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汇总】

受宠、受辱比得上受到惊吓,最重要的是珍爱生命。

为什么说受宠、受辱比得上受到惊吓呢?因为被宠幸者的社会地位低下,无论得到宠幸或者失去宠幸,都会因为认识到地位低下而感到悚然一惊,这就是受宠、受辱比得上受到惊吓的原因。

为什么说最重要的是珍爱生命呢?我们之所以要珍爱生命是因为我们还活着,等到我们失去生命的时候,一切都没有了,那就没有什么需要担心、没有什么值得珍惜了。

老子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及其意义(道德经中的荣辱观和生死观)(1)

因此,只有把重视生命看得比坐天下还重要的人,才有把天下托付给他的资格;只有把爱惜生命看得比坐天下还重要的人,才有把天下寄托给他的资格。

【小结】

本章是老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宠辱若惊”是人生观中的荣辱观。荣辱观是每个人如何看待他人、社会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关于把自己置身于社会中一个什么地位的观点。

荣辱观是一个关系到尊严的问题,也是人的一生中重要的问题之一。尊严和社会地位是息息相关的。

老子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及其意义(道德经中的荣辱观和生死观)(2)

社会地位的高低,和职务有关,和贫富有关,和道德品质有关,和人的能力、价值也有关。

一般而言,职务高、财富多,社会地位高。但是也不唯职务和财富。

职务很高的人,如果道德品质败坏,人生价值很低,最终也不会收获尊严。

有的人坐上了皇位,却受制于人,或者贪婪无度、独断专行、生活奢侈、鱼肉百姓,最终也不会有好下场。

有的人当上了高官,却不为老百姓谋福利,贪污腐败、腐化堕落、欺压百姓,最终成为被打的老虎。

老子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及其意义(道德经中的荣辱观和生死观)(3)

为富不仁的人往往最终也不会有好下场。

而有的人虽然身处平凡岗位,却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奉献自己的全部价值以获得相应的回报,也能够获得尊严。

真正强大的人,既不会受辱,也不需要受宠。宠辱若惊提醒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努力学习和工作,通过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达到提高社会地位的目的。

荣辱观受一定的社会风尚、习俗和传统的影响。如何对待荣辱,既是个人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

珍爱生命是老子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所以老子把生命看得比坐天下更重要。

老子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及其意义(道德经中的荣辱观和生死观)(4)

老子告诉我们,在身体还健康的时候、在还有生命的时候,要及早珍爱生命。如果等到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的时候才想起健康的重要性,在濒临死亡的时候才觉得生命值得留恋,那就晚了。所以要“早服谓之重积德”(59章)。

珍爱生命也属于道德问题,也和尊严相关。这个问题与现代的道德观有所不同,就不展开来说了。

尊严和生命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有的时候是矛盾的,需要辩证对待。

一般而言,在实力弱小的时候,要忍辱负重,积蓄力量,等待强大。逞匹夫之勇,只会枉送性命。

然而,在关系到国家、民族兴亡的时候,却必须舍生取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