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密

王玉秀如何开展精准课堂教学(省教学能手王密)(1)

王密,安康市汉滨高中西校区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2017年获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陕西省邱俊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多次承担各类公开课、培训、辅导青年教师工作,荣获安康市骨干教师、汉滨名师称号。

2020年春节,面对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各行各业都在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一名老师,能做些什么?在居家线上课堂的许多日子里,耳畔总是想起某省教育厅的厅长的一段话:在灾难面前,我们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必须真正地风雨同舟、携手共进。我们需要共同面对、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承担。在教学条件变化中,在交流空间变化中,把疫情、把灾难变成教材,把我们应该做的、通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最佳。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共同完成好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学生们坚忍不拔、从容不迫、爱国爱民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真正与祖国一起成长,用成长的足迹踩踏灾难,让不幸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本质和追求。也正是这样发人深省的一段话,默默地鼓励着我在线上课堂的时间里不断成长。作为一线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在线上课堂的日子里,我是这样做的:

安放好自己一颗心

面对疫情,最初的我们内心是慌乱的,每天的各种新闻如狂风巨浪一般席卷我们的内心。随着疫情的发展变化,我们看到,街道、医院、社区,循着日期而生成的页码——有的人,面对疫情垂头丧气;有的人,站在窗前高声呐喊;有的人,组织力量奋起抗击。我们看到,正直、坚强、无畏、忠诚和爱,也会看到恐惧、忧愁、沮丧、孤独和焦虑。我们看到众志成城,也看到措手不及;看到人心惊惶,也看到同心协力。惶恐之后的暂时平静,让我意识到疫情,应该成为每一个亲历者人生之书中的重要几页,惟其重要,不可轻易翻过。现实,更让我明白,作为教师,我们应是首位学习者,疫情期间的种种经历,应该化为自身成长的契机,再化为教育资源,才谈得上帮助孩子实现成长,因为我们的精神高度决定了孩子们的精神高度。

于是,我学会了平静地对待最初线上课堂的那些冗杂繁复的工作,我也引导每一个孩子学会从容,有效管理自我情绪,在烦乱的情绪中为自己的思维建立秩序;我学会了大胆地尝试从未尝试过的“录课”建立钉钉班群、直播、日常管理,我也让每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信心、敦本务实的行动;我学会了在周围凝重的空气中,耐心地呼唤每一位家长——请安顿好我们的家,安放好我们的心!

安排好线上线下时间

开展线上教学,其实远远没有我们之前想象的那么简单!学习环境不同?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变化?应该如何用好线上资源和平台?网络平台崩溃?线上管理混乱?……一系列问题爆发后的两天里,我放下手头的所有工作,开始了一次大整顿:

一是给家长明确——居家学习和本学期整体教学的关系。如果家长们没有重视线上课堂,其后果是不堪设想,学生不仅不能好好利用时间学习读书,还会伤害眼睛,沉迷游戏,不能自拔。因此,向家长和学生再次明确居家学习和本学期的整体教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才能心中有底。

二是给学生指导——做好居家学习的教学技术保障。做好课程资源供给、技术平台供给、教学技术工具供给的同时,还通过在线教育,加强学生居家学习环境下教学技术应用的培训指导。以保障每位学生在新教学环境下,能够顺利地指导学生居家学习。

三是明学习制度——建立合理有效的线上班级管理制度。制度中要求学生合理规划,科学分配线上线下和各学科的学习时间,查漏补缺,强化学习上的不足之处。严格管理线上学习纪律,利用网络平台的科学先进的技术,早晚签字点名,每节课记录并公布学生的具体听课时间,每节课后,要求学生打卡上传听课笔记。

在学习效果的监测上,强调学习效率。建议学生每天课后做好计划,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和家长的协助管理。每天结束学习后,我将会把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做一个班级每日总结。同时,充分利用周末时间,做好休息、调整。可进行读书、做饭、居家消毒、观看新闻、亲子游戏等活动,并发图片到班级圈。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在疫情期间有序、合理、有效地安排线上线下的学习生活。

安静地学习工作

特殊的日子里,平凡的岗位上,我也在努力思考这个世界之于我的意义,以及我之于这个世界的价值——对于一个老师,努力当个好老师,是他存在于世的最高尊严和价值,也是他对这一职业的无上敬意和担当。

学会使用钉钉后,我借助这个平台,开始了安静地工作学习状态:每天三件重要的事——死死地守着自己的班;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开心地上好每一节课。

每天与孩子、与家长进行实时互动:每天清晨给孩子们一句激励语,让他们拥抱着希望迎接春天;每天回复孩子们的问题,开通一条心灵交往的秘密通道;每天欣赏他们的学习成果、读书照片、艺术作品、劳动成果及亲子互动的生动场面;每周相约看一本书……都是一件件具体而微的事,但都是生动有趣的事,平凡而有意义。

备课的时光总是飞快的。我的书桌在窗边,每天坐在电脑前,总是不觉间看到太阳从初升悄悄溜到天边。楼下花园里不知何时已满眼荡漾着春的绿意。备课组群在这时也分外活跃,每个人集中精力研究文本,不定期网上教研,交流课程资源、备课成果,研讨教学方式,特别是网上教学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会让我们不自觉地打电话互相求助、鼓励。

自从网上直播课开始后,一种完全打破过去传统的面对学生的教学方式,不断地冲击着我的思想。最初的线上课堂问题多多,随着不断适应和反思。我也算是摸索了线上课堂的几个要点:

一是自教重于他教。采取简单化的方式,直接照搬现成的录课,把自己的学生放手让给别人去“上课”,这种做法有些冒险。我认为,别人再好的资源、再好的课,也应转化为自己的资源、自己的课,纳入自己的课程教学体系,而不宜让他人直接“登堂入室”,自己则主动沦落为别人教学的“看客”。

二是自学重于教学。在学生居家学习的环境下,我认为,教师在精心准备自己的教学过程的同时,更多的时间要让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所以,即使是语文这样的科目,我也会在课堂中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思考、表达的时间。

三是组织重于上课。线上课堂时,我常常对备课组的成员说“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想法设法地把学生组织起来,千方百计地把学生调动起来,这应该是我们线上课堂的最重要的意义。

四是反馈重于评价。在线学习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孤独无助感,学习动力可能较面授学习要低,所以,我校的老师都在借助“家校本”“打卡”等诸多先进资源,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情况,表扬学习先进、作业优秀者。我在每个周的周五会把一周的优秀作业进行一次“优秀作业展评”。两个班,所有的老师、同学都可以参与其中,进行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这样的反馈,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面对疫情,我始终选择贴地而行。在邱俊名师工作室里,有一句名言——“让教育向美而生”,我想,这应是一个教师的初心,也是他的使命;“我怎么样,教育便怎么样”,这是一个教师对这个时代的回应,也是对这个时代的宣言。

安然等待春暖花开

始终相信,一个懂得自我反思、自我建设的人,会自成一个独立且生长着的系统,一生谦卑,也一生高贵。尽管教学环境变了,组织方式变了,管理模式变了,技术方式变了,但是,面对不完美的现实,只要我们拥有反思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用具体行动去诠释自己的意义;在自己岗位上甘愿付出,恪尽职守。相信,我们安然地等待,终会迎来春暖花开!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