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词和名词是两类不同的词: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状态的;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形容词一旦活用为名词,就不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状态,而是临时表示具有这种性质状态的人或事物。它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一般在句子里充当主语或宾语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且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在下列五个条件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一)形容词处于主语的位置,必活用为名词,因为形容词不能充当主语例如:

(1)春冬之时,则素绿潭,回倒影。(郦道元《三峡》)——在春冬季节,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2)是故益圣,益愚。(韩愈《师说》)——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前一个“圣”、“愚”处于主语的位置,用作名词。)

(3)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屈原列传》)——邪恶的小人危害了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朝廷容纳。(形容词“公”用在动词“害”之后作宾语,活用为名词)

(4)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诸葛亮《出师表》)——一定能使军队内部和谐融洽,好的差的都各得其所。(形容词“优劣”既作“得所”的主语又作动词“使”的宾语)

(5),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小的方面(句读)要学习大的方面(疑惑)却放弃,我看不出他们的高明之处。(形容词“小”“大”在句中分别充当“学”和“遗”的主语,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明”用在代词“其”的后面,受定语限制,活用为名词)

(6)木直中(zhòng)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zhòng)规。(《荀子·劝学》)——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烘烤,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的圆度合符圆规的要求。(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二)形容词充当动词的宾语,必活用为名词,因为形容词一般用作定语、状语,不能用作宾语,宾语往往由名词、代词充当例如:

(1),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可以:可以凭借。“可以”后省略了“之”。)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诸葛亮《诫子书》)——不内心恬淡就没有办法明确志向,不内心宁静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目标。(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固定结构,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无法。明,形作动,明确、坚定;或形使动,使······明确。)

(3)吾与汝毕力(《列子·愚公移山》)——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除(这两座)险峻的大山。(毕,形作动,用尽)

(4)《齐谐》者,者也。(《庄子·北冥有鱼》——《齐谐》是一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者……,……也”,判断句标志)

(5)(yǔ),讲信修睦。(《礼记·大道之行也》)——(人们)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贤,与:同“举”。修:培养)

(6)使有所终,有所用,有所长。(《礼记·大道之行也》)——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年幼的孩子可以健康地成长。(“壮”“幼”前省略动词“使”。)

(7)寓逆旅,主人日再食,鲜肥滋味之享。(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

(8)将军身(pī),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陈涉世家》)——将军亲自穿坚固的战甲锐利的兵器,讨伐无道的昏君,诛灭暴虐的秦王。(被,同“披”,穿)

(9)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应当鼓励和率领三军,向北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恢复汉朝的基业,返还旧日的都城(奖,鼓励。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庶,表示期望。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10)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诸葛亮《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都忠良诚实的人。(“此皆良实”,判断句)

(1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也。(韩愈《师说》)——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所以,用来······的。受:通“授”。“·····者,······也”,判断句的标志。)

(12)圣人之所以,愚人之所以,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圣人能成为圣人,愚人却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样吧!

(13)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到郊野去的人,只需一日之粮就可以往返,(回来时)肚子还是饱饱的。(适:动词,往。莽苍:郊野景象。此处指近郊。三餐:三顿饭,指一天。反:通“返”,返回。果然;很饱的样子。)

(14)凡故老(李密《陈情表》)凡是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在,动词,在于)

(三)形容词充当介词的宾语,必活用为名词。因为形容词不能作介词宾语。例如:

(1)(wèi)肥甘不足于口,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为了好吃的东西不够吃吗?轻暖的衣服不够穿吗?(形容词“肥甘”“轻暖”又分别作“不足于口”“不足于体”的主语)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yǘ)。(韩愈《师说》)——(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觉得近于奉承。(形容词“卑”“盛”作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四)形容词受定语限制,必活用为名词,因为定语只修饰限制名词。因此,这个形容词前常有代词“”或结构助词“”或数词作定语标志例如:

(1)择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他的缺点就改正。(从,跟从。前一个“之”,指代“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后一个“之”指代“不善者”,缺点。)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者。(陶弘景《答谢中书》)——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绮丽的景色的人了。(与,参与,文中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也。(《礼记·虽有嘉肴》)——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虽,虽然,即使。)

(4)蚓无爪牙筋骨(《荀子·劝学》)——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利,指锐利的器官;强,指强健的肢体。)

(5)宾客尽东南(王勃《滕王阁序》)——宾客和主人都是东南地区的杰出人才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经过,(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这对您并没有害处。(形容词“乏困”活用为名词:①充当动词“共(同“供”,供给)”的宾语;②用在代词“其”的后面,受定语限制。动词“害”,紧跟在“所”后面,活用为名词。行李,出使的人,使者。)

(7)秦孝公据崤函。(贾谊《过秦论》)——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

(8)愿陛下矜悯诚,听臣微志。(李密《陈情表》)——希望陛下怜悯我愚拙的诚心,成全我微薄的心愿。(形容词“诚”受定语“愚”限制,活用为名词。)

(9)美具,难并。(《滕王阁序》)——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件好事同时具备;圣主、嘉宾,两种难得的人欢聚一堂。(也可以说形容词“美”“难”充当主語,活用为名词)

(10)百花长而各去短。(〈芙蕖〉)——(荷花)兼有各种花卉长处,却没有各种花卉短处。(也可以说,“长”“短”充当动词“兼”的宾语,活用为名词)

(五)形容词和介词“”组成介词结构,活用为名词。因为介词“于”一般只与后面的名词或者名词短语组成介词结构。

(1)或脱身而逃,不能容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有的人脱身而逃,不能远近的人收留。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然而世上的奇特雄伟、瑰丽怪异、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就险要僻远的地方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四个字(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条件及翻译)(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