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开封,书画名城。八朝古都,人杰地灵。

86岁书画名家徐玉庆,精神矍铄,德艺双馨。白发齐耳,留着鲁迅式的胡须,显得睿智博学。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吹拉弹唱,恣意潇洒。他的墨宝重金难求,却为了讨薪的民工无偿赠送。他的头衔、荣誉、作品数不胜数,对此却云心月性,很少谈及。

琴棋书画吹弹唱跳(徐玉庆琴棋书画)(1)

耄耋之年,徐老依旧在为如何培养书画人才、如何使开封的美术界后继有人鼓与呼。徐老和爱人感情很深,平时在外出席活动,总是匆忙离开,再好的饭局,也不留恋,只为回家陪老伴吃粗茶淡饭。徐老和老伴伉俪情深,他认为最大的幸福,就是和老伴一起读书,看电视,喂鸡... ...

琴棋书画吹弹唱跳(徐玉庆琴棋书画)(2)

半生痴迷书画,勤学终成大家

徐老自小喜欢绘画,跟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候在街头书摊上寻找他认为的“精品”后,就买回家照着画。到上高中时,市教育部门聘美术教师,工作人员主动找到他,他成了一名小学美术教师。

1956年,他考上河南艺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学任教,担任开封市中学美术教研组组长。他一边抓教学,一边搞创作,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着工作调动,先后到市教育局、开封日报社、市豫剧团、市文联、市美协工作。他组织美术人才队伍钻研学习,出精品,学理论,使开封成为全省美术的兴盛之地,美术人才成为全省的排头兵。

琴棋书画吹弹唱跳(徐玉庆琴棋书画)(3)

这些年,徐老全力躬耕,组织各种展览交流活动,大力扶植新人新作。他念念不忘并前瞻性地创办了宋画研究班,在一无资金二无资料的困难情况下,用自己笔会的收入为研究班购买了《历代绘画全集》中的两宋画集,并支付画材和装裱费用,精心组织指导开封画家临摹、领悟、研讨宋代名画,从前人艺术宝库汲取精华营养,进行艺术创新。

关于收学生,徐老的有一个原则:只要肯学,就认真教,只要上进,就竭力扶持,但不走形式,不行拜师礼。有一名小有名气的美术界青年,深得他的教诲,多次提出正式行拜师礼,他都婉拒。徐老常说:“我从来不注重形式。作为一个老党员,什么时候都得严格要求自己,什么时候都必须坚持绘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

琴棋书画吹弹唱跳(徐玉庆琴棋书画)(4)

笔墨当随时代,瀚海一揽芳华

笔墨当随时代,是徐老一直恪守的信条。烙下时代印记的不断变迁的生活激流,给了他敏锐捕捉艺术美的一双眼睛,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和激情。以《柳园渡口》为例,他用清新鲜活的笔墨,将黄河文化场景定格为永恒:近处大写意的绿荫白篷,远景是与天相接的黄河,各色人物在画中熙熙攘攘,惟妙惟肖,有吸烟聊天的老者,赶集的红衣少女,挑担卸货的民工,搀扶老人的警察……岸上大卡车、公交车、小手扶(拖拉机)、毛驴车、架子车、自行车穿梭如织,黄河中渡轮待客,舤船飘摇,充盈着那个时代浓郁的生活情趣。

琴棋书画吹弹唱跳(徐玉庆琴棋书画)(5)

徐老一声沉醉书画写生。东观沧海,西行大漠,南下湘桂,北登太行,游览于祖国锦绣河山,殚精竭虑进行写生创作。在青岛第一次面朝大海时,他沉醉了,耳边响起了最喜爱的《南海之晨》:碧天偎着海洋,海鸥吻着波浪……受困于传统画法,连画数幅,仍不满意。索性扔掉画笔,静观潮起潮落,与大海灵犀相通。终于生动再现了海的博大从容、恢宏意境。

琴棋书画吹弹唱跳(徐玉庆琴棋书画)(6)

徐老一生对宋画研究情有独钟,近年来,图书馆讲座、翰园碑林研究班、书画函授大学课堂、老年书画研究院的课堂,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情真意切地讲宋画的史学地位、讲研究宋画的意义价值和方向,讲如何用宋画传统指导今天的创作和创新……

琴棋书画吹弹唱跳(徐玉庆琴棋书画)(7)

祝福徐老,福寿康宁!

琴棋书画吹弹唱跳(徐玉庆琴棋书画)(8)

(感谢新浪博友郭中昱、老懵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