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完美无缺武功盖世的“大侠”,无论经过多少岁月,人们的武侠情结始终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也在圆着自己的“武侠梦”。武侠,历来是各种艺术创作经久不衰的题材,一直以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热捧,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使“武侠”文艺作品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创新。

电视剧古装武侠白眉大侠(电视剧白眉大侠被誉为内地武侠剧)(1)

武侠题材电视剧最早由香港开始兴起,我们熟悉的83版《射雕英雄传》、《大侠霍元甲》等经典剧目都出品于香港电视台,引进内地之后迅速火遍全国,成为几代人抹不去的记忆。香港的武侠剧播的如火如荼,内地的电视业由于起步较晚,对于武侠剧的拍摄制作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内地观众也期盼拍摄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剧。

电视剧古装武侠白眉大侠(电视剧白眉大侠被誉为内地武侠剧)(2)

电视剧古装武侠白眉大侠(电视剧白眉大侠被誉为内地武侠剧)(3)

被誉为内地武侠剧“开山鼻祖”的34集电视连续剧《白眉大侠》1995年在山东电视台首播,并很快波及全国,各地方台纷纷播出,“白眉大侠”的故事迅速在民间传播开来,也再次带动了评书的收听和小说的热销。电视剧《白眉大侠》是根据单田芳同名评书小说改编,有很强的故事性,因为“白眉大侠”的故事是从清小说《三侠五义》、《七侠小五义》延伸出来的,也可以称为两部书的后传,在这个基础上单田芳老先生又进一步作了创新,使家喻户晓的“三侠五义”故事再次流传。

电视剧古装武侠白眉大侠(电视剧白眉大侠被誉为内地武侠剧)(4)

电视剧古装武侠白眉大侠(电视剧白眉大侠被誉为内地武侠剧)(5)

对于电视剧《白眉大侠》被誉为内地武侠剧的“开山鼻祖”,作者颇有微词。不知道这个称谓从何时开始的,也再次看了原著、听了评书,并再次看了电视剧,觉得这部剧被誉为内地武侠剧的“开山鼻祖”有点言过其实了。按说有单田芳先生的评书小说作为创作脚本,演绎出来的武侠世界应该是荡气回肠精彩纷呈的,但是看了该剧并未觉得达到了某种高度。当然,这样的认识也并非拿今天的欣赏眼光去对待一部老剧的,当时看的时候就存在争议,具体分析了一下几处不当的地方,希望和朋友们探讨。

电视剧古装武侠白眉大侠(电视剧白眉大侠被誉为内地武侠剧)(6)

1.故事结构松散,不紧凑。该剧长达34集,需要有大量的故事内容填充,但叙事主线分散;需要讲述的人物众多,主角与配角的戏份不能起到绿叶配红花的作用,首尾不能相顾;剧情发展拖沓,没有形成戏剧高潮,平铺直叙多,远没有评书里的故事跌宕起伏。

电视剧古装武侠白眉大侠(电视剧白眉大侠被誉为内地武侠剧)(7)

2.人物塑造不够活泼,呆板。也许评书的魅力太无穷了,总觉得荧屏里演绎出来的人物没有小说里的那么有个性,个个活灵活现的。电视剧里男一号徐良总感觉没有大侠的风范和魅力,在一些情节上不能独当一面,缺乏像萧峰大侠那样的胆识和魄力;白云瑞虽然很帅,但是邢岷山的演技确实值得商榷,倒是房书安的塑造蛮符合原著。

电视剧古装武侠白眉大侠(电视剧白眉大侠被誉为内地武侠剧)(8)

3.道化服的要求不够严谨,搬来的东西太多。内地剧最大的优点和长处就是实景拍摄,这方面港台剧望尘莫及。但几个主要人物的服饰明显是照搬港台剧武侠人物形象设计的,包括徐良、白云瑞的造型和服饰,有港台化的夸张,缺乏古装剧的传统服饰。人物化妆痕迹明显,不管是男女,在造型上妆扮太浓。道具方面也是应付的多,很多道具看上去缺乏真实感,不过这样有利于节约成本。

电视剧古装武侠白眉大侠(电视剧白眉大侠被誉为内地武侠剧)(9)

4.武打设计没有新意,仍停留于90年代前的功夫片水平。注意到了该剧的武打设计是一个叫毛毛的,网络上搜半天找不到这个人。因为这些演员都不是专业的武术运动员,没有武术基础,在动作设计上仅靠吊威亚飞来飞去实在没意思。虽然武打镜头也很多,但夸张的镜头太多,原著里很多的武打场面表现不出来。

电视剧古装武侠白眉大侠(电视剧白眉大侠被誉为内地武侠剧)(10)

尽管这部剧毛病不少,但在当年仍然大火一把,被冠以内地武侠剧的“开山鼻祖”!作者认为《白眉大侠》之所以成为经典也是必有其因的,总结了几点,愿各位点评。

1.请记住,该剧改编自单田芳的同名评书小说。在拍摄之前,“白眉大侠”徐良的故事早已通过小说和评书妇孺皆知了,作为评书界的泰斗,单田芳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他自己创作的评书小说《白眉大侠》、《童林传》、《三侠剑》等几部书早已在听广播的年代风靡大江南北了。突然出现了剧版的《白眉大侠》,曾经的听众和读者感觉很新鲜,肯定要一睹为快了,在武侠电视剧较稀缺的年代,这部剧就成了难忘的记忆。为什么另外两部没有拍成电视剧?说明编导们再绞尽脑汁也很难通过荧屏将单田芳笔下的武侠世界展现出来,有些武侠小说并不适合拍成电视剧。

电视剧古装武侠白眉大侠(电视剧白眉大侠被誉为内地武侠剧)(11)

2.时代造就了这部经典。1995年的内地,武侠剧并不太多,尤其是古装武侠剧,并且是34集的大制作,自然要吸引很多人。这个时期在中国亿万家庭,电视机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了,基本上已经满足了大部分观众的收看,但是可选择性太小,没有那么多的频道。有这样庞大的收视市场,对于一部热播剧的传播力度是非常大的。当时的观众对热播剧基本都不挑剔,只要不停电,能保证看完就很谢天谢地了。

电视剧古装武侠白眉大侠(电视剧白眉大侠被誉为内地武侠剧)(12)

3.语言风格的通俗化使剧情更风趣、脉络更清晰。评书小说最大的魅力就是语言更通俗,便于读者的接受和理解。人物的语言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更拉进观众的距离,增加很多趣味性、娱乐性。特别是房书安这个喜剧人物出场,诙谐幽默笑料频出,人物形象丰满,也很生活化。

电视剧古装武侠白眉大侠(电视剧白眉大侠被誉为内地武侠剧)(13)

4.人物形象给人印象深刻。男一号徐良的形象设置很特别,扛着大环刀,两道白眉,声音略有沙哑带有磁性;白云瑞英俊潇洒武艺高强,收获了无数女粉;李婷饰演的陆小英、陆小倩,一人分饰两角,毫无违和感,很是惊艳;张子健的玉面金刚曾经也是帅哥一枚。所以说,一部剧里有帅哥和美女就很容易让人念念不忘,也许每个人都能找到当年的梦中情人。

电视剧古装武侠白眉大侠(电视剧白眉大侠被誉为内地武侠剧)(14)

今天既然对《白眉大侠》提出质疑了,也不怕得罪“白粉”们,但是还要说一说《白》剧之前的另一部武侠剧。

电视剧古装武侠白眉大侠(电视剧白眉大侠被誉为内地武侠剧)(15)

电视剧古装武侠白眉大侠(电视剧白眉大侠被誉为内地武侠剧)(16)

电视剧古装武侠白眉大侠(电视剧白眉大侠被誉为内地武侠剧)(17)

可能很多我这个年龄的朋友都记得,有一部91版的《三侠五义》曾经使人记忆犹新。该剧一共11集,由寻峰、邵英健主演,分别饰演展昭和白玉堂,两人都是曾经的全国武术冠军,寻峰更是主演过《岳家小将》、《新方世玉》等影片,在80年代末小有名气。这部剧人物造型与原著很接近,服装道具古朴,武打设计精彩,在当时也是很难得的好剧,相比《白眉大侠》有过之而无不及。

电视剧古装武侠白眉大侠(电视剧白眉大侠被誉为内地武侠剧)(18)

94年还有一部40集电视连续剧《新七侠五义》,张多福和寇占文主演,分别饰演白玉堂和展昭。这部剧也很不错,从人物造型及服装道具都是延续着传统古装剧的要求,武打设计更加好看,并没有《白眉大侠》里明显吊威亚的痕迹和狂轰滥炸。当然,同年还播出了台湾版的《七侠五义》,这部剧更加夸张,就不做评论了。

进入90年代之后,武侠电视剧相对增加很多,但功夫越来越夸张,情节越来越离奇,故事越来越啰嗦,到90年代后期,许多武侠剧已经不吸引人了。记忆《白眉大侠》只能算作一种情怀,称为“鼻祖”真的有点言过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