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骑名马可以说是许多人毕生的追求。以三国时期为例,曹操有绝影马,刘备有的卢马,甚至三国演义中有太多故事都是为了争夺貂蝉和赤兔马而展开的。

在名马中有一种马,至今是国人心中最顶级的马匹,这就是——汗血宝马。

汉武帝为何杀刘彻 汉武帝灭亡大宛只为汗血宝马(1)

图注:今天的阿哈尔捷金马即汗血宝马

汗血宝马第一次被中原知道,是张骞出使西域时了解到的情况。张骞在被匈奴囚禁后逃亡的过程中无意之间到了大宛国。

大宛国在帮助张骞回到中原上出了一份力,等张骞回到中原后,告诉了汉武帝整个西域的情况。

汉武帝听闻大宛国有结交之心,还出产汗血宝马,于是开开心心的派使者带着千金以及一匹金马前去大宛国,准备和大宛国交换汗血宝马。

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汉书-大宛列传

谁想这一去,不但没有找到汗血宝马,反倒是引发了两国的战火。

汉武帝为何杀刘彻 汉武帝灭亡大宛只为汗血宝马(2)

一、灾祸起,战争的导火索被点燃

在汉武帝统一中原后,天朝上国的思想逐渐的影响到了每一个臣民。

当大汉的使臣来到大宛后,大宛国认为大宛离着大汉十万八千里,中间还有匈奴人,还有大漠,汉朝的使者过来一趟都要死许多人,大军根本过不来。

于是大宛国决定不理会大汉的要求,不换!

汉朝使者也大怒,区区一个大宛国这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啊。于是当场就把大宛国上下给骂了一遍,并且把汉武帝用来交换汗血马的金马砸了个粉碎,转头就走。

大宛国的国王很生气,干脆派兵杀了汉朝使者,抢劫了汉朝使者携带的财物。

宛贵人怒曰:“汉使至轻我!”遣汉使去,令其东边郁成遮攻杀汉使,取其财物。——汉书-大宛列传

汉武帝为何杀刘彻 汉武帝灭亡大宛只为汗血宝马(3)

这消息传递到汉武帝跟前后,汉武帝很生气:敢杀我的人,这就是打我的脸!于是汉武帝决定派兵讨伐大宛。

恰好当时浞野侯赵破奴带了700骑兵就攻破了楼兰,捉住了楼兰王。汉武帝认为大宛国和楼兰差不多,应该挺好打的。

这时候汉武帝正和李夫人打的火热,就想给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升官封侯。汉武帝认为赵破奴700骑兵就打下来了楼兰,我给你10倍的兵力,你打个大宛总不成问题吧?

于是就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让他带了六千骑兵,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前往伐宛。

二、第一次西征的失败

汉武帝为何杀刘彻 汉武帝灭亡大宛只为汗血宝马(4)

李广利是外戚,之前也没咋打过仗,带的主要兵力又是各地的小混混,不算正式军队。而且这一路上又是各种长途奔波。

等到了西域后,李广利根本没有做好准备,在外交上吃了一个大亏。

西域各国看李广利的兵力不少,但也不多。而且只有主力骑兵和数万恶少年组成的轻步兵,补给也很少。

于是纷纷表示我惹不起你,你也别惹我。这些小国都关上城门,实施了:不打仗、不接待、不提供粮食、不提供信息的五不政策。

李广利带的这点人攻城有问题,补给有问题,于是只能先打这些小国,打下来就有补给,打不下来就没有吃的……

汉武帝为何杀刘彻 汉武帝灭亡大宛只为汗血宝马(5)

就这样,等李广利他们打到了大宛郁成的时候,以及只剩下数千人了,而且在这里被大宛军队打得大败。

李广利等人寻思,这还没到都城呢,就败成这样了,与其到大宛送死,不如先撤回去再做打算。

三、汉武帝决定第二次西征

汉武帝听到李广利战败的消息,马上大怒,命令敦煌的官员,但凡有一个军人进关,就地处斩。

李广利没办法,只能率军在敦煌外面驻扎喝西北风。汉武帝同时已经在积极筹备第二次攻打大宛的计划了。

汉武帝为何杀刘彻 汉武帝灭亡大宛只为汗血宝马(6)

但是这个时候,汉朝在对阵匈奴的时候又损失了几万兵力,大家纷纷建议把攻打大宛的兵力撤回来,专门对阵匈奴。

汉武帝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轻汉,而宛善马绝不来,乌孙、仑头易苦汉使矣,为外国笑。

汉武帝的意思很明确:大宛这样的小国汉朝都拿他没办法,那么西域大夏这样的国家肯定会看不起我们,到时候大宛的好马不但要不来,而且乌孙这样原来交好汉朝的国家也不会对汉朝友好了。

于是汉武帝重新征召了边境的骑兵部队以及各郡的恶少年约六万人,还有各种私下里去没有统计的。

汉武帝为何杀刘彻 汉武帝灭亡大宛只为汗血宝马(7)

这次光军队的补给就调动了十万头牛,三万匹马,驴、骡都以万计,整个大汉都在讨论攻打大宛的事情,仅大汉的校尉这一级别的将领就有五十余个之多。

汉武帝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拿下大宛。

后面的故事就简单了,西域各国看见大汉动真格的了,一个个也不敢关门了,但凡汉军路过,一个个都乖乖献上粮食补给。

李广利也顺利包围大宛,大宛的贵族眼看守不住,就杀了国王,以杀光汗血宝马为威胁逼迫李广利接受投降。

于是李广利换了一个大宛国王,选了汗血宝马数十匹,中等的以及其他公马母马三千余匹,带回去交差。

汉武帝为何杀刘彻 汉武帝灭亡大宛只为汗血宝马(8)

四、战争效果很明显

一般史学家在这里大都批评汉武帝穷兵黩武,为了区区几十匹汗血宝马,就劳师动众,投入和产出根本不成比例。

史学家刘向就说:李广利花费亿万,经过四年时间,死了五万人,最后只得到30匹马。

他还说汉武帝不但不惩罚李广利,还给这次战争中的功臣封了两个侯爵,三个卿,一百多个两千石的官员……

意思是花费巨大、牺牲巨大、最后一点好处都没有,这都是汉武帝和李广利的问题。

“贰师将军李广利,捐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而仅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母寡之首,犹不足以复费,其私罪恶甚多;孝武以为万里征伐,不录其过,遂封拜两侯、三卿、二千石百有馀人。”——刘向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汉武帝为何杀刘彻 汉武帝灭亡大宛只为汗血宝马(9)

在攻打大宛前,大汉在西域的影响力很低。

西域是常年被匈奴统治的地区,大宛不过是很小很小的一个国家,如果这种小国家征讨失败了,那么西域诸国原本对于汉的恐惧和尊敬马上就会下降。

而最为直接影响的就是丝绸之路沿线的商人和使者的安全来往就受到了威胁。

所以汉武帝正是看清楚了这一点,所以才决定战斗必须继续,哪怕暂时不管匈奴人,也要调动全国的物资攻破大宛。

在攻破大宛后,效果很明显,“诸所过小国闻宛破,皆使其子弟从军入献,见天子,因以为质焉。”

西域的小国听见宛国就这么完了,纷纷让自己的弟子们加入汉朝军队,去长安见天子,也是表示以后唯大汉马首是瞻,子弟们自动充当人质的意思。

汉武帝为何杀刘彻 汉武帝灭亡大宛只为汗血宝马(10)

所以说经此一战,汉朝的影响力和震撼力已经在西域诸国内上升到十分高的地位。大宛也换了个倾向汉朝的国王,以后只要汉武帝想要汗血宝马肯定是没问题了。

但是汗血宝马虽然是好马,却汉武帝真的只是为了马才两次攻打大宛的吗?

如果说第一次攻打大宛只是为了替使者出口气,找几匹汗血宝马;

那么第二次攻打大宛就绝不是为了汗血宝马,而是为了震慑西域国家和北方的匈奴势力,要是连一个小小的大宛都可以屡次三番的斩杀大汉使者,抢劫丝路财宝,大汉都无力制裁,那才是西域乱局的开始。

所以有了汉武帝这样的先例,后来才涌现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汉名将陈汤。以及后来先放下中原也要北击乌桓的曹操。

甚至曹操征伐乌桓后,孔融批评曹操的理由都和刘向极为相似,孔融认为曹操劳师远征,花了那么多钱,最后只获得偏远地区进贡的做箭支的树枝,是穷兵黩武的做法。

但是要是没有曹操击破乌桓,稳定北方,曹操后来又如何放心南下呢?

汉武帝为何杀刘彻 汉武帝灭亡大宛只为汗血宝马(11)

所以说汉武帝可能有很多问题,但是唯独在攻击大宛上无法指责他穷兵黩武。而且正是这次攻伐大宛,这才体现出汉武帝雄才大略的一面。

他宁愿顶着国内的反对,匈奴的威胁,毅然决然的再次出兵大宛,硬生生的在西域给大汉打下了持久的影响力,真的不愧是千古一帝。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汉书-大宛列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