生产力得以提高的原因。

综上所述,科技虽然不在生产力三要素之列,不会直接表现为生产力,但生产力三大要素的提高,均依赖于科技的进步。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明白,科技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就像锅与饭的关系。

锅是用来做饭的,但不能将锅看作就是饭,科技是用来发展生产力的,但不能将科技看作就是生产力。

如果我们将科技简单地归属为生产力,那么那些非生产领域的科技就无法解释了,例如生命科学和医疗技术我们就很难将其归结为生产力,还有宇宙起源和地球演化科学与航天技术也很难完全归结为生产力。

由此看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提法并非准确。事实上科技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推动着这些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我们只能这样说:

科技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探索自然真相,改造自然面貌,发展生产力的源泉和动力。

为了进一步理解科技与生产力这种关系,我们还有必要了解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另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就是生产关系。

大家知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过来反作用于生产力。

这个反作用有二,一是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就成为解放生产力的必要条件。

由此看来,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生产力要得到发展,就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改革旧的生产关系,二是提高科技水平,它们是生产力得以发展的两翼,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