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大地里的自在成长,大美大善中的纯净心灵

描绘了青海格尔木生态移民村藏族孩子的群像,用朴质而明亮的笔触记录了当地藏族孩子的生活

青海格尔木有藏族多少人(青海格尔木生态移民村藏族孩子)(1)

青海格尔木有藏族多少人(青海格尔木生态移民村藏族孩子)(2)

《德吉的种子》

ISBN:978-7-5212-0855-9

作者:唐明

这本书描写了青海格尔木生态移民村藏族孩子的群像,用朴质而明亮的笔触记录了当地藏族孩子的生活:德吉在秋天种下了芒果的种子,期待它们能生根、发芽、抽叶、开花、结果;曲吉多吉送给乔帆阿姨一份特殊的礼物——带着十万个祝福的小石头;嘎玛巴桑拒绝园丁剪下盛开的郁金香,直等到花儿枯萎,才把这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儿送给曲珍婶婶……

青海格尔木有藏族多少人(青海格尔木生态移民村藏族孩子)(3)

这群率真、淳朴、真诚的高原孩子如同昆仑山巅洁白的积雪,明亮而闪耀。他们循着自己的心灵安安然然地生活在广阔的天地之间,自然、肆意、善良地成长着,这正是童年最原初的状态

青海格尔木有藏族多少人(青海格尔木生态移民村藏族孩子)(4)

当城市里的孩子童年慢慢消逝的时候,这群高原孩子却将童年的简单纯粹恣肆地舒展开来,还原了童年最本真的样子。

青海格尔木有藏族多少人(青海格尔木生态移民村藏族孩子)(5)

青海格尔木有藏族多少人(青海格尔木生态移民村藏族孩子)(6)

作者简介

唐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委员,格尔木市作家协会主席。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青年作家儿童文学高研班。作品散见于《文汇报》《后勤文艺》《青海湖》《延河》《十月少年文学》《少年文艺》等省内外各级杂志报刊,出版散文集《把家安在格尔木》,短篇小说集《心无杂念》,长篇小说《小妖一米》《我的爸爸在云端哨卡》《永不遗忘的草原》等。现任《格尔木》文学杂志执行主编一职。

青海格尔木有藏族多少人(青海格尔木生态移民村藏族孩子)(7)

《德吉的种子》以藏族儿童为观照对象,以古老的文化传统为底色,更加贴近儿童原初的纯真天性。这群高原孩子们的坦然、率真、淳朴、真诚与担当,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我们日常复杂生活中的种种心思、计较、虚假和脆弱。借孩子的眼睛和心灵,借高原的风和洁净的雪,回到人人拥有十万个祝福的世界,是异常珍贵的体验,这样的文字,应该被更多读者看到。

——资深编辑、记者,《文艺报》副刊部主任 明江

01

精彩片段

仁登师父交代,让大家吃完早饭先把小教室打扫一下,再去把手和脸洗干净。上周到寺院里来写生的画家韦大物先生,今天要来寺院里教小喇嘛们画画。

除了才仁图登,大家都没抓过画笔。但他们格外喜欢有人来寺院,就像平静的湖面总是盼望水鸟或者落叶来荡起一圈圈好看的涟漪。

吃了早饭,六个小喇嘛就很自觉地到洗漱间排队洗手洗脸,九岁的才仁图登和他最好的朋友平措连头也洗了,显得比其他人更清爽些。

只有尼玛文森依然慢得像只打盹的蜗牛,看到大家都挤在洗漱间,他干脆在门外坐下来,等大家洗完了,他才起身进去,在水管底下搓了搓手心。

尼玛文森从来没有画过画。仁登师父教他们写字的时候,他往往是呆坐一整节课,连一个藏文字母也写不出来。仁登师父常常既无奈又慈爱地叹气:“唉,这小可怜,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才仁图登就会把师父的话再学一遍:“唉,这小可怜,该怎么办呢?”然后捏一把尼玛文森的大耳朵,很得意地加上一句,“大耳朵,没有用!”

尼玛文森长着一对醒目的大耳朵,大概是常被才仁图登捏来捏去的缘故,仿佛越来越大了,像两只小手掌竖在脸蛋儿两侧,乍看去,有点儿滑稽。

小喇嘛们教室里的课桌是一个藏式的长条连体矮桌,地上铺着藏毯,他们平时上课都是围桌盘腿坐在毯子上。今天在矮桌那边放了一条长长的矮凳。六个小家伙则挤在靠门的这一溜儿墙边。

画家来了,一个又高又壮的大胡子。

跟着画家进来的还有噶陀活佛和仁登师父,噶陀活佛微笑着坐在了矮凳的正中间。仁登师父说:“老师会给每个人发一个画板,还有纸和铅笔,画家要画活佛的像,你们要认真跟着学。”

画家和他们打招呼,发画具。

“阿图,他比你阿爸还要高呀。”平措碰碰身边的才仁图登,小声地说。

“我阿爸比他瘦,好看多了!”阿图笑嘻嘻地用手比画着,好像他比画中的才是好看的。

“这么高这么胖,是个‘野牦牛’画家。”挤在最里面的平时话最多的索南坏坏地说,说完还“咯咯”笑起来,大家便跟着笑。

尼玛文森也轻轻笑了一下,没说话。

画家听不懂藏语,仍在挨个儿地发纸笔和画板。小家伙们见自己的话并没有让客人生气,似乎更放肆了些。他们一边嘲笑画家的模样,一边表达着对手里画具的喜欢,比来比去,抢来抢去,乱哄哄的一片。

活佛轻轻笑着摇头。仁登师父便对大家说:“安静点儿,安静点儿,要不然菩萨都要被你们惹生气了。”

大家互相做着鬼脸安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