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西征路线(剿捻之战曾国藩)(1)

在晚清时期的时候,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大清王朝的统治也更是岌岌可危。面对外忧内患的处境,大清王朝更是不得不去重用汉人的大臣。在这个乱世的社会当中,有很大一批汉人大臣都涌现出来,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曾国藩、李鸿章还有左宗棠等人。

虽然说这几位大臣,都是非常有名的大臣,但是对于大清王朝来说,他们这几个人所立下的战功,可以说各有不同。这几位大臣后人给出的评价,都是非常高的。曾国藩是这几位当中历史评价赞赏最高的人,左宗棠的评价虽然不及曾国藩,但是很多的评价都是非常好的。然而李鸿章的评价,基本上都是诟病最多的大臣。

后来他们几位大臣一同参与了剿捻之战,但是剿捻战役,他们几位人的战绩完全的不同。一直以来不让看好的李鸿章,他的战绩却是这几位当中最好的一个,那么,剿捻之战中,曾国藩、左宗棠的战绩为何不及李鸿章?

左宗棠西征路线(剿捻之战曾国藩)(2)

三个人的性格特点完全不同

首先说起曾国藩这个人,曾国藩他是一位淡泊名利的人,做任何的好事,根本就不打算留名。这样的人就算是打仗,他也不会露出自己的锋芒,绝对不会主动的上前。而左宗棠就要比曾国藩更加在意一点自己的名声,他和曾国藩一样,平时的时候都会帮助其他人,做一些好事情。

但是左宗棠更喜欢去宣谕自己的忧国忧民,喜欢让其他人多多少少的知道。相反,李鸿章这个人对待名誉,他更加的无比的淡然。他这个人做事情特别的现实,名声地位在他的眼中,根本就是虚头巴脑的事情,他是一点也不看重。

其次,曾国藩和左宗棠这位对于利是一点也不在乎,他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金钱只不过就是能够维持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而已。除此之外,这两个人更是不愿意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多少的金钱去使用。

左宗棠西征路线(剿捻之战曾国藩)(3)

他们两个人都认为,只要自己的子孙后代是一个努力的人,那么以后他们就会越来越富有,是不需要他们给留的。相反,李鸿章却是一个爱财的人,对于金钱的欲望是非常的重。李鸿章一直以来都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为自己谋获很多的财富。

在晚清的时候,大清王朝搞洋务运动,李鸿章作为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广人,在很多的企业当中,李鸿章拥有很多的股份。

而且李鸿章本人,他也是一个理财的高手,对于金融这个行业,他可以说没有一个不染指的。除此之外,李鸿章还有一些不能拿到台面上面来说的收入。所以,李鸿章不仅仅要比其他的两个人富裕的很多,而且在当时的时候,可以说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富豪。

最后,李鸿章这个人个人品质不太行。相对于其他的两个人来说,就完全可以用卑鄙这样的形容词去形容李鸿章这个人。

左宗棠西征路线(剿捻之战曾国藩)(4)

很多人其实对于李鸿章的评价都非常的低,并非因为对于他这个人有任何的偏见,实在是由于他这个人对于个人恩怨。

他是属于有仇必报的人,而且在国家面前,他却不顾国家的是非,义无反顾的去报私仇。相反其他的两个人,虽然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融洽,但是在左宗棠出征前去西北打仗的时候,曾国藩还是义无反顾的在后方进行支援他。

所以,李鸿章是一个自私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一切。然而其他的两个人,是把国家的事情放在首位,自己的私人恩怨放在一边的人。因此,就算其他的两位人拥有多么强大的军事能力,他们也不会勇往直前的向前冲。

他们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地位,只要国家获得胜利,没有任何的损失,他们两个人也就没有不需要当出头鸟,非要获得如此大的功绩。

左宗棠西征路线(剿捻之战曾国藩)(5)

军事力量不足

左宗棠在拿下天京以后,慈禧太后就很多次的点播曾国藩收手,这样就是防止曾国藩的军队实力太强,以至于以后有反叛的心。

在他明白慈禧太后的命令以后,曾国藩就开始进行大幅度的裁员。军队当中三分之二的士兵全部都被裁掉,四分之三的楚军被裁掉,最后绝大部分的淮军被留下来。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曾国藩这一次的裁员,主要就是针对于左宗棠的楚军,楚军就只留下了一个边防部队。相比之下,无论是在战斗力方面,还是在人员数量方面,都远不及淮军。

而李鸿章所带领的淮军,不仅拥有很多的士兵,而且他们还拥有非常先进的西方武器。

在大清王朝当中,淮军是最强大的军队。所以,相对比淮军来说,左宗棠的楚军根本没有一点的优势。

左宗棠西征路线(剿捻之战曾国藩)(6)

如果想要自己能够战绩更好的话,那么肯定就会需要一些人才辅助自己。但是左宗棠的府中,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才有知名度的,甚至也没有特别多的人才,相对于李鸿章的府中要相差太多太多了。

李鸿章和曾国藩曾静控制住了很多的朝廷官员,这些官员主要都是淮军部队的将领们,他们全部都掌握着朝廷的关口。所以想要去和李鸿章进行比战绩的话,左宗棠根本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左宗棠的府中,人才短缺,只能吸纳一些李鸿章府中漏网之鱼,所以左宗棠的实力自然就是处于劣势的状态。

李鸿章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大量的吸收官员为他自己所用,不断的壮大自己的实力。甚至他还试图想要控制整个朝廷,虽然左宗棠也有自己的幕府,但是他的军事实力远远不足于李鸿章。而且左宗棠就是一个楚军的分支,主要的力量还掌控在其他人的手中。

左宗棠西征路线(剿捻之战曾国藩)(7)

李鸿章善于地域文化

在1867年的时候,李鸿章就带领自己的军队,把东捻军全部都给消灭掉了。李鸿章的人物就已经算是完成了,左宗棠剿匪的任务还在路上,他不得就加快自己的速度。在1868年的1月份,左宗棠带领自己的军队获胜。

因为李鸿章先胜利的,左宗棠就心生竞争的心,着急完成自己的任务。所以就打算全面的进攻,他不但自己亲自出征,而且还对不下明确一定要斩杀捻军首级,让所有士兵的士气高涨起来。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敌人狗急跳墙,他们铤而走险的直接威胁到紫禁城。

左宗棠费尽心思的最后才获得胜利,慈禧太后见左宗棠的实力不行,所以最后权衡之下,他就让李鸿章和他一同任命为偏师。李鸿章还是带领自己的军队,用驻扎的名义,以静制动的方式,把捻军逼到太行山当中。

左宗棠西征路线(剿捻之战曾国藩)(8)

然后利用地势的条件,直接就把敌人一锅给端了。这样来看,李鸿章利用非常快速的实力,就把敌人给直接给斩杀了。然而左宗棠兜兜转转的才获得最后的胜利。

这样来看,李鸿章的军事能力确实是非常的厉害,曾国藩和左宗棠他们根本就不及他一半。因此,他们两个人的战绩不及于李鸿章也是理所当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