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豫即位(守成之君李豫)(1)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不讲历史只说故事,大家好!我是讲故事的吕秀才。我们今天讲述“守成之君——李豫”。这里我们说的这位李豫不是那一位南唐后主李煜,而是唐代宗李豫。二人姓名是音同字不同,当然遭遇也是比一样的。

开元十四年,一个男孩降生在东都洛阳上阳宫中,这个男孩的降生并没有让当时的皇帝李隆基多在意,因为当时正是开元盛世的景象,大唐兵强马壮、百姓富足、万国来朝。对于李隆基来说,在缔造盛世的同时,还有一件事让他特别开心,那就是子嗣繁盛。就是儿子多、孙子多,李隆基一共有三十个儿子,这些儿子再生孙子,所以他一共有多少个孙子恐怕的数以百计了。跟今天不同,今天老人们的孙子那都是宝贝,为啥呢?因为少!要是今天哪个老头有三四百个孙子,估计他也会跟李隆基一样,认都认不全。当时只有太监来到李隆基跟前报了个喜:“恭喜陛下,又得了一个孙子。”李隆基应该也只是开心的说了一句:“好!”然而他没有想到,这个并没有被自己特殊关注的孙子却在日后成为了大唐皇帝。

小男孩出生,他的名字叫李俶,后来才改名叫李豫。在李豫人生的差不多前三十年,他都过的很潇洒。金枝玉叶,从小就享受着非比寻常的待遇,然而更让他惊喜的是,在他十二岁的时候,自己的父亲李亨被立为了太子,而自己是父亲的长子,又深的父亲喜爱,所以此时的李豫俨然成了有实无名的皇太孙了。李豫也很争气,学文、习武,都很用功,而且成绩也都还不错。父亲以太子的身份参与国政,回到家也会给他出一些题目,考考他,这让年幼的李豫有了一种可以纵论天下的美好感觉,但李豫不知道,这属于他的美好才刚刚开始。

在他十四岁的时候,皇宫中招入了一大批良家子,什么是良家子呢?就是宫廷戏里总提到的“秀女”。这些年纪轻轻的女孩子被选入宫中或册封妃嫔、或差为女婢,但其实在历史上,她们还有一个归宿,就是被分派给众多皇子和公主使用。皇爷爷李隆基自己不会娶这么多小老婆,那就给儿子们分一分吧。由于李亨是太子,所以李亨分到的人也不少,李亨就觉得,自己也不能娶这么多小老婆呀!那怎么办呢?接着分,李亨把一部分良家子就分给了儿子们,这其中就有一位被分给了当时的长子李豫。分给李豫的这一位良家子在历史上并没有名字,但她是沈家的姑娘,所以就叫她沈氏。后世的文艺创作中,给这位创奇女性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沈珍珠。迷恋宫斗戏的朋友们对她一定不陌生,当然我的粉丝男性居多,你们可以问问自己的媳妇或者老妈,她们应该跟沈珍珠都特别熟。

李豫即位(守成之君李豫)(2)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李豫与沈珍珠的爱情我们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这两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恋爱了,这种感觉应该和红楼梦中的宝玉黛玉类似,只不过他们的家室更显赫,李豫没有宝玉癫狂,沈珍珠也没有黛玉矫情。一年之后,李豫又有喜事了。十五岁的李豫被爷爷封为广平郡王,然而更让他高兴的是,沈珍珠为他生了一个儿子。看看人家,十五岁就当爸爸了,咱们十五岁还在冲刺中考一百天呢。这样的好日子李豫又过了差不多十五年,在这十五年时间里,他是逍遥王爷,父亲李亨带着他一直在爷爷李隆基面前扮演着孝子贤孙,直到一件大事的发生,这件大事就是——安史之乱。

我们讲过,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仓皇出逃,但是逃命这种事没法带太多人走,作为皇孙兼太子长子的李豫那时必须要带走的,当然李豫的儿子也是要带走的,不过李豫的爱妃沈珍珠可没能拿到逃亡的车票,沈珍珠被抛弃了。马嵬坡处理了杨家兄妹后,李豫随父亲李亨北上武灵抵抗安史叛军,李亨自立为帝后,就封长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在郭子仪等一干将领的努力下,经过艰苦一年多的的战斗终于将长安、洛阳重新夺了回来。公元758年,李豫被父皇李亨封为太子。公元762年五月三日,太上皇李隆基驾崩,此时的皇帝李亨也是病入膏肓了,所以太子李豫主持处理太上皇的后世,然而让李豫没想到的是,仅仅过去了十六天,爷爷还没来得及埋葬,父皇李亨也去世了,这可真是要了命了。我们今天也可以想象当时李豫那摸不着头脑的焦急模样。

太子李豫继位称帝,史称唐代宗。看似一切顺理成章,但是唐代宗这个皇帝当的却有些不同。我们把时间倒放到一个月之前,那时皇宫之中一个女人正在策划一场政变,唐肃宗李亨的皇后张氏没有儿子,但她却想永葆荣华富贵。按理说你想办法讨好太子不就完了么?可是这个蠢女人觉得,这样做不够稳妥,最稳妥的办法是废掉太子,然后自己拥立一位皇子登基,这样就可以控制大权了。我们说这种操作那时需要本事的,这张皇后不是武则天,她连当年的韦皇后都不如,所以她的成功概率基本为零。但张皇后显然是很自负的,于是她假造了一道圣旨,要废掉太子李豫。太子李豫虽然被蒙在鼓里,但此刻皇宫之中的两位宦官却对此心知肚明,这两个宦官显然要比张皇后明白其中利害,这么玩就等于找死,但张皇后已经吃了秤砣铁了心了,所以李辅国、程元振这两个宦官决定把这个秘密告知太子李豫,这个决定也可以说是改变了整个大唐的命运。

李辅国、程元振这两个宦官可不同于那些低三下四的奴才,这两位当时可都是手握兵权的太监。正所谓太监会武术谁也挡不住,两个有兵权加持的太监决定帮助太子李豫,这样一来那个蠢女人张皇后可就惨了。李辅国、程元振调集兵马包围皇宫,来了个瓮中捉鳖。张皇后被囚禁在了冷宫,她找的哪位备胎就是要替代太子的越王李系也被捕入狱了,一切跟此次事变有关的人等都被锁拿,太子在两位太监的帮助下大获全胜,粉碎了这场惊天的阴谋。

李豫成为了皇帝,但他明白,他的这个皇帝实际是太监李辅国、程元振拥立的。正所谓:我让你当了皇帝,你是不是也得表示表示呀!两位太监的这一次投机行为为他们赢得了极大的回报。程元振成为了元帅府行军司马,李辅国更牛,受封司空兼中书令,而且唐代宗李豫还称李辅国为“尚父”,这就想当牛了,要知道这“尚父”可是当年周武王姬发对姜太公吕尚的称呼,这俨然把李辅国这个太监当干爹了。太监程元振还算低调,可这太监李辅国可是彻底飘了!没想到呀,这当太监还能当到皇帝干爹这种程度,太牛了!于是李辅国开始了他无法无天的作死表演。

权倾朝野的大太监李辅国开始排除异己,构建自己的政治集团,他对代宗李豫说:“陛下只须深居宫中即可,国家大事由老奴来处理就好了。”哎!好好活着不好吗?没事你作什么作。皇帝李豫此时虽然不敢正面与李辅国对峙,但李豫可不是个任人欺负的软蛋,他的心思深的很,深到让李辅国望尘莫及。几个月后的一天夜里,大太监李辅国家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此人穿着夜行衣,飞檐走壁,穿瓦入屋,精准的找到了熟睡中的李辅国。第二天一早还在上朝的文武百官突然得知了一个噩耗,李辅国昨夜被刺于家中,犯罪分子极其凶残,李大人的头都被砍下来打包带走了。这真是一个劲爆的消息,皇帝李豫震怒!下令有司,就是有关部门严查凶手,一定要为“尚父”李辅国报仇!不一会,又有消息传来了,说李辅国的人头找到了,不过被扔到了厕所的粪坑里。这下子皇帝哭得是死去活来,尚父死的是太埋汰了!是太惨了!由于那个头已经被粪坑里的蛆虫跟品鉴的差不多了,所以皇帝李豫下令,以上等名贵木料,就是今天大家来做手串的这一类的木料,为李辅国雕刻人头,以无头身子拼接一下,然后以王侯之礼厚葬。也不知道这李辅国到了那边能不能见到关公,估计见到了,关公也会拿大刀劈了他,你这死太监还配有我这般待遇?李豫不光给李辅国厚葬,还追封了个太傅的头衔,更搞笑的是李豫还给李辅国赐了个谥号,叫做“丑”的确,脑袋都扔粪坑里了,能不丑么?

皇帝李豫这一波除掉李辅国的操作可真是玩的六,但其实即便除掉了弄权的李辅国,李豫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此时吐蕃大举进攻唐朝了。吐蕃进攻唐朝,其实就是趁人之危的行径。唐朝刚刚经历安史之乱的打击,国力大损。新皇登基朝政不稳,这都是趁火打劫的好机会。而大唐这边呢?紧急军情是一道道的飞马传来,皇帝李豫却稳坐宫中纹丝不动,为啥这么奇怪呢?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吐蕃出兵攻打了。那么多军报都报给谁了呢?大家还记得我们上面说的那位低调的太监程元振吧。都报给他了,他一个太监怎么有权利解惑军报呢?因为人家现在是大司空,是掌管军情的高官了。程元振在李辅国之后被提拔到了高位,这唐代宗李豫也是让人挠头,折算什么呀!走了猴子又来了个孙悟空。

可能有的朋友会认为程元振应该是勾结吐蕃了,但就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分析,这种可能性并不大。程元振不报军情的原因很可能是在盘算自己的那点小九九,只不过这个死太监失算了。他只想着排除异己,却害怕被自己诬陷罢官的人被启用,所以才走了这样一招臭棋。朝中有程元振的助攻,这吐蕃军队是顺风顺水,直到一个月后皇帝李豫才知道吐蕃来犯了,这时候吐蕃大军都快打到长安了。唐代宗紧急下诏,号令天下出兵勤王,但是却没有处置这个程元振,这让四方节度使、将领感到极其寒心,于是勤王诏书成了擦屁股纸,谁也没来救援皇帝。很快吐蕃军队攻占长安,唐代宗李豫跟他爷爷李隆基当年一样,仓皇出逃了。李豫带着皇族并众大臣一路狂奔逃到了河南陕州,这时候满朝文武都建议皇帝做两件事:第一件,处死祸国殃民、陷害忠良的死太监程元振;第二件,立刻启用赋闲在家的名将郭子仪领兵御敌。可是这皇帝李豫却只答应了第二件事,第一件事他打了个折扣,只是把程元振的官位给罢免了,赶回家种地去了。这让我们今天看来都有点想吐血。

李豫即位(守成之君李豫)(3)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郭子仪的复出对于大唐来说是一大幸事。这名将就是名将,在抵御吐蕃的两年多时间里,郭子仪屡建奇功,打的吐蕃军队屁滚尿流。郭子仪在当时就如同战神一样的存在,与吐蕃一起进犯的回鹘、党项等军队也被郭子仪收拾的服服帖帖。皇帝李豫多次给郭子仪封官,什么太尉呀,尚书令呀,可是郭子仪呢?坚决不受,我不想当什么大官,我就为国家出力打仗就好了,哎哟!这可真是难得的忠诚良将呀!唐代宗感动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的,他告诉身边人:“传朕旨意,让史官把郭爱卿的这些事迹都写进史书里,让郭爱卿万古留美名。”

皇帝李豫的封赏郭子仪都不接受,但是如何表达朕对郭爱卿的敬意呢?李豫苦思冥想,最终决定,把自己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暧。郭子仪这下可就成了皇帝李豫的亲家了,咱们是一家人了,以后老郭你就放心的为朕出力干活吧!皇帝是好心,把闺女都嫁给了老郭的儿子小郭了,可是皇帝不曾想到,自己却给老郭惹来了大麻烦。从小娇生惯养的升平公主那脾气简直大的没了边,她结婚拜天地的时候就开始作妖了。我是公主,是君,你老郭是大唐的将军,你是臣,天底下哪有君向臣下跪的道理。这一番宴词让老郭、小郭都蒙了!你是公主不假,可你嫁到了我们家,你就是我们家的儿媳妇了,哪有儿媳妇进门不拜高堂的道理,但是这升平公主就是这么横,不拜你能咋地!无奈,这老郭一家只好妥协了,又不能去皇帝那里退货。

这日子长了,老郭发现,麻烦又来了。公主儿媳妇见到他们老两口从来不行礼,也不叫爹妈,场面有点尴尬,老郭想那不叫就不叫吧,可是升平公主呢?她竟然会斥责老郭夫妇,你们见了本公主,为何不拜!?老郭他们老两口是一口血喷出了三里地,这也太过分了吧!可人家是公主呀!能怎么办呢?无奈此后老郭夫妇见到升平公主就只能主动下跪,参见公主了。大家可能会疑惑,老郭夫妇被公主整的这么惨,那小郭就不管管么?这里要告诉大家,小郭没时间,他基本都在鬼搓衣板。

升平公主飞扬跋扈,老郭一家是苦不堪言,这娶公主当驸马可真不是什么好事。有一次小郭郭暧在家喝着闷酒,这是媳妇升平公主来了,公主很生气的说:“见到本宫还不行礼?”郭暧看了看这个跋扈的媳妇说道:“我的公主老婆大人,我求你了,以后你能不能别这样?我也就算了,可是父亲母亲你这个当儿媳妇的还是要尊重的,你听话好吧!”我们说郭暧这句话怎么听他也是句人话,可是升平公主接下来就不说人话了:“我是公主,我让他们跪他们就得跪,这是君臣之礼。我嫁给你们家是下嫁,还让我尊重他们,告诉你我没让他们管我叫娘就算客气得了,要是把我逼急了,我就让你管我叫奶奶。”这郭暧被气的浑身发抖,他把酒杯摔在地上大声说道:“你现在就去给我父母下跪认错,快去!”升平公主自然不会被吓到:“你做梦!你们郭家有什么了不起!我父皇一声令下让你们什么都不是。”郭暧愤怒了,只见他一个键步冲到生平公主面前,抡圆了就是一个大嘴巴,然后拽着升平公主的衣服就把她摔倒了地上,接下来小郭是双手左右开弓,拳头,大嘴巴如雨点一般打在了升平公主的脸上。升平公主差点被毁容了。

打完人的小郭坐在地上迷迷糊糊的也不知是真睡着了还是装睡着了,升平公主爬起来说道:“你敢打我,我父亲是皇上。”小郭眼睛都有没睁开嘀咕着说道:“皇上有什么了不起,我爹就是不愿意当,要是愿意当皇上,还有你家什么事呀。”这可把升平公主气蒙了,她立刻收拾东西,哭哭啼啼的回娘家去了。公主的娘家就是皇宫,她要找父皇李豫为自己教训郭家人。公主走了,郭子仪吓傻了!这怎么办呢?没法子,只能绑了自己的儿子进宫去请罪。皇宫之中,当皇帝李豫看到女儿升平公主这满脸包的造型时很是惊讶!他心疼的不得了,可是当公主说明原委之后,李豫却说:“这事你不冤,你是该管教管教了。”啊!这升平公主没想到父皇竟然不帮自己,于是她对李豫说:“那郭暧还说您这皇帝没啥了不起的,就是他爹郭子仪不愿意当,要不然也没咱们家什么事了。”这升平公主放大招了!可是,但可是,皇帝李豫却说:“啊!郭暧这小子这话说的,嗯……没毛病!要不是郭子仪平叛的话,我怎么可能现在还在当皇帝呢?这皇位也算是郭子仪让给父皇的,没毛病!”哎呀!这下轮到升平公主吐血了。后来郭子仪绑着儿子郭暧来谢罪,皇帝李豫还亲自给郭暧松绑,而且训斥升平公主,严令她恪守妇道。这个故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醉打金枝”。很多影视剧也都有展现。

李豫即位(守成之君李豫)(4)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唐代宗李豫这位皇帝算不上是有道明君,但也绝不是泛泛之辈,在他的治理下大唐读过了安史之乱以及其后吐蕃进犯造成的动乱时期,而且大唐的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虽然比不上开元盛世,但也算是仓廪丰实了。公元779年五月二十,唐代宗李豫驾崩,终年五十三岁,太子李适(kuò)继位。在李豫弥留之际他握着儿子李适(kuò)的手一直在念着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就是他的初恋,他的第一位夫人沈珍珠,这个在十四岁就走进自己生活的女人,这个为自己生下第一个儿子的女人,他现在何处呢?那场动乱让他们就此隔绝,她是否早已不在人间了呢?李豫含着眼泪离开了人世,新皇帝李适(kuò)也含着眼泪思念着自己的母亲。沈珍珠,这也许早已死于安史之乱的女人不会想到,在他与丈夫和儿子分别二十四年之后,自己竟然会成为皇太后,他更不会想到,五十年后自己竟会再次升级成为太皇太后,

沈珍珠得到的不是逝者的追封,而是生者的尊奉,儿子和孙子都认为她还活着,她在皇宫之中有自己的宫殿,每天皇帝都会去请安,都盼望着她能回来。直到她的孙子唐宪宗李纯晚年的时候,才接受了祖母已经不可能在人事的这个事实,于是为祖母沈珍珠上谥号为睿真皇后。她的衣冠冢被安葬在唐代宗的元陵旁,神位摆放在代宗的神位旁,享受后世供奉。

好了,今天的故事讲完了,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吕秀才说”,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