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儿子大义灭亲被怒赞(大义灭亲几人能)(1)

01

父灭子 孙改姓

周文王在灭了商朝后,将其首都朝歌封于第九子,称为卫国。一代代相传,到了第六任国君卫靖伯,他有一个孙子名为公孙碏。因为靖伯食采于石,故字石,也叫石碏。石碏在当时的卫国是上卿,地位非常之高,因为他不仅为人刚正纯直,而且能大义灭亲,这究竟是怎样一个故事呢?

卫桓公有一个弟弟叫州吁,位列将军,但他骄奢跋扈,名声可以说是一塌糊涂。后来桓公忍无可忍,觉得这样的人掌着兵权有点太危险了,便撤去了州吁的将军之职。都说由奢入俭难,一朝失去了权利地位,以前又不知道得罪过多少人,所以日子十分不好过,这就又把他哥给恨上了。虽然怀恨在心,但也没有报仇的能力,找机会便逃到了他国。十几年后,州吁纠集了一波人秘密潜回了卫国,竟然成功刺杀了卫桓公,夺了王位,而石碏的儿子石厚也参与密谋,凭着这一份功劳,被拜为大夫。

本来一朝天子一朝臣,儿子也算功成名就,一家人其乐融融挺好的,但石碏不愿意。因为是石厚的父亲,所以石碏也深得新君信任。有一次,石碏就把新君和石厚骗到了陈国,又暗中给陈桓公写了密信:“卫国地方小,老夫年纪也大了,难以有什么作为,这两个人是弑君之人,你敢不敢除了他们。”

陈桓公不知道是和石碏有交情,还是别国的君王见一个杀一个,石厚两人到了陈国后就被抓了起来,而且还是他命人杀了州吁和儿子石厚。后来也是他迎立了卫桓公的弟弟公子晋为国君。厚的儿子骀仲也是个明事理的人,老爸被杀,没怨爷爷,反而以祖父之字为姓,便有了石氏。

02

父子五人 万石奉禄

到了汉初,石氏出了一个名人石奋,号万石君,他是石碏的十七世孙,石奋的一生可以说一部历史书。石奋侍奉过汉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期间的官场动荡竟没有影响到他,可以说是官场长青树。不过石奋的起步确并不高,反而可以说是很低。

石奋十五岁时,只是一个小官吏,侍侯汉高祖。加上当时楚汉相争,天下百姓艰苦,所以石奋也没有读过书,但他对汉高祖恭谨无比,高祖就喜欢这一点。有一次,刘邦和他闲聊,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回答说:“我只有母亲,不幸失明,家里贫穷,还有一个姐姐。”高祖又问:“你能跟随我吗?”他说:“愿意。”

后来,高祖召他姐姐,封为妃子,石奋任中涓。汉文帝时,石奋靠积累功劳当上了太中大夫。石奋虽然没有文才学问,但恭敬严谨没人能比。孝景帝即位,石奋长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庆,都因为品行善良,孝敬父母,办事谨严,做官奉禄都有二千石。后来,景帝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官员,作为臣子的尊贵光宠竟然集中在他一家。”便有了万石君的称号。

今天就带大家去看看万石君家的石氏宗祠。

西安儿子大义灭亲被怒赞(大义灭亲几人能)(2)

03

石氏宗祠

石氏宗祠是现在的石宅村文化祠堂,就在马路边。据村民说,石氏宗祠建于明洪武四年,原本结构工艺皆十分精美,而且因为村里有自己的风俗,所以颇有特色。后遭劫难,就是长毛动乱的时候祠堂被毁,祠内的文物也被毁坏,加上年久失修,濒临坍塌。后来村里集资得多方支持,开始整修宗祠,才有现在宗祠的样子。

西安儿子大义灭亲被怒赞(大义灭亲几人能)(3)

但如果路过不留意的话,看外观完全看不出是一个祠堂,因为祠堂的门厅部分已经无法复原。以前为了发展经济,把前厅和戏台部分拆除建了一栋三层楼办了企业,重修的时候便无法再重建前厅及戏台,不得不说是一个小缺憾。

西安儿子大义灭亲被怒赞(大义灭亲几人能)(4)

从前门进入是走廊,两边记载着村里的一些历史、成就、励志人物及石氏的一些渊源。再往里走就会看到石氏宗祠四个大字。前厅部分拆除后,这部分都是砖和水泥结构,所以与其它宗祠的木质匾题名相比少了几分古韵。

西安儿子大义灭亲被怒赞(大义灭亲几人能)(5)

走过大门就是祠堂的正厅,一眼就能看到一块悬于厅上的“万石君家”匾额,一开始以为石是姓氏,所以并没有明白这几个字的含义,直到听村民提起父子五人万石奉禄的典故,尤其是万石君一介寒门出身,却能有如此成就,这对任何一个家族来说都应该是难得的荣耀了。边上还有两块匾“万石天储”“成绩昭著”述说着先人的荣光。

祠堂经重修之后已经焕然一新,看不出多少岁月的痕迹,恢复了几分往日华彩的样子。现在村里人有空会聚在这里闲话家常,也可以在一旁观影打发时间。

西安儿子大义灭亲被怒赞(大义灭亲几人能)(6)

而且巧的是当天正好在为舞龙灯作准备,有幸见到了龙灯的制作过程,虽然没有全部看到,但看着一根根细竹穿插,糊纸,着色之后变成龙灯的一部分,也足以让人为这些技艺精巧的匠人喝彩。

西安儿子大义灭亲被怒赞(大义灭亲几人能)(7)

走过正厅就会看见“万石荣昌”匾,边上是一个土地祠,两侧墙上画着几幅水墨画,苏武牧羊、桃园结义都是历史故事的简画,也为这个古祠堂添一分墨香。

西安儿子大义灭亲被怒赞(大义灭亲几人能)(8)

最后一进,比较开阔,用于摆放龙灯的灯身及一些迎灯的物件,而且还单独开辟出了一块区域用于阅读,看书看报都可以在这里,不会有人打扰。

岁月变迁,除了无法复原的门厅及戏台有点可惜,石氏宗祠的主体基本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这对于一个古建筑来已经算是幸运。大家可以去看看重修后的祠堂,也许能近距离观摩一下大龙灯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