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是一种面食,也是最有历史感的面食。过去一些学者认为古代中国是粒食传统,面食传统起源较晚,可能汉代才较为普及。有些文章还认为中国的面食技术是汉代自外域传入的,这些说法显然过于保守了,我们由煎饼的研究认定新石器时代就有烙煎饼的陶鏊,说中国古代没有面食传统的观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山东煎饼煎着吃(山东煎饼并不止卷大葱)(1)

有鏊就有煎饼,由饼鏊的产生可以追溯煎饼烙饼的起源。考古陆续发现过一些古代的鏊和铛,除了距今5000多年的史前陶鏊,还有属于辽、宋、金、西夏和元代的铁鏊和铜鏊,这就说明煎饼的起源,不会晚于距今5000年前。

传统的煎饼是小麦经水充分泡开后,碾磨成糊状,摊烙在鏊子上成圆形而成,旧时多由粗粮制作,现多用细面和水调成面糊制作。烙成饼后水分少较干燥,形态似牛皮,可厚可薄,方便叠层,口感筋道,食后耐饥饿。

山东煎饼煎着吃(山东煎饼并不止卷大葱)(2)

传说煎饼是诸葛亮发明的。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初,兵微将寡,常被曹兵追杀,一次被围在沂河、湅河之间,锅灶尽失,而将士饥饿困乏,又不能造饭,诸葛亮便让伙夫以水和玉米面(应该为其他谷类,三国时期玉米还未从美洲引入中国)为浆,将金(铜锣)置火上,用木棍将米浆摊平,煎出香喷喷的薄饼,将士食后士气大振,杀出重围,当地人也习得此法做食,但铜锣昂贵,且易开裂,人们便以铁制成锣状的煎饼烙。从此煎饼在沂蒙乃至山东大地上流传至今。

山东煎饼煎着吃(山东煎饼并不止卷大葱)(3)

山东煎饼

山东的煎饼,是一种主食,可以代替米饭、馒头。山东并非所有的地区都吃煎饼,以前主要集中在泰安、莱芜、临沂、日照(上世纪90年代前属临沂)几个地区,大约是胶济线以南、津浦线以东的鲁中、鲁东南地区。鲁西北的德州人很多都没见过煎饼,而青岛、潍坊更喜欢杠子头火烧,胶东一带主要是馒头、枣饽饽。

山东煎饼煎着吃(山东煎饼并不止卷大葱)(4)

煎饼并不是齐国人的主食,所以准确地说山东煎饼叫鲁西南煎饼更为贴切。煎饼是鲁西南地区的主食之一,长期以来备受人们喜爱,煎饼中间加入韭菜、白菜、小瓜、胡萝卜等蔬菜,配辣椒、胡椒、孜然、粉条等佐料上锅腾熟,即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菜煎饼。

山东煎饼煎着吃(山东煎饼并不止卷大葱)(5)

山东煎饼用的材料是杂粮,在生活困难时期以地瓜、高粱、玉米为主,现在各种材料的都有,大多用面粉搀兑一定比例的杂粮,以保障口感。山东煎饼吃起来有粮食的甜味,单独吃算不上什么美食。

山东煎饼煎着吃(山东煎饼并不止卷大葱)(6)

煎饼卷大葱、抹面酱那是生活困难时期不得已的选择,条件好时也用肉荤。现在吃煎饼都会配炒的比较细碎的菜,煎咸鱼、芹菜肉末、渔家小炒、小炒肉、炒土豆丝、萝卜丝等都可以。也有豆腐、生菜、苦菜蘸酱卷煎饼的,都是个人口味,能卷的都能卷起来。

不过,煎饼里卷一棵大葱吃,已经作为一种传统习惯保留下来了,即便不吃煎饼,大葱也是山东人平时比较爱吃的,要不怎么还专门出了一种黄豆酱叫"葱伴侣"。

山东煎饼煎着吃(山东煎饼并不止卷大葱)(7)

煎饼制作方法的创制年代难以考证,但“煎饼”一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相传孟姜女哭长城,所带食物即煎饼。

山东煎饼煎着吃(山东煎饼并不止卷大葱)(8)

清代蒲松龄在其《煎饼赋》中写到:"煎饼则合米豆为之,齐人以代面食","圆如银月,大如铜缸,薄如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

山东煎饼煎着吃(山东煎饼并不止卷大葱)(9)

蒲松龄用它那如掾大笔,把煎饼的形状、色泽、大小、原料、制作以及味道、功用等描述得淋漓尽致。煎饼的品类、色泽、味道多种多样。从制作使用的原料上分,有麦子煎饼、玉米煎饼、小米煎饼、高粱煎饼、大豆煎饼、地瓜煎饼、荞麦煎饼、山芋煎饼等,用什么原料制作的,就叫什么煎饼。

但人家蒲松龄可没说煎饼里面卷的是大葱!人家说了,煎饼要夹着猪排骨蘸鸡汤吃!

山东煎饼煎着吃(山东煎饼并不止卷大葱)(10)

有人说山东煎饼“脆”,那是因为放干了,刚做好的煎饼柔软而有韧劲儿,所以煎饼地区的人们国字脸很多,因为煎饼很锻炼咬肌。

至于现在超市里卖的甜味咸味的小包装“山东煎饼”,只能说它和阳谷特产“武大郎炊饼”[一种酥脆的薄饼,但宋朝的“炊饼”实际是馒头(蒸饼,避宋仁宗赵祯讳而改为炊饼)]一样,商业的产物,离原来的食物已经相去甚远了。

看完您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