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婿”是有老婆而不顾家的人。

“女婿”简称“婿”,指“女儿的丈夫”。 “婿”形声字,从女,从胥,胥亦声。“胥”本义为“市场管理员”,“胥”整日在市场的人群里绕来绕去忙碌,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不见。由此引申为“在外忙碌,无暇顾家的人”。 “婿”是“女”和“胥”结合,表示“有老婆而不顾家的人”。意思是表示古代男女结婚后“有老婆而不顾家的男人”很普遍。比如百姓家男人一般因服徭役或从军出征而告别新婚妻子离开几年而顾不得家,富人家的男子结婚之后常去街头茶馆酒楼消磨时间,或去朋友家里打牌下棋,不知道回家帮助妻子做些家务。 “女婿”后来专指“女儿的丈夫”,以此表达丈母娘的不满。 看来“女婿”是从来不是好扮演的角色了。另外,古代“女子之夫为壻。”,现在还有“女婿儿”在华北的部分地区的方言里指“丈夫。”

“岳父”是唐玄宗到泰山后的新词。

“丈人”、“丈母”,“岳父”、“岳母”是对妻子的父母的称呼。“丈”本是长度单位,1丈等于10尺,古代男人身高长到一丈之后才算成人,因此成人男子也叫丈夫。并且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为“丈人”,后来引申为指“对妻子的父亲”。 “丈人”又有“岳父”、 “泰山”的别称。 “岳”本是指高山。那么怎么叫“丈人”为“岳父”呢?这里有一段典故。

《酉阳杂俎·卷十二·语资》里记载了如下故事;唐玄宗到泰山举行封禅仪式,宰相张说担任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召,本来是个九品小官。按照过去的惯例,举行封禅仪式后,三公以下的官员都可以升官一级。只有郑召突然间升到五品官。在宴会的时候,唐玄宗看到郑召官职上升太快,感到奇怪,就问他是何原因。郑召哑口无言。旁边的说:"这是泰山的功劳啊!" 唐玄宗知张说徇私,很不高兴,不久把郑召降回原九品。后来,人们知道此事,就把妻父称"泰山"。又因泰山乃五岳之首,又称为"岳父"。当然“对妻子的母亲”也自然而然地跟着叫“丈母”、“岳母”了。

“连襟”是彼此理解妻子的苦衷人。

“连襟”是姊妹之夫的互称或合称。其义是“谓彼此知心。”“连襟”出自唐 骆宾王 《秋日与群公宴序》:“既而誓敦交道,俱忘白首之情;款尔连襟,共挹青田之酒。” “襟”字本义指衣服领口相交的部分,又指衣服的胸前部分。襟的位置正对胸口,所以又比喻为胸怀,抱负。 “连襟”意思是互相能理解相处彼此妻子的苦衷。的确男人相处妻子的苦衷是连襟之间最能了解的。 “连襟”与女人的妯娌相对的,他们根本不是一家人。逢年过节时串串亲戚,俩连襟坐一块喝一杯,搓搓麻将,也是并不错的光景。

“妯娌”是很难互相相处的女人。

“妯娌”是兄、弟之妻的合称。已婚妇女称呼丈夫兄弟的老婆为妯娌。出自《尔雅·释亲》。所以妯娌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弟兄关系的一个延伸。“妯”字从由,由亦声。“由”为“轴”省。“轴”指轮轴或门轴,是旋转中心。“妯”字“女”、“由”结合,表示“家庭的旋转中心——主妇、内当家”。 妯是长子的媳妇。娌是次子至末子的媳妇。古代家族三世同堂,长子的媳妇是内当家,家族地位显要,在脂粉队里的首要人物。“娌”字从女,从里,里亦声。“里”指“里边”、“内部”。“女”、“里”结合表示“靠里边站的女人”之意,是脂粉队里排行靠后的人物。古代人家列队迎宾的队伍排列顺序是公公排在头里,站位在大门外;其次是兄长;再其次是诸弟;最后依次是婆婆、妯娌、儿童。“妯”站位在婆婆之后,“娌”之前。“娌”是弟媳,站位“妯”之后、儿童之前,在里屋门口。 “妯娌”同是女字旁,右边框架的组成部分也相似,但彼此又是对着干的,一个朝上,一个朝下。朝上的“妯”,身段稳重,神态像是鼻孔冲天,得理不饶人;朝下的“娌”则显得小而娇气,恃宠而娇,有小狐狸的媚相。传统观念里,妯娌之间的关系和婆媳之间的关系一样难处。本来是不相干的两个女子,因为嫁了兄弟俩而在一个屋檐下过活,朝夕相对服侍婆婆、做家务活,难免产生各种矛盾。所以妯娌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家的家庭气氛。

旧版的词海词源(有趣的词源旅行)(1)

旧版的词海词源(有趣的词源旅行)(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