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万物为一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为世界观,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谁说的?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谁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谁说的

天地万物为一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为世界观。

孟老夫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这句名言,为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世界观作了很好的解读。

这句经典警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第7章,原文节选如下: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欤?

白话文:齐宣王问:“没有去做和没有能力的表现又有什么差别呢?”

孟子说:“要一个人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渤海,这人告诉人说:‘我做不到。’这不是我不做,而是真的做不到。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揉揉胳膊,这人告诉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大王您没有做到用道德来统一天下,不是属于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渤海的一类,而是属于为老年人揉揉胳膊的一类。

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儿女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

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话说梁相襄王“小人得志”,没有把孟老先生放在眼里。做不到他父亲的“寡人愿安承教”,却向孟子“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孟子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倾囊相教,可梁襄王不仅“望之不似人君”,而且“就之而不见所畏焉”。通过一次简单交流,孟子发现与梁襄王——“孺子不可教也”。

“良禽择佳木而栖,贤臣择明主而仕”。所以,孟子就离开魏国来到了齐国,到了齐国,齐宣王对孟子非常重视,一次对话内容,就超过了五次与梁惠王和一次与梁襄王的内容。

孟子与齐宣王对话信息量非常大,今天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话题简单分享一下:

齐宣王待孟子如上宾,在稷下学宫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孟子自是不遗余力倾囊相受。如果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么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孟子的推己及人、天下一家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如出一辙。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老者“安”之:中华名族历来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崇尚孝道。所有让老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老有所养,长者既重养身更重养心。

老有所安,要让长者心安理得,与真理同行,最为心安。 岁月催人老,但老者心中无尽宝藏不会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长者知天命,建设自己心灵品质,开发心中宝藏,成就圆满晚年。

少年怀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孔子一生从事教育,非常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明白只有给孩子种下一颗向上向善的种子,才能长成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

少年怀有远大地志向,孔子自己作了很好的榜样,“十五有志于学”,“学而时习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终成千古圣人。

最后特别强调一下,孟子用“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的生动形象比喻,告诉我们什么是:“诚不能也”;什么是:“是不为也”。

2000多年过去了,当今世人,不知还有多少人,把举手之劳、易如反掌的事,还“信誓旦旦”地说:“我尽力了,是诚不能也。”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