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说:我们都是芸芸众生中平凡而普通的一员,生活中总会经历一些挫折和不愉快,也时不时地会有那些思想偏颇内心阴暗的人来让你渡劫。

《列子·天瑞》曰:‘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何况普通人呢,每个人都不会十全十美,每件事也都不会十全十美,总是会有缺欠和遗憾,但正是这少许的缺欠和遗憾使我们向善的心更坚定了。就像因为有黑暗,我们才能体会到光明的美好,因为会失去才能明白拥有的可贵。因为有了恶,所以才显得善那么的难能可贵。

董宇辉说:‘以恕己之心恕人’,我还是能看懂这句话的意思的,但也只是懂了字面意思,就是说我只懂了形,并没有深刻的理解这句话的神。《列子》曰:‘自生自化,万物虽本于自然,其情之所发,行之所行,随量而受,因施而得。’如《道德经》里的‘应’字,传递的是内心的感受,恕己是善,所以恕人传递出的就是善,别人可以应,也可以不应。

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当别人的恶传递出来的时候,我不应,则此恶就不能影响我的情绪,不能动摇我的心志,那么他所施之恶将会自然反弹回去。我不怕我传递的善别人不应,即使反弹回来也是善的,但传递恶的他是怕别人不应的,一旦反弹回去对自身的伤害将更大。

俗话常说,当狗咬你一口的时候你不能也去咬狗一口,因为你是人。不是外形象人才是人,需形与‘神’俱方为人,心存善念充满阳光的人才会形神俱备。人类是万物之灵,是内心阴暗的人是失了‘灵’,只剩了万物,具体是啥无,得他们自己去归类。所以外来的恶只要无视,不回应,人内心的善就永存。

《孟子》曰:体有小大,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系辞传》:‘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积善积恶,殃庆各以其类至,无毫厘之差,有影响之应。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只有细菌的生长很少见阳光,可想而知,身体里充满着细菌将是何样的痛苦。身体不健康是病,思想不健全是愚,《老子西升经》:‘是亦本非,在所用正,所字非字,乃知其诚。当与明议,勿与愚争。’

每个人都在做自己,也是在制作自己的人生,就如同每个人拥有的制作纸张的材料都是一样的,你是选择把材料制成画纸在上面绘成名画,让后人争相珍藏还是用材料制成手纸,让人用完后随手丢进垃圾桶,全看自己的选择。

南怀瑾说:人生的最好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所以美好的人生过程就要对无关紧要的事情不去争对错,无法改变的事情不要去纠结,别人的评价不用去在意。

美,成在久,非一日之积也,日往月来勤而行之,则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己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以恕己之心恕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