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卷法

问卷(Questionnaires)是指对所有的抽样对象提出若干个同样问题的书面调查材料。一般而言,问卷调查的主要有两类内容,一是态度,即对某个主题的看法;二是行为,即关于某个主题的行为。

问卷法适合于以下情况:当需要调查的样本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时需要使用问卷法,邮寄问卷可以避免大量费用的浪费;当调查的数据是标准化数据时适合使用问卷法;当被试非常容易理解研究者提出的问题而不需要研究者过分地讲解时适合使用问卷法。

二、编制问卷的流程

问卷设计有着非常严格的操作程序。问卷的主要内容是以研究假设或研究设想为基础的,根据概念操作化及其测量指标而设计的一整套比较系统的具体问题,问卷设计过程是研究者预先确立的假设或研究设想具体化的过程。

1、编写前言

前言是问卷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前言的主要作用是介绍问卷目的与内容,并鼓励受访者认真做好问卷。前言应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介绍调查的目的;第二,受访者被选中的原因;第三,问卷中的有关内容应如何作答;第四,说明会确保调查结果的保密性;第五,说明受访者的回答的重要性;第六,表达对完成问卷的感谢。如果是邮寄问卷,则需要在前言中说明希望对方回邮问卷的最后期限。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前言阐述了问卷的目的与内容,所以问卷的前一部分应该是调查的主要内容,而非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如学生的年龄、性别等;教师的学历、职称、学科等)。将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放在问卷的最前边也是最常见的问卷设计误区。

2、编写题目

询问被调查者的问题是问卷法的核心内容,所以编制调查问卷显得非常重要。拟定题目是一项基本的工作。简洁的法则是:为了获得必要的信息,题目越简单越好。[1]用作问卷的题目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封闭式问题:要求被调查者从两个或者多个答案中选择最合适的答案,封闭式问题的优点是使量化和分析结果变得较为容易;二是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是针对封闭式问题无法调查出的情感或者信息而进行的补充。使用哪种形式取决于问卷的目的。研究者一般将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编写题目。

设计调查问卷的原则[2]

原则1:调查研究的长处是向人们询问他们的第一手经验:他们做过什么,他们的现状,他们的感受和看法。

1、询问二手获得的信息要谨慎 2、对假设性问题要谨慎

3、询问因果关系要谨慎 4、询问受访者有关复杂问题的解决办法要谨慎

原则2:一次只问一个问题。

1、避免一次问两个问题 2、避免强加不合理假设的问题

3、对含有隐藏情境条件的问题要谨慎

原则3:应该推敲调查问题的措辞,好让每位受访者都回答相同的问题。

1、应该尽量选择适当的词语,好让所有受访者都理解其含义,而且所有受访者对其含义都有相同的理解。

2、如果必须使用某些费解的词语或术语,就应该为所有的受访者提供定义。

3、一个问题所涉及的时间期限不能含糊不清,有关感情或行为的问题必须有时间期限。

4、如果所概括的内容过于复杂而不能够放在一个问题里就要询问几个问题。

原则4:如果是访员管理的调查,问题措辞必须构成一段完整而恰当的文字:当访员逐字读出问题时,受访者要有充分的准备来回答问题。

1、如果要提供定义就应该在提问前进行。

2、一个问题应该随问题的结束而结束。如果还有问题选项,就应该放在问题的末尾。

原则5:与所有受访者就某一问题答案的问题,应该详细地说明答案的数量。

原则6:设计调查问卷要让访员和受访者尽可能轻松地完成阅读问题、遵循指示、记录答案等任务。

原则7:如果人们在回答问题时用一致的方式来熟悉回答任务,那么就会有更好的测量。

影响调查信度的几个因素:调查对象缺少相关知识,措辞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测度项不完整、语义不明确;一个测度项内含有多重语义或多个变量;一个测度项内含有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3]

教育研究法问卷(教育研究方法-问卷法)(1)

三、常用量表及举例

量表是描述事物程度的一系列的等级、水平或数值。因为量表可以准确地反映信念或者观点,所以量表被广泛使用在问卷中。

1、里克特(Likert)量表

举例:

请从下列量表中选择一个数值,以显示你有多么同意或多大程度不同意每条陈述: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中立 4同意 5非常同意

问题1: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比通用技术更重要。

问题2:……

特点:里克特量表的问题都是陈述句,通常是5个等级点,假设五个点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一般以正端在后的方式排列,分数越高代表态度越积极。被试在量表上选择出最能反映他们对陈述的信念或看法的位置。出于经济性考虑,里克特量表一般用于多个问题。此类量表题目并不是问题,二是代表了特定问题的陈述。里克特量表的优点是灵活,容易编写。该量表被广泛用来测量观点、信仰和态度类问题。

2、言语频率量表

举例:

请选择下列量表中的一个数值,以现实你做每件事情的频率。

1从不 2很少 3有时 4经常 5总是

我会上网阅读关于科技的新闻。( )

我会制作小手工。 ( )

……

特点:言语频率量表一般是在考察被试经常采用某一个行动的程度。言语频率量表考察的不是受调查者执行某项活动的实际数目或频次,而是受调查者特定行动频率的策略。该量表的优势在于便于受调查者回答,主要的缺点是只能提供粗略的测量。

3、顺序量表

举例:

通常,在周六你什么时间开始打开你家的电脑?(只勾选一项)

(1)早晨第一件事( )

(2)上午十点左右( )

……

(n)深夜 ( )

特点:顺序量表一般以一天为时间轴,是帮助研究者获得关于某事的固定次序的事件中何时发生的相对测量。事件的顺序对所有的回答者总是按照固定顺序发生。受调查者只能勾选出一项。时间的间隔并不需要相等。

4、强制排序量表

举例:

请根据偏好顺序,评定下面列出的内容的等级,在你最喜欢的一种的旁边记1,第二喜欢的记下2,以此类推。

木工技术( ) 电工技术( )

金工技术( ) 加工设备( )

特点:强制排序量表测量的是项目之间的相对性或关系,关注的是项目的相对位置而不是绝对位置。选项之间是不具有等级之间距离关系的。说明的是不断缩小的项目中的选择可能会是什么。为了避免运算的复杂,排序的数目尽量少一些,一般应该少于10。

5、配对比较量表

举例:

请在下列每一对技术中如果你必须从他们两个中选择一个,请在你最喜欢的前面画勾:

(1)木工 电工 (2)木工 金工

(3)电工 金工 (4)金工 加工设备

……

特点:该类量表主要测量的是选项之间简单的两两比较关系。要比较的事物的数量一般小于10,该类量表需指明单一的判断标准。

6、比较量表

举例:

与前期的教学方式相比,新的教学方式 (勾一个位置)、

好很多 大致相同 差很多

1 2 3 4 5

特点:比较量表一般用于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或其他事物之间的比较,这种量表不具备绝对标准,所有的评价都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做出的。比较量表不提供顺序的数据。项目的评分不是等级的构成。

7、线性的数值量表

举例:

在某课程中,下列列出的问题对你来说有多重要?

极端不重要 1 2 3 4 5 6 7极端重要

增加实践课的时间( )

改进教学方法( )

……

特点:线性量表测量的是认知和态度,格式清楚而直接。适用于需要在单一维度上排序评估性反应的情况。

8、语义差别量表

举例:

请在下面的每一行的空白处勾选,以表明你对技术课程的看法

不吸引人的 1 2 3 4 5 6 7 吸引人的

不必要的 1 2 3 4 5 6 7 必要的

抽象难懂的 1 2 3 4 5 6 7 易于理解的

……

特点:语义差别量表测量的是一个事物的多个角度,能够清晰有效地描绘表象。在设计量表的时候一般要求分数越高表示态度越积极,项目提供了等距水平的数据,每一条必须为形容词的相反的两极。项目的前后是随机的。语义差别量表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描述;只需要在量表的每端放置一个单词或短语。

9、形容词检查表

举例:

对于你的工作,你的感觉是:(在你认为对的后边的括号里打“√”)

容易的( ) 有趣的( )

重要的( ) 舒适的( )

危险的( ) 常规的( )

……

特点:形容词检查表考察的是被调查者如何看待某一个事物。所有的项目必须是形容词。形容词检查表最大的优点是简单、直接和经济;最大的缺点是产生的是两分的、名义水平的数据。

10、语义距离量表

举例:

从量表中选择一个数值,表明下面的每个词语或短语多么好的描述了你的工作:

完全不是 1 2 3 4 5 6 7完全是

容易的( ) 有趣的( )

重要的( ) 舒适的( )

危险的( ) 常规的( )

……

特点:语义距离量表与形容词检查表极其相似,但是语义距离量表体现了等距的数值关系。

11、固定总和量表

举例:

在最近10次上网的经历中,你使用下述产品的次数是多少?(请确保总数为10)

搜索引擎( ) 购物( )

看电影 ( ) 聊天( )

看新闻 ( ) 回答问卷( )

发邮件 ( ) 网络游戏( )

登陆网上银行( ) 其他(什么? )

特点:固定总和量表适用于获取一些资源或活动在多大比例上专用于几个可能选项的哪个是比较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该量表测量的是比例,而不是绝对的数值。在设计量表的时候必须明确说明总和是多少。

四、问卷的预试

完成问卷编制之后,并不能马上作为正式文件进行调查研究,需要经历试卷的预试过程,根据预试的结果对问卷进行再次修改优化,保留合适的题目,删除不合适的题目,提高调查的质量和效率。

在自编测验中,为了得知测验的可行性和适切性,常会分析测验的难度、鉴别度与诱答力。[4]计算出预测试卷的每个人的总分并排序,将前后的27%试卷定为高分组(PH)和低分组(PL)。然后算出高分组与低分组在每个试题上答对人数的百分比,根据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每个试题答对人数的百分比算出试题的难度与鉴别度。难度的公式为P=(PH PL)/2,鉴别度指数公式为D=PH-PL。难度P值的范围是(0,1),P值越接近于0表示个别试题的难度越高,P值越接近于1表示个别试题难度越低。鉴别度D的取值范围为(-1,1),当D为负值说明该试题不具备鉴别性,当鉴别度指标D为正值且数字越接近于1说明该试题的鉴别度越大,一般认为,D>0.3表示该试题的鉴别度较高。

预测的试题分析的一般过程为:(1)对每个测试题的每个选项进行计分,根据试题的具体内容和研究的需要进行正向计分或者反向计分。(2)对问卷进行排序和分组,在计算出所有问卷的成绩之后,按照成绩的总分对试卷进行排序和分组,将前后27%的问卷设置为高分组和低分组。(3)针对每一个试题,使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方法(本书第六章详细讲述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进行分析。把t检验的结果未达到显著水平的试题删除。

五、问卷法的优点与缺点

问卷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经济性。问卷法收集资料不受人数限制,尤其是发生在学校的问卷调查,往往易于得到支持,一个人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多至数千张的问卷调查任务。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网上问卷调查提供了更大的便捷。研究者仅需设置好问题之后,将问卷的网址公布出去或者发给特定人群就可以完成问卷调查,连印刷费、邮费都省了,极大地降低了研究的成本。问卷法增加了研究的便捷性。问卷调查为统计分析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格式化了的问题,可以让受调查者较为准确地理解研究者的意图,不受外人干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规避了访谈法的部分缺陷,结果往往相对真实可靠。

问卷法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当受调查者对问题不理解的时候,无法及时与研究者进行沟通,了解研究者的意图,从而造成了研究者无法得到确切的回答。问卷调查往往是一对多的,研究者或者发放问卷的人一般不能发现部分乱答题的回答者,这会降低部分问卷的回答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问卷法一般都是预先设计好的答案,得到其他答案的能力较差。

六、问卷法范例

西南大学周琴在《教师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发表的《免费师范生政策认知调查——以西南大学为个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西南大学2007级免费师范生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免费师范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认知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免费师范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持“基本认可”和“基本满意”的态度。调查同样发现,免费师范生的报考动机有功利化的倾向;免费师范生对政策的了解程度较低,存在认知误区;免费师范生对于政策所代表的公共意志与自身个体发展之间的冲突存在着顾虑。

该论文使用了问卷法进行了调研,其研究结果部分是这样论述的:

(二) 免费师范生的报考动机

关于免费师范生的报考动机,陕西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从关联性而言,免费师范生的三大报考动机依次是免费、实现教师理想、就业有保障。而从强弱而言,免费师范生报考动机依次是就业有保障、免费、实现教师理想。西南大学的另一项调查则表明: 经济因素是很多免费师范生报考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前景。而本次调查结果(见表1)显示,有37.3%的免费师范生报考动机是为了“免除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所占比例在五个选项中最高、这说明免费师范生报考动机受经济因素影响较大,带有一定的功利性。

教育研究法问卷(教育研究方法-问卷法)(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