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学习如何入门(古琴初学如何从心契入)(1)

从我们第一次接触古琴开始,就希望能“从心契入”。因为学琴的目的不在实用,也不纯为美学的享受,而是藉以练心。习琴是一个逐步地与自我以及和琴交流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时时觉照自我是否回归本心,一切归根是在心性上做功夫。最后又化作无为之为,无艺之艺。如此平平淡淡信手抚弹,自然能给自己,也能给别人带来一个清静的心灵空间。

古琴学习如何入门(古琴初学如何从心契入)(2)

如何在心性上做功夫呢?当然这必须由每个人去亲身体证,难以完全用语言来传达。这里我们也仅能把我们点滴的心路历程之收获分享给大家,企望能够对此有所帮助。

古琴学习如何入门(古琴初学如何从心契入)(3)

1、摒除对错好坏的分别与执著

在教琴中,有的学生会反复地问老师:“这样弹对不对?这个指法是不是这样?”当他频繁地这样发问时,表明他仅仅是在硬性地模仿某种外在动作,依赖于一个外在评价标准,从而使自己的心念执著于是非评判,无形中不断地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使弹琴状态紧张。其实当学生在掌握指法基本要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就需要自我内部的调适,静下心来去感觉动作是否舒适,细微地体会肢体的气脉是否通畅。

古琴学习如何入门(古琴初学如何从心契入)(4)

2、摒除“琴人对立”的分别达到“琴人一体”的交流

初习琴,我们常常习惯性地将琴作为一个对象化的“乐器之物”,而“我”作为主体来操作,努力地去学习、去弹奏它。但这种状态易将我们导入琴与人二者分离的潜意识中,渐渐内化为做作、刻意、有所为的弹琴之心。反之,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以“和琴做朋友”的心态步入,就会逐步实现琴人一体的交流与融合。琴作为一位陌生的朋友,我们需要逐步地与之交流来了解它的秉性、特征等。

古琴学习如何入门(古琴初学如何从心契入)(5)

3、摒除“人我分别”达到“自我觉照”

我们时常会有自己弹琴更自如而有人听琴却紧张的不同状态。因为我们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外在的环境和对象——有听众或无听众;同时也预设了外在的目的——为了表演或为了练习。由此弹琴的状态就会随着所有外在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现在我们尝试将这些心念掉转——摒除人我分别,不是给别人弹琴,也不执著于给自己弹琴,只是自然在弹、恰好在弹而已。古人以“琴者禁”道出琴乃修身养性、非表演化的乐器。究根而言,“禁”乃自禁其心,不在表象上的有无听众,而在操琴者心念上有无“表演之心”,有无“目的之心”。

古琴学习如何入门(古琴初学如何从心契入)(6)

4、从“时时觉照”达到“自然圆融”

在我们“观音”的过程中还要小心避免陷入观照的执著。比如着意于身体的感觉,或着意于声音的点,抑或反被心念的觉照所牵累。诸如此类都因偏向了具体的细节而失去整体的平衡。实际上,当心性历经了长期的修炼后,便也不需要再刻意地提着觉照在,而是自然而然地了了分明,同时心念上又能寂然不动。

古琴学习如何入门(古琴初学如何从心契入)(7)

当然藉琴以练心,这是一个日久弥长的心性历练之途。我们也正在这样的旅途中。另一方面,心性的悟入其实又是一种完整的体验,并不需要按部就班地割裂为渐次修习的次第。

素材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