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好功能,是应该的;推出烂功能,就得挨骂。
因为“拿出来卖”的产品,人们对你的期待只有俩字——完美。当然,在满足用户期待的同时,微信也赚得盆满钵满。换句话说,有一些“骂”声,说明微信的关注度依然很高。不信你看有人去关注罗永浩之前做的“聊天宝”和王欣做的“马桶MT”吗?
对于多数微信用户来说,社交(微信聊天)、支付(微信支付)、资讯(微信公众号),这三块可能是最有用的几大功能,也是对过往具备同类功能的生活方式的替代。
以微信聊天来说,没有它之前,很多人办公用QQ、紧急时用打手机;没有QQ之前,可能用得还是座机;而没有座机之前,用的是写信和电报。如果看过《从雀起乡到烛镇》之类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年代英剧,就会知道在一百多年前,一封手写信所包含的信息,甚至会影响一个家庭的命运。比如说,一封录取offer的信件,如果应聘者没能及时收到,那错过可能就是一辈子。
而一百多年后,以微信为主的社交软件在中国的兴起,可以让我在采访人在美国、人在德国的专家时,点击一下微信语音就能实现。
再以微信支付为例,这一功能完全是被人们对于微信聊天的依赖性建立起来的。支付宝的支付功能用的人也很多,但是人们很少用它做日常聊天。而微信支付和微信聊天的粘性非常大。一到过年发红包,各种红包封面的流行,也说明其对于日常生活渗透之深。
再以微信公众号为例,诚然抖音等短视频应用的兴起,导致公众号打开率普遍不如以前,但绝不是没落。就好比,你也许是一位资深抖音用户,但依然喜欢到知乎看一些在其他平台看不到的相对稀缺的内容。公众号也是,虽然不是绝对稀缺,但是以获取一场北京疫情发布会的全部信息为例,花一小时甚至更久看完全程直播、和只阅读公众号的图文信息,肯定是图文信息更省事。不信以阅读一篇上学时人人都要背诵的《岳阳楼记》做个测试,就会发现一般来说,朗诵耗时是默读耗时的好几倍。
微信的崛起之一,的确依赖腾讯流量池的天然扶持。没有腾讯,是否能做起来微信?还真不好说。但是,最近几年的微信新功能中,相信产品经理听到了用户关切,比如PC版微信也可以加好友、PC版也可以看朋友圈、以及看视频号直播等。
至于说有些“陈年老痛点”,比如语音没有进度条、朋友圈共同好友点赞都能看到等,或许是因为就算没有这俩功能,也不会导致用户流失?
这几年微信为了留住用户,增加了不少社交属性的新功能,比如你关注一个公众号之后,如果你的好友中,也有关注这个公众号的人,那就会显示有多少人关注了该公众号。
图 | 共同好友关注的公众号(来源:人民日报公众号截图)
再以视频号为例,可以看到和你一样都看过该视频的具体好友是谁。因此,在流量焦虑、用户注意力极度分散的当下,张小龙的优先级需求或许是如何“留客”。
当然了,不可能每一个功能都赤裸裸地只为了留下你。其他能让微信用起来更便捷、更有趣的功能还是要有的:比如,语音可以转文字,而且转出来的文字比前几年更准确;再比如,目前在手机上单独发某一个微信表情包的时候,以“死亡微笑”表情包为例,刚发出来时它的眼睛和嘴巴是会动的,不见得人人都喜欢该功能,但总之增加了趣味性。
之前,微信推出一个只活了几天的功能,就是假如你的真名叫“张三”,我私下给你的备注是“灰太狼”,那么当我在群里艾特你时,紧跟在“@”后面的不是“张三”,而是我给你的备注“灰太狼”。那你说,张三真的看到了,是不是没准会不开心呢?
所以,此次推出手机温度控制功能,真是推广不下去,用户也不爱用,小龙把它下架了也不是没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