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董元奔

【按】董元奔《中国历代文化名人诗谱3600》吟咏周初至近代三千年间3600位文化名人,共4000余首七绝。规划60万字,2024年底完成。自2017年秋,作者按历史人物出生时序开始创作,后以“董元奔吟咏历代文人”专栏诸篇推发。为方便收藏,现推出阶段汇总式六十辑版,每辑咏60人。分辑推发前,作者对诗篇及注释分别作了详细修订。


董元奔的诗三千首 董元奔著历代文人诗谱3600六十辑修订版(1)

(吕尚垂钓场所复原景象)

【0001】吕尚日夕忧鱼虾

渭水红云炮烙刑,

提钩不敢弄丝经。

抚须且待明君至,

拯救鱼虾慰老龄。

【0001】吕尚立业不怕晚

垂纶野钓遇贤王,

秉德除凶四海祥。

敢笑悬车侯爵鄙,

期颐立业万年张。

注释:

“晚大器”吕尚(前1156?-前1017?),姜姓,字子牙,号飞熊,俗称姜太公,周武王岳父,武王尊之曰“师尚父”,封于齐。传尚著有兵书《六韬》。/尚于渭水之滨垂钓,约于公元前1075年为西伯昌即周文王(前1152-前1056)所遇,遂辅其父子灭商立周。/尚倡“秉德”说,以“敬天保民”批殷商之“天授王权”说。“秉德”说为文王、武王父子纳为周之立国法宝。


【0002】箕子宗周维一统

奉国朝周全大统,

当称孔子始源人。

非贤废礼前朝事,

寄语新王莫步尘。

注释:

“顺天道”箕子(前1106?-?),子姓,名胥余,商纣王叔,,商末太师,封于箕(今山西东南部),与微子、比干并称“殷末三杰”。/周灭商,箕子率封国遗老部众离开封地避乱,后自胶州湾渡海入朝鲜半岛,建立箕子朝鲜国,旋奉国宗周,并于周武王三年(前1044)觐见周武王,上所著《洪范》一文,戒殷商灭亡之教训,倡修德持国。


【0003】孤竹公子采薇歌

雄王伐纣法天寰,

叩马无成骂二奸。

弃粟吞薇公记否:

首阳却也是周山!

注释:

“首阳周人”伯夷、叔齐(?-前1042),商末孤竹国(今河北唐山)公子,墨姓,伯夷名允,字公信,叔齐名智,字公达。/商末,伯夷、叔齐奉命出使周国,适逢周武王发兵伐纣,伯夷、叔齐扣武王马谏阻,未果。商亡,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在今甘肃渭源境内),耻食周粟,以薇草果腹,作《采薇歌》。


【0004】周公劝王莫戏言

指叶分封本戏言,

周公落实送君恩。

无非借此传天道,

史客安能撼国根?

注释:

“不戏言”周公(?-前1033),姬姓,名旦,周武王姬发(?-前1043)四弟,传世有《大诰》、《唐诰》等文。/周成王信口应允封弟姬虞为侯,旋悔,时周公为摄政王,悉之,谏成王,并以天子无戏言封虞于唐(今山西翼城东南),唐国后改称晋国。


【0005】周成王违嘱葬叔

周公卒后修陵毕,

电闪雷鸣主不慌。

违背遗言天子意,

新生接续亳姑章。

注释:

“我做主”周成王姬诵(前1055-前1020),武王子,母邑姜(吕尚女),前1042年继位(周公摄政),前1036年亲征。/周公卒,遗嘱成王葬于成周(今河南洛阳),成王违公嘱,葬公于毕(今陕西岐山北郊),适雷雨交加,成王恐,乃作《亳姑》告天以慰周公之灵。


【0006】祭公谋父谏穆王

直谏周王莫伐戎,

藏兵布德显文功。

详情果然千年恨,

白鹿苍狼社稷凶。

注释:

“清醒大夫”祭公谋父,生卒年不详,周穆王(前1054?-前949)大夫。/穆王欲伐西戎,祭公谋父以为不可,乃奉文《祈招》,以前代诸王故事及仁义代夷之理谏穆王,王弗听,兵败,仅获白狼、白鹿各四只,而西戎诸部族皆趁机脱周自治,西周自此衰。


【0007】凡伯做诗谏厉王

大雅吟吟谏厉王,

忧民恨政救周忙。

枝枯叶茂晨昏倒,

刮毒难医断骨伤。

注释:

“开言路”凡伯,生卒年不详,姬姓,先祖为周公庶子,凡国(今河南辉县北云门镇)国君,周厉王(?-前828)大夫。/厉王无道,闭塞言路,国人怨恨,凡伯作诗《板》谏刺厉王,王弗听,后致国人暴动。此诗后收于《诗经·大雅》。


【0008】庄姜自伤配卫侯

千年美女是齐姜,

从此诗经有皓光。

可叹鲜花牛粪上,

樱桃咏韵诉哀肠。

注释:

“第一女诗人”庄姜(前760?-?),姜姓,齐庄公(前794-前731)女,卫庄公(?-前735年)妻。庄姜系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诗人(南宋朱熹之言),《诗经》收其诗《燕燕》、《终风》、《柏舟》、《绿衣》、《日月》等。/庄姜虽貌美如花,然卫庄公待之冷淡,故忧伤而吟诗。


【0009】管仲天生是能臣

富国安民治武装,

尊周却狄拓边疆。

齐桓大度成能吏,

感念叔牙举荐祥。

注释:

“治国能吏”管仲(前719-前645),姬姓,管氏,名夷吾,东周颍上(指颍河上游)人,鲍叔牙荐为齐桓公(前716?-前643)相。仲著有《管子》一书。/初,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兄公子纠争位,时管仲辅纠,尝箭射小白,伤股。齐桓公既继位,鲍叔牙谏公莫计前嫌,拜仲为相。


董元奔的诗三千首 董元奔著历代文人诗谱3600六十辑修订版(2)

(湖北章华台)

【0010】三年不语息夫人

二月章台锦簇花,

夫人美貌映山茶。

三年不与文王语,

向晚宫中带雨葩!

注释:

“章台花”息夫人(前700?-前660?),妫姓,陈庄公女,嫁息侯,代表作《大车》。/周安厘王二年(前680),楚文王(?-前667)灭息,纳息夫人为妃,夫人三年不与语,后为文王生二子,次子即楚成王。/章台:楚章华台,又称三休台、细腰宫,遗址今湖北潜江龙湾镇。


【0011】许穆夫人图救卫

戚家国破夫人痛,

弃笔脱红弄武装。

谁谓雌昌生百乱?

唇亡自古齿寒凉。

注释:

“女将军”许穆夫人(前690-?),姬姓,卫公子顽女,嫁许穆公(?-前659)。夫人代表作有《载驰》、《竹竿》、《泉水》等,收于《诗经》。/约周惠王十七年(前660),赤狄灭卫国,许穆夫人整军救卫,并央许穆公请齐桓公相助,后夫人之兄卫文公复国。


【0012】秦穆公饮恨崤山

利益当头劲旅陈,

姻缘未必就相亲。

偏居僻野非雄主,

问鼎中原驭万民。

注释:

“发夹弯”秦穆公嬴任好(前682-前621),赵氏,“春秋五霸”之一,代表作《秦誓》。/晋文公既卒,秦穆公欲东进称霸,然周襄王二十七年(前625)秦晋崤之战,秦国战败,将军孟明视、西乞术及白乙丙被俘,穆公悔而作《秦誓》,遂改战略为西进称霸西戎。


【0013】鲁文公错结姻缘

跨国夫妻图自保,

高招更有绝情人。

宫廷喋血荒周礼,

自此卿官不是臣。

注释:

“祸起外戚”鲁文公姬兴(前650?-前609),代表作《湛露》、《彤弓》。/鲁文公正夫人乃齐懿公之女姜氏,有二子,长子为储君。周匡王四年(前609),文公薨,姜夫人兄齐惠公为控鲁政,属意鲁大夫仲襄杀姜夫人二子,而立文公庶子姬俀(前608-前591)为君,即鲁宣公。


【0014】季文子俭立家国

妇妾非绸马食糠,

惟因万户苦兼凉。

丰民更是修田制,

乍现春秋耀眼光。

注释:

“俭中求”季文子(?-前568),即季孙行父,姬姓,季氏,鲁国费邑(今山东鱼台西南)人,执鲁政务达三十余年,代表作《采薇》等。/文子治国理家以尚俭称于时。/文子于周定王十七年(前590)颁行初税亩,开春秋废井田制变法之先河,此奴隶制瓦解之标志。


【0015】吕相匠心绝秦书

万国尊隆秦晋等,

嘉言责敌绝交书。

横连纵合犹称早,

赖勇凭谋战火除。

注释:

“纵横之祖”吕相(前610?-前573后),姬姓,吕氏,名相,史称吕宣子,晋卿。/秦晋本为盟国,然晋文公既卒三年,秦公然联楚伐晋。周简王八年(前578),晋厉公派吕相使秦,相投《绝秦书》于秦穆公,该文结构紧密,言辞软中带硬,论政有力,穆公愧,遂罢伐晋。


【0016】叔向保守是晋福

颓象初生叔向在,

无私奉国保尊严。

难堪变革成时势,

三姓分田不日詹。

注释:

“守周礼”叔向(前600?-前528后),姬姓,羊舌氏,名肸,晋国杨邑(今山西洪洞)人,晋平公傅、上大夫,有诗为左丘明收入《左传》。/叔向以正直及才识称于晋,倡尊王,非诸侯争霸,尝主持晋国与楚国实现弭兵会盟。/三姓分田:指韩赵魏三家分晋。詹:到达。


【0017】楚灵王恶有善报

不义先从篡位开,

穷兵黩武放心来。

无聊最是申家子,

杀女陪亡有鬼胎。

注释:

“丧家王”楚灵王熊围(前585?-前529),芈姓,代表作《吉日》。/楚灵王于周景王四年(前541)杀侄篡位,周景王十五年(前530)其弟篡其位,即楚平王。灵王遁,大夫申亥藏灵王于申府,夜来以二女侍寝。次日灵王自缢,申亥乃以太师自居,杀二女殉王。


【0018】晏婴节俭肥家国

糙粟青苔黑布衣,

轻棺葬父不忧讥。

从来节俭兴家业,

万户流油国如豨。

注释:

“俭相”晏婴(前578-前500),子姓,晏氏,字平仲,齐国夷维山(今山东高密)人,齐相,存《晏子春秋》。/婴以爱国忧民,机敏果敢,善于直谏称于列国。婴尤尚节俭理家治国,以为节俭为兴邦之要术。婴父弱卒,婴薄葬之,列国诸侯及大夫惊。/豨:猪,此处喻指国肥。


【0019】师旷以乐塑民风

世上声音俱有形,

千姿百态乐师聆。

桐琴不拨靡靡曲,

白雪阳春保国宁。

注释:

“盲乐师”师旷(前572-前532),字子野,史称晋野,晋国冀州南和(今河北南和)人,封于晋国羊舌(今山西洪洞县曲亭镇),晋大夫,盲乐师,以“师旷之聪”闻于时。/旷存《师旷》一书,倡以礼乐治国兴邦。/旷有高雅之曲《阳春》、《白雪》传于后世。


董元奔的诗三千首 董元奔著历代文人诗谱3600六十辑修订版(3)

(栾川老子铜像)

【0020】老子书成出函谷

洛水桥边笑孔丘,

提缰缓缓放青牛。

经书半捆人难解,

怅望西塬雾气流。

注释:

“道家之祖”老子(前571-前471?),即老聃,李姓,名耳,字伯阳,世尊“老子”,道家,有《道德经》五千言。/老子原为东周史官,年百岁弃官,遗《道德经》于函谷关尉,遂骑青牛西去,不知所终。/孔子尝拜会老子,老子倡“小国寡民”,非孔子之大一统观。


【0021】秦哀公抗吴援楚

救楚非因申子泣,

吴拥半壁最堪虞。

尊王攘乱旌旗正,

不霸中原总是吁。

注释:

“有算盘”秦哀公嬴籍(?-前501),一作秦毕公,赵氏,前536-前501年在位,有诗《无衣》。/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吴王阖闾率兵攻占楚都郢,楚大夫申包胥赴秦哭求哀公救楚,哭七天,哀公动容,为之赋《无衣》一诗(后收入《诗经》),乃发兵救楚。


【0022】孔子空前亦绝后

万载方生大圣人,

千秋百代奉如神。

微机导弹兼高铁,

处处仍能感孔尘。

注释:

“儒圣人”孔丘(前566?-前479),子姓,孔氏,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儒家“至圣”,其言论存于《论语》。/海昏侯(废帝刘贺)墓出土《齐论语》,其前言渭“昭公六年子卅也”,故疑丘生于前566年。/孔子崇仁尚礼,倡“克己复礼”、尊王攘夷之大一统观。


【0023】孙武用兵重止战

以武迎强保太平,

兵家本以止戈生。

洋洋洒洒千秋法,

处处犹含世态情。

注释:

“兵圣”孙武子(前545?-前470?),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吴国将军,存《孙子兵法》十三篇.后人尊为“兵圣”。/武善兵,然崇尚和平,为反越楚攻吴,武助吴王败越败楚,后遂以吴已无危险而拒伐齐,吴王遂远之,武乃隐居姑苏,修订《孙子兵法》至卒。


【0024】范蠡功成即身退

军功国耀是荒荄,

万贯钱资散复来。

白浪滔滔胭脂水,

舟舱越女正娠胎。

注释:

“陶朱公”范蠡(前536-前448),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淅川)人,越国大夫,后人尊为“商圣”,有《范蠡》一书。/周敬王四十六年(前476),越王勾践灭吴,为避越王祸,范蠡携西施隐胭脂湖,后定居于陶(今山东定陶)。蠡善经商,数年即发于陶,史称陶朱公。


【0025】文种心不在山中

人生七术诚遭罪,

制敌三条霸业成。

确信阴间公正显,

忠臣不共恶君行。

注释:

“猪狗烹”文种(?-前472),字会、少禽,楚国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越国大夫,有《灭吴七术》(见于《越绝书》,一说九术)。/越王灭吴,文种与范蠡为主要谋士。以勾践不能容人,吴亡,范蠡隐,种自觉功高,不听范蠡之言,未及,勾践以种未上朝为由赐种死。


【0026】子夏大才不见用

谈诗直令恩师赞,

讲学名流洗耳听。

如此宏才无理政,

文侯问礼是何情?

注释:

“西河教师”卜商(前507-前420),字子夏,东周晋国温(今河南温县)人,“孔门十哲”之一,宋代封其为河东公,言论见《论语》。/孔子既卒,子夏于西河(今山西河津)设教,吴起、田方子、李悝、公羊高等名流皆往听焉,魏文侯亦尝以师礼往问乐。


【0027】曾参至孝无人及

慎终追远孝行彰,

遇雨犹思老迈娘。

百虑仍生瓜地悔,

犹无悟透孔三章!

注释:

“宗圣”曾参(前505-前435),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人,孔子著名弟子,孔子孙子思之师,后世尊为“宗圣”。著有《曾子》一书。/参耕于泰山下,遇雨,念父母遭雨,忧虑而作梁山歌。/参当午锄田,偶断瓜秧,其父暴打,参忍而不逃。


【0028】左丘明史笔昭后

编年二百左春秋,

备略区分纪传求。

哪怕文中君子曰,

千年史笔不能俦。

注释:

“盲史官”左丘明(前502-前422),姓丘名明,以其父任左史官而称左丘明,鲁国都君庄(今山东肥城)人,鲁国史官,著《春秋左氏传》。/君子曰:左氏行文中每发表自家史论之标识词,如同《史记》之“太史公曰”、《资治通鉴》之“臣光曰”也。


【0029】子思传孔亦开孟

生于曲阜无先月,

未弃家传巨子成。

完善中庸传百世,

兼彰孟子学思明。

注释:

“述圣”孔伋(前483-前402),字子思,孔子嫡孙,曾参徒,史称子思子,后人尊为“述圣”。著有《子思子》、《中庸》、《孝经》等书。/无先月:即近水楼台未先月,谓子思因幼小,虽为孔子嫡孙却未尝受教于孔子。/子思学说开孟子“心性论”。


董元奔的诗三千首 董元奔著历代文人诗谱3600六十辑修订版(4)

(滕州墨子塑像)

【0030】墨子重守以非攻

非攻而后施兼爱,

器械钻研备守城。

共主旁居天下乱,

一方稳固一方生。

注释:

“墨家之祖”墨子(前476?-前390?),名翟,传为宋国鲁阳(今河南鲁山)人,一说滕国(今山东滕县西南)人,创立墨家学说,与儒家学说并称“显学”。思想存于其弟子所编《墨子》一书。/墨子倡兼爱、非攻、尚贤、非乐、节用等,创立早期物理学、几何学、光学等。


【0031】李悝首开变法风

地力无穷不歇身,

丰收欠卖价宜民。

文侯国小能称霸,

战国维新第一人。

注释:

“法家代表”李悝(前455-前395),魏国安邑(今山西运城)人,法家重要代表,魏文侯相,重农,倡法治。所编《法经》系我国古代第一部较完备法典。/李悝以尽地力、平籴法、重法治、废除世卿世禄制等措施主持魏国变法,首开战国时代变法之先河,魏因而国强。


【0032】杨朱利己不爱国

利己无伤他者毫,

杨生何处取粮绡?

华堂嗅嗅牛排味,

料想民间釜里芼。

注释:

“自私客”杨朱(前450?-前370?),魏国人,一说秦国人,言辞见于《列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杨朱学说在战国时期与墨家并称,所谓“天下之言不归杨即归墨”,倡贵己、重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是其最重要名言。/芼:野菜。


【0033】吴起猜忍不能终

屠邻杀妾吮兵伤,

小毒从来不致昌?

富贵无堪寻魏楚,

身临众怒怎安祥!

注释:

“猜忍客”吴起(?-前381),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先为魏国将军,魏人难容,乃赴楚,任楚国将军及相,著有《吴子兵法》。/起为谋一官半职,曾杀邻弑妻,时人骇之。/起爱兵如子,尝亲吮士兵疮脓,士兵母哭道:“吾儿将战死也。”/众怒:起于楚死于非命。


【0034】鬼谷子摈弃仁义

深思善断担伟业,

辩论言说志可酬。

四海纷争仁义弃,

穿梭诸国巧施刘。

注释:

“杂家鼻祖”鬼谷子(前400?-前270?),即王诩、王禅,道号玄微子,传为魏国邺(今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今河南郸城)人。所著《鬼谷子》一书集道家、法家、兵家、纵横家思想为一体。/鬼谷子非儒。/刘:杀,杀伐之法。


【0035】商鞅变法遭冤杀

强推变法恶豪门,

国主撑腰治劣根。

可叹民丰兵壮后,

商君五裂出冤魂。

注释:

“法家之圣”商鞅(前395?-前338),即卫鞅,姬姓,公孙氏,卫国戏阳(今河南内黄)人,以军功封于商,秦卿,法家。有《商君书》一书,倡变法图强,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五裂:商鞅既变法,权贵不满,怂新君秦惠文王施商鞅以五马分尸之刑。


【0036】惠施善辩胜庄子

名能达实论谈中,

合纵当推惠老翁。

可叹庄周心在外,

如何悟透物间通。

注释:

“名家鼻祖”惠施(前390-前317),宋国商丘(今河南商丘)人,曾任魏卿,主张魏齐互称王,组织魏、齐、楚合纵抗秦,因与张仪不合被魏惠王逐,游于楚、宋,晚年复回魏为卿。有《惠子》一书。/施与庄子有“濠梁之辩”,所辩者鱼之乐,庄子似不懂施之意也。


【0037】慎到法道合一体

法备能成垂手治,

君王势大要当心。

民权上用明身份,

骇浪行舟浅水沉。

注释:

“稷下教授”慎子(前390-前315),名到,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出于道家,成于法家,齐宣王时稷下学官重要学者,所著《慎子》现存7篇:《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知忠》、《君臣》。/到倡君主专制,君民法治,民能君用。


【0038】淳于髡逆势崛起

身卑不碍学盈车,

儒法名农赘婿家。

体矮无妨求富贵,

君王左右缺英华。

注释:

“倒插门”淳于髡(前386-前310),齐国黄县(今山东龙口)人,以出身贫寒、相貌丑陋而入赘于人,齐威王拜为大夫,系齐威王、齐宣王重臣。髡学无所主,以博学多才、善于辩论著称,系稷下学官元老级学者。亦善外交。言辞见于诸子及《史记·滑稽列传》。


【0039】孙膑奇谋成名将

兵家诡道是谋方,

救赵军旗指大梁。

战国纷争名士贵,

庞涓饮恨马陵冈。

注释:

“不辱祖”孙膑(前380-?),本名孙伯灵,鲁国(今山东鄄城北)人,孙武后裔,齐国军师,宋徽宗追封武清伯。传膑著有《孙膑兵法》。/救赵军旗指大梁:即膑围魏救赵。/马陵冈:齐军与魏将庞涓周旋,膑设计追击涓,于马陵大树下斩杀之。


董元奔的诗三千首 董元奔著历代文人诗谱3600六十辑修订版(5)

(巫山神女峰云烟)

【0040】楚怀王巫山遗恨

怀王梦断佳人去,

仅剩残香锦被窝。

怅恨何时云雨复,

巫山四季有烟波。

注释:

“恨终生”楚怀王熊槐(前374-前296),威王子,治国乏术,与诸国合纵犹豫,对秦国和战犹豫,后访秦被扣,三年,卒于秦。《史记》中有其论乐之言。/宋玉《神女赋》记有楚怀王巫山艳遇神女事,此后,楚怀王巫山云雨事遂成文艺创作母题。


【0041】孟子力推王道说

无延孔圣尊周论,

霸道宜行众国侯。

可叹寰州民困苦,

能人一统七雄休。

注释:

“亚圣”孟轲(前372?-前289),姬姓,孟氏,邹国(今山东邹城)人,儒家,史称“亚圣”,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等。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系孟子及其弟子合著,倡王道。


【0042】许行王道下行寻

战事频仍伤国本,

君王种地不身卑。

躬亲可晓民辛苦,

自然寰州霸业垂。

注释:

“农家代表”许行(前372?-前289),楚国随(湖北随州)人,长期生活于滕国(今山东滕州)。《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行之言行,另著有《神农》20篇。/行摈弃儒学观点,反对不劳而食,提倡君民同耕、“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市贾不二等。


【0043】田骈以势引法治

法制周详国遂安?

惟凭九五舞龙蟠?

轻瞧教化波中月,

暴政从来怂揭竿!

注释:

“天口骈”田骈(前370-前291),齐国昌(今山东淄博)人,善辨,时人称其为“天口骈”,法家,稷下学宫之重要学者。著有《田子》一书。/骈哲学上“贵齐”,尚自然,理政则重君权,轻教化。


【0044】庄子关爱贬谪人

庄周出世老聃尊,

道学扶摇撞儒门。

后看千年官场事,

良卿总爱隐荒村。

注释:

“道家亚圣”庄周(前369-前286),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民权)人,道家,与老子并称“老庄”。有《庄子》一书。/庄子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后二句:后世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生存观。


【0045】张仪舍身行连横

翻云覆雨众侯中,

折竹修来智慧丰。

敢以身家投虎口,

千年自信谁如公!

注释:

“连横客”张仪(前360-前309),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人,秦国武信君,著名纵横家,说辞见于《战国策》等书。/张仪游说诸侯,常自投险境,骗取信任,以成就良谋。


【0046】尹文子倡导恕道

信仰人人能自给,

盈余助客小康成。

如行女织男耕策,

当绝城边饿鬼行。

注释:

“想当然”尹文(前360-前280),齐国(今山东)人,稷下道家学派,有《尹文子》。/文主张“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反对战争,主张无为而治,倡导统治者实行社会改良,期望人人自给自足。


【0047】苏秦聪明永尊贵

苏秦合纵立宏功,

衣锦还乡势不同。

智慧临危犹闪耀,

齐人殉葬富家翁。

注释:

“合纵客”苏秦(前353-前284),字季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纵横家,有《苏子》。/苏秦晚年任齐卿,遭齐国贵族行刺,刺客遁。为捕获刺客,苏秦设计自请齐王受车裂之刑。苏秦以“叛逆罪”分尸而死,刺客因邀功现身而被捕。


【0048】屈原图强不效祖

降秦利己可居安,

屈子忠心汨水丹。

敢问衰卿曾记否,

图强吴起不能完。

注释:

“诗魂”屈原(前340-前278),芈姓,名平,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国三闾大夫。后人尊其为“诗魂”,代表作《离骚》等。/楚悼王二十一年(前381),楚相吴起以变法触犯屈原之祖屈宜臼等守旧派,遭射杀。


【0049】赵武灵王太天真

胡服重射发军威,

震慑中原五霸归。

二主权谋分内外,

时情向好是昏辉。

注释:

“天真寡人”赵武灵王嬴雍(前340-前295),赵氏,武灵王是其谥号,谥号自武灵王始。武灵王作有《鼓琴歌》。/武灵王以胡服骑射壮赵国,霸诸侯。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王传位于太子,自以“太上王”专司军事,赵国遂因二主而乱,武灵王被囚,饿死。


董元奔的诗三千首 董元奔著历代文人诗谱3600六十辑修订版(6)

(乐毅故乡灵寿风光)

【0050】乐毅自立是良策

玩柔合纵泣齐侯,

倍土燕王有度谋。

向使将军称国主,

何愁宇内不全收?

注释:

“忠勇者”乐毅,生卒年不详,子姓,字永霸,中山国灵寿(今河北灵寿)人,燕国将军。其《报燕王书》文笔华丽。/燕昭王十三年(前299),乐毅以合纵法灭齐,燕王疑毅将自立,遂换将,毅怨而返赵,后齐将田单以火牛阵败燕军,齐国复国。


【0051】庄辛责王时已晚

亡羊已晚补空牢,

日出提前睡况遭。

细察襄王无大错,

先侯国策罪才高。

注释:

“责何用”庄辛(前335-?),楚国阳陵君。代表作《谏楚襄王》、《说剑》。/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兵占领楚都,顷襄王遁,都陈城,辛责王。/日出提前:谓陈城在郢都之东。/楚顷襄王之前数代楚侯均行亲秦之策,疏于防秦。


【0052】邹衍阴阳入儒学

求真济世儒先行,

探讨阴阳旨未轻。

五德五行终始论,

平开董子独尊声。

注释:

“阴阳客”邹衍(前324-前250),齐国历下(今山东济南)人。有《邹子》。/衍治学自儒起,后转阴阳五行,然仍以儒学为旨。/董子:董仲舒。


【0053】公孙龙哲思严密

论白分坚智慧藏,

千年不马好荒唐。

能言善辩名家事,

更赞公孙体系庄。

注释:

“白马客”公孙龙(前320-前250),字子秉,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名家最重要代表人物。存《公孙龙子》6篇。/公孙哲学以实为相对,以名为绝对。“离坚白”、“白马非马”为其两大著名命题。


【0054】荀子倡孔而非孟

倡孔无需非孟子,

秦人复统九州知。

高徒本合收一位,

灞上难容两大师。

注释:

“儒法合页”荀子(前313-前238),名况,赵国(今山西安泽)人。著有《荀子》一书。/况倡孔子礼学,批孟子王道,崇法家部分学说。/况有高徒李斯和韩非,韩非死于李斯之谗言。


【0055】鶡冠子揽洋统疆

文辞博沛江洋揽,

共治寰州倡诤臣。

不奈螳螂盈道上,

收徒授著等宏秦。

注释:

“无名也名”鶡冠子(前310-?),以冠为名,楚国人。存《鶡冠子》19篇。/鶡冠子著作有《庄子》之文采,思想以道家为主,兼及法家。


【0056】宋玉貌美赋长存

辞华语贵平三闾,

貌美羞惊四海人。

可叹魂随南国灭,

长卿记取宋生神。

注释:

“美男子”宋玉(约前298-前222),字子洲,楚国商丘(今河南商丘)人,美男子,其代表作《九辩》、《高唐赋》等。/秦人灭楚,宋玉下落不明,一说被杀。/三闾:三闾大夫屈原。/长卿记取宋生神:宋玉赋之神韵为司马相如所承继。


【0057】吕不韦功成身死

吕氏春秋字万金,

文功敢比绝传琛。

商人撰稿安中富,

后悔陪君族祸临。

注释:

“大政商”吕不韦(前292-前235),姜姓,卫国濮阳(今河南滑县)人,秦相,系杂家。主编《吕氏春秋》。/万金:《吕氏春秋》书成,不韦曰:增删一字者,赏千金。/绝传琛:指稀世珍宝。/不韦本富商,后从政,秦王政十二年(前235)遭秦王灭族。


【0058】黄石公所学有托

自卦天龙不久秦,

怀藏宝器觅真人。

群雄剪灭生隆世,

济北城郊积紫尘。

注释:

“三略智者”黄石公(前292?-前195),本名魏辙,楚国泗水郡邳(今江苏睢宁北)人,道家,传其著兵书《黄石三略》。/公本秦卿,隐下邳,遇张良,授其《黄石三略》,曰:“十三年后,天下安定,若至济北城外,谷城山下一块黄石即我也。”后果然。


【0059】唐勒迥异于屈原

屈平既卒辞擎折,

楚国文坛有续声。

倡讲庄周虚静论,

唐生不会殿中争。

注释:

“仪态娴”唐勒(前290后-前223前),楚国人,楚辞殿军,著有《唐勒》一书。/《唐勒》现存仅有残篇,即便如此,余观勒之赋,去屈平之郁结,引庄周之悠荡,从而开辞赋之新风也。


董元奔的诗三千首 董元奔著历代文人诗谱3600六十辑修订版(7)

(李斯的伟大成就:小篆)

【0060】李斯命运系于秦

宁私长史不私韩,

九五当无对错盘?

大帝能成千古事,

书生怎能晓肠肝?

注释:

“五五开”李斯(前284-前208),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斯系小篆定型者,另存文4篇,代表作《谏逐客书》。/宁私长史不私韩:斯为秦始皇长史,受宠,因嫉怂始皇谋害韩非。/始皇崩,斯为秦二世所杀。


董元奔的诗三千首 董元奔著历代文人诗谱3600六十辑修订版(8)

(作者2018年11月速写自画像)

【作者简介】董元奔,字固辕,号时雨斋人,1971年生于江苏宿迁。世纪初曾短期服务于教育主管机关,后创办江苏省某著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培训机构,又在某高校创办特色系部,皆长期兼教学骨干,两度被省教育厅作为机关杂志封面人物进行报道。2017年开始结庐闹市,做自由撰稿人。学业主攻唐宋文学,涉文史哲诸领域。


【说明】正文插图来自网络。

【编辑】依姓氏笔画:王江、李家钊、曾张胤、董尧、臧其东

【责编】董尧、霜婵、丰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