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董加固 文/图

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造成土耳其和叙利亚两国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发生后,泉州蓝天救援队和晋江蓝天救援队确定了第一批由苏国顺、杜晓航、吴加克、郭辉耀、冉小德、林志阳组成的6人小队前往土耳其进行国际救援。2月7日晚,他们抵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集结,随后与国内其他救援队员一起包机前往灾区。8日,经过数十小时的飞行,泉州6名救援队员顺利抵达土耳其。

土耳其蓝天救援队员驰援家乡(泉州6名救援队员火速驰援土耳其)(1)

泉州6名救援队员与国内其他救援队员,于8日抵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

“我们是当地时间(8日)下午2点25分,到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北京时间2月8日晚7时35分,记者联系上驰援土耳其的泉州蓝天救援队队长苏国顺。电话那头,信号时好时坏,苏国顺告诉记者,当地的天气状况比较恶劣,气温在零下2至3摄氏度。通过飞机外置摄像头的视频画面,记者可以看到伊斯坦布尔机场附近地面的天气情况,一片白雪皑皑。

土耳其蓝天救援队员驰援家乡(泉州6名救援队员火速驰援土耳其)(2)

苏国顺在泉州动车站出发前往土耳其

“寒冷天气会给救援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不过,我们已做好准备,出发前已了解当地的气候情况,而且队员们都不是第一次参加大型救灾,都有丰富的经验,有信心完成好任务。”苏国顺说道,到达土耳其后,他们将根据现场统一调度安排,分组分工,做灾情评估、救援方案等,及时开展救援等工作。

土耳其蓝天救援队员驰援家乡(泉州6名救援队员火速驰援土耳其)(3)

泉州6名救援队员,8日抵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

土耳其蓝天救援队员驰援家乡(泉州6名救援队员火速驰援土耳其)(4)

救援队员正在登机

北京时间21:33,记者了解到,救援队员已登机准备前往离震区最近的阿达纳机场,再乘坐大巴去往灾区。

连夜集结出发,经过专业地震救援培训

“6日晚名单确认后,我们6人就连夜准备个人防护装备、物资。”苏国顺告诉记者,这是他首次参加国际救援,救援现场充满了未知,他们与土耳其当地华人联系,尽可能多地了解现场情况。此外,由于当地的气候环境与国内相差较大,他们抵达土耳其前,就进行了一些针对性的补给保障,包括个人装备、救援器材、饮食等,“保暖衣帽、手套、护目镜、睡袋、帐篷、照明、药品等都准备齐全了。救援设备,包括卫星电话、生命探测仪、专业破拆装置等也备好了”。

土耳其蓝天救援队员驰援家乡(泉州6名救援队员火速驰援土耳其)(5)

队伍前是队长杜晓航,队列从左至右是吴加克 、郭辉耀 、冉小德 、林志阳

据了解,此次国际救援要求较高:需要50岁以内,身体健康,有大型城市搜索救援经验,有相关的地震救援证书;同时,由于参与救援的时间可能比较长,护照也要在有效期内。泉州此次派出的6名队员,苏国顺为泉州蓝天救援队的队长,其余5人为晋江蓝天救援队的成员。他们都有在中国地震救援中心经过专业的地震救援培训,曾多次参与国内的救援任务,救援经验丰富。相信他们能够与各地的救援人员一起,顺利完成救援任务。

按照“先搜再救”标准,救援行动正有序展开

记者了解到,当前,土耳其地震灾区大量建筑倒塌,楼房夷为平地,风雪侵袭、余震不断,救援工作面临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科学施救、安全救援,才能解救更多的人,挽救更多的生命。连日来,包括福建省内多支蓝天救援队伍,都携带了专业破拆工具、热成像仪器、无人机、生命探测仪、卫星电话等救援设备,出发奔赴土耳其地震灾区参与救援。针对救援工作,队伍将分模块分阶段,按照联合国救援“先搜再救”的标准,先进行危险品检测,再进行人员探测与营救。此外,在中国救援队到达土耳其后,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将协助救援队推进同土耳其政府之间的联络与对接。办完必要的手续后,救援队将由土耳其政府派至指定地点参与救灾。

福建省蓝天救援防灾减灾中心总队长陈素珍介绍,他们已经建了好几个与土耳其当地华侨实时沟通的救援群,确保救援行动的畅通,还联系了当地的翻译等。蓝天救援队也做出了详细的预案来防止意外发生,在启动救援之前,联合了土耳其当地的救援队伍和华侨志愿者,来保证救援工作能够更好地展开。

据了解,地震发生后,土耳其华人社区也第一时间发起了援助行动。有领事协助志愿者团队、华人华侨、中资企业向受灾同胞施以援手,就近为他们提供住宿。土耳其各地侨团、华人华侨也纷纷组织赈灾活动,为受灾地区筹集急需的救援物资,运往灾区附近或土耳其政府指定地点。

编辑:陈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