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保持一种盈满,倒不如适可而止,一切适度。将铁器磨出锋利的刃,倒不适宜长久的保存。

道德经的四条人生智慧(道德经不争之德)(1)

对于人生来说,很多人都是以一种争强好胜的姿态自居,希望依靠强硬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但是人生的灾祸,就是因为过于刚强而带来的。

过于强硬的行为不适宜长久的保存,而且物极必反,太过于锋芒毕露,就是招致灾祸的根源。

老子说“越尖锐的东西,越不适宜长久的保存”。

反之,那些以谦虚低调自居,懂得展现自己柔弱的人,反而能够受益良多,正所谓说“满招损,谦受益”也正是这样一个道理。

道德经的四条人生智慧(道德经不争之德)(2)

当初孙坚发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到了南阳,军队有数万人,他希望南阳太守张咨能够支援一些军粮。

张咨说:“我和你一样,都是两千石的太守,你不应该向我请求调发军粮。”

于是不理他,孙坚想见张咨,张咨也不肯见孙坚,孙坚就想:“我以后怎么建立自己的威信呢?这才出兵就遇到了障碍。”

于是孙坚谎称自己得了病,想要见张咨,并且说准备把自己的大军交给张咨。张咨听了非常开心,就想得到孙坚的军队,还带着粮食和美酒来到孙坚的营地来看望。

孙坚躺在床上接待他,过了很久才起来,并且设酒招待张咨,喝到尽兴的时候,部下过来报告说:“大军已到南阳,前行的路没修好,军中物资缺乏,太守张姿拒绝提供军粮,应该拘捕张咨,按照军法处置。”

张咨这个时候特别惊慌,但是已经身在“敌营”不能出去,后来孙坚就命令人把张咨绑起来,在军营门前斩首。

从此全郡震惊,对于孙坚的要求无不照办。

道德经的四条人生智慧(道德经不争之德)(3)

有的人不甘示弱,当与别人发生矛盾和争执的时候,总希望以强硬的姿态压倒对方,但是有的时候却适得其反。

因为在人性的弱点之中,大多数人都是吃软不吃硬,没有人喜欢被强行灌输思想,也没有人喜欢被强行改变意图。

反之,用另外一种甘居下位,谦卑和低下的姿态去对待,不仅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成就自己的策略。

道德经的四条人生智慧(道德经不争之德)(4)

老子说:“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古人所说‘曲则全’的道理,怎么能只是一句空话呢?对于辩证法对立统一的规律,诚心的去遵守,这就是常说的自然之道。

在道家的哲学思想之中,一直强调的是一种不争,谦逊的态度,这一个态度是保全自己的最好策略。

因为一个人身上的强硬姿态,其实都是过高的评估了自己的能力。

一个人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就是沧海一栗,浮世尘埃,从客观规律上来说,个人的能力并没有主观想象的那么伟大,过于强硬的姿态,就会在主观意识上过于夸大自己。

所以保持一种谦逊,恰好就是是符合了自然规律的道理,这也是《道德经》之中强调的自然之道一样,诚意去遵寻着不争谦逊的规则,反而更适和自己生存和成就自我。

道德经的四条人生智慧(道德经不争之德)(5)

明朝奇书《菜根谭》之中说:“舌存常见齿亡,刚强终不胜柔弱;户朽未闻枢蠹,偏执岂能及圆融。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往往柔弱的舌头还在,但是坚硬的牙齿先掉光了,所以刚强终究是不抵柔弱的;往往门板坏掉了,而经常转动的门轴却没有被虫蛀坏,可见偏执怎么比得过圆融呢?

无论是牙齿还是舌头,无论是门板还是门轴,刚强的倒不如柔弱的久存。

刚强的东西容易伤人,但是在他伤害对方的时候,自己需要承受同样的伤害,正所谓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道德经的四条人生智慧(道德经不争之德)(6)

而柔弱的东西,以不争的姿态自居,没有以强硬的姿态去伤害对方,自然也能更好的成全自己。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