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五月节、龙舟节或浴兰节,最初为我国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沿传千年,兴盛于今,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戴香包、插艾叶、赛龙舟,家家团聚,欢庆佳节。

了解和端午节有关的三个习俗(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1)

说到端午一定离不开诗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部《离骚》诉不尽的家国情怀。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因秦军攻破楚,不忍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当地百姓闻讯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捞救,却未见尸体,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纷纷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世就有了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的习俗,端午节也成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了解和端午节有关的三个习俗(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2)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也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三天小长假,或携亲伴友外出游玩,或阖家团聚共享天伦,总少不了那粽叶艾草满堂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