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一生创作的文字浩如烟海,很多文字都被后人当作座右铭。颇有意思的是,很多年轻人觉得特别酷的文字,居然不少就出自鲁迅之手。我们明明天天都挂在嘴边,却搞不清楚原来作者是那个让中学生“怕”的鲁迅。比如这一句“相逢一笑泯恩仇”,少年们常常会误以为是金庸先生某部小说中的诗。确实,这种“酷”的感觉与“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确有几分相似,都有一股“豪”气、“侠义”之气。

相逢一笑泯恩仇电视剧(相逢一笑泯恩仇)(1)

然而,鲁迅的深刻之处还在于,他的文字并没那么好弄明白。比如这一句诗,如果当真是金庸那样的“酷”和“豪”也就罢了。这句诗之所以很多人找不出原作者,是因为那些知道原作者的大人,包括专家和老师们,很少有人愿意提。为什么大人们对此讳莫如深呢?毕竟鲁迅先生那么多文字入选课本,他的文字怎么不能提?

相逢一笑泯恩仇电视剧(相逢一笑泯恩仇)(2)

因为这句诗,是鲁迅写给日本人的!此诗写于国家与民族被日寇环伺的1933年!那几年是我们最苦难的岁月。鲁迅是民族的脊梁,怎么会在这个时候给日本人写诗?他的诗到底写了什么?写给谁?让我们来先看看这首诗:

《题三义塔》 

作者:鲁迅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相逢一笑泯恩仇电视剧(相逢一笑泯恩仇)(3)

“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上一句“度尽劫波兄弟在”,明明很酷,之所以很多人不愿提及,就是因为这“兄弟”二字。这个兄弟指的并非是手足同胞,而是日本人。与日本人“称兄第”,还“相逢一笑”,鲁迅先生怎么了?

据1933年6月21日的《鲁迅日记》:“西村(真琴)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

相逢一笑泯恩仇电视剧(相逢一笑泯恩仇)(4)

原来,当年上海抗战后,闸北多地成断壁残垣、荆棘瓦砾。日本生物学家西村博士,在瓦砾中救了一只无主的鸽子,带回日本。没想到鸽子最后死了,西村博士将其立冢掩埋后给鲁迅写了封信表达自己的伤怀。鲁迅读完信后,便写了这首诗。

这个故事在今天看来,似乎难以置信。日本人当时在我国的行为受人愤怒,但在鲁迅的世界里,有一类日本平民,并非恶人,比如恩师藤野严九郎,还有好友内山完造等。这些日本人和鲁迅《鸭的喜剧》中那个苏联盲诗人爱罗先珂一样,善良、纯真,因而得到鲁迅的友谊和思念。说这些人是“兄弟”,其实并无不妥。

相逢一笑泯恩仇电视剧(相逢一笑泯恩仇)(5)

其实,透过鲁迅先生的诗,完全能够看到先生对侵略者的强烈谴责。“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这种惨痛的回忆, 让诗人悲愤不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村博士的“大心”善举,才更加显出和平的可贵。西村来中国,是为行医,救鸟的行为也是事实。这一事实,是和平的种子。然而鲁迅先生知道,仅仅靠这样的种子是断然不够的,我们还要反击“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这种反抗,也是事实。

正是基于上述两项事实,先生最后高喊出“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等到驱除阴霾,日寇被赶出中国,鲁迅就能和他的兄弟(内山、伊藤、西村)相逢一笑泯恩仇了。对此诗,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