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这是我的人生,该由我来做主”

爱丽丝梦游仙境为啥被称为名著(爱丽丝梦游仙境童话中的女性意识觉醒)(1)

《爱丽丝梦游仙境》由蒂姆·波顿执导,米娅·华希科沃斯卡、约翰尼·德普、海伦娜·邦汉·卡特和安妮·海瑟薇等联袂出演。本片借助英国童话大师刘易斯·卡罗尔的《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IP展开。

原著中的爱丽丝年仅7岁,而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爱丽丝19岁之时,此时的爱丽丝为了逃避傲慢自大的“富二代”的求婚,在求婚仪式上跟随一只穿着衣服的兔子,掉入兔子洞,从而步入仙境。在仙境中,爱丽丝遇到了童年的朋友们,并经历重重关卡,成为杀死恶龙的救世主,找回本性,实现自我价值。

爱丽丝梦游仙境为啥被称为名著(爱丽丝梦游仙境童话中的女性意识觉醒)(2)

蒂姆·伯顿将历史记忆作为一种符号,融入进影片之中。本片中的背景设定在于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这一时期英国虽然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经济上快速发展,然而民众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解放,父权主义盛行。

英国女性的地位依旧低下,她们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庸品,女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被否定。影片中所呈现的爱情观与婚嫁习俗,正是19世纪现实社会的映射。

主人公爱丽丝在严苛的礼教之下,压抑着自己的天性,变得呆板而没有活力,这也就是刚入仙境时为什么大家说她是假爱丽丝的原因。从她与母亲和姐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女性遵从了父权婚姻制度,对自己婚姻没有选择权,她们获得幸福的途径便是嫁给贵族阶级,完全映射了当时社会女性生存的现状。

爱丽丝梦游仙境为啥被称为名著(爱丽丝梦游仙境童话中的女性意识觉醒)(3)

“消解男性中心文化的努力,尤其是消解女性在“男性他者”社会中的被扭曲和压抑状态,在女性主义电影中几乎随处可见。”当爱丽丝出现在观众视域中时,是一位在现实社会中迷失自我的女性形象。

她一方面想要突破思想桎梏,拒绝穿长筒袜与束腰,另一方面,又在社会的大环境下不敢忤逆母亲的意愿。在偶然的机会下,爱丽丝跟随兔子来到仙境。与9岁时不同,此次爱丽丝再入仙境不单单是充满童趣的冒险,更是摆脱社会文化束缚,一次自身的成长与蜕变。

爱丽丝梦游仙境为啥被称为名著(爱丽丝梦游仙境童话中的女性意识觉醒)(4)

故事的主线围绕着爱丽丝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屠龙之战展开。在西方的故事中,屠龙文化深受大家喜爱,屠龙作为一种力量的代表,屠龙勇士往往都是男性,而在影片中,爱丽丝成为杀死恶龙的救世主。女性的故事叙述不再是男性视角下的假面告白,而是塑造成为新的女性个体。

在爱丽丝一步步走向屠龙的过程中,她不断成长与蜕变,最终重新正确地审视自我。并且将这种思想带回现实世界中,勇敢的拒绝了与哈米什的婚约,告诉姐姐“这是我的人生,该由我来做主”,对妈妈说“我一定会安排好自己的人生”,最后有了自己的邮轮“仙境号”,开展了自己的航海事业,努力地去实践自我的个体价值。

爱丽丝梦游仙境为啥被称为名著(爱丽丝梦游仙境童话中的女性意识觉醒)(5)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2》中,爱丽丝的女性意识更为强烈,不但承担起了救世主的角色,更勇敢的对抗世俗偏见,劝服思想古板僵化的母亲一起追求自由,成为航海的冒险家。

导演蒂姆·伯顿借由电影,嘲讽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刻板教条,对女性的成长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塑造了具有强烈女性意义的爱丽丝,她不妥协于现实的束缚,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爱丽丝梦游仙境为啥被称为名著(爱丽丝梦游仙境童话中的女性意识觉醒)(6)

有学者将蒂姆·伯顿的作品总结为“滑稽、现实与恐怖妙不可言地结合在一起,各种根本不相关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奇异的、常常令人不快的、情绪上的骚动”。

在蒂姆·伯顿哥特式的影像风格建构中,有不少影片都采用了亦幻亦真的叙事手法,将真实与虚幻相结合。比如《僵尸新娘》、《断头谷》、《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中均有涉及。《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故事场景可以分为两个段落。真实的大庄园,虚幻的冒险仙境。

影片伊始,爱丽丝的父亲在和人们商谈工作,爱丽丝与哈米什,精心策划的求婚仪式,所有的描写都是客观存在的。“这层真实的故事外壳作为故事整体的基层出现,也是承载另一个超现实场景的载体。”而穿衣服的兔子的出现,成为两个世界连通的纽带,于是她跟着兔子一起跌进兔子洞,又一次遇到了童年的朋友们,在奇幻的影像空间中向观众展现了这个怪诞的世界。

爱丽丝梦游仙境为啥被称为名著(爱丽丝梦游仙境童话中的女性意识觉醒)(7)

《爱丽丝梦游仙境》营造了一个与父权社会二元对立的地下王国。专断凶狠的红皇后性格跋扈,成天叫嚷着要砍掉别人的脑袋,地下世界处于她的残暴统治之下。

友善亲民作的白皇后是绝对控制并主宰所有死去事物的女主人,拥有许多追随者。地下王国的统治者红皇后和白皇后本身便是女权对男权文化的一种解构,传达出男权社会中对女性脸谱化定义的戏谑。在这个奇幻世界中,有着奇妙的黄色瞳孔的疯帽子、救世主爱丽丝、圆滚滚的双胞胎兄弟、活泼正义的怀表兔子……

影片展现了魔幻、现实两大世界的喜怒与哀乐,并成功统一于整个故事剧情发展与爱丽丝的命运中,形式夸张、虚幻,带有浓烈的哥特式情怀,通过构建一个女权中心的“仙境”来消解男权中心的现实世界。

爱丽丝梦游仙境为啥被称为名著(爱丽丝梦游仙境童话中的女性意识觉醒)(8)

在影片结尾,疯帽子希望爱丽丝留在仙境,但是爱丽丝拒绝了她,回到了现实世界。其实处在地下王国的爱丽丝并未真正完成自己的成长与蜕变,地下王国更像是一种避难的存在。而回到现实世界的爱丽丝,勇敢的对现实的父权社会说“NO”,至此才完成她自我价值的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