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喔喔——”公鸡嘹亮的声音穿透微亮的天幕,划分开了黑昼与白日。
大多数人都还沉浸在梦乡睡得香甜;偶尔有被这声音吵醒的,也是换个姿势把头埋进被子继续做未完的梦。
在某个小院里,一个青年被鸡鸣声吵醒,他叫醒了同伴,急急忙忙地穿衣,而后两人一起来到了院子里舞剑。
这是闻鸡起舞的故事,很多人都很熟悉。故事中的主角,一个叫祖逖,另一个叫刘琨。
但是,为什么祖逖要这么早起来舞剑呢?难道是他深谙“卷王”的真谛?
一、祖逖条件
想要知道祖逖为什么这么卷,首先要了解他和他所处的时代。
先来看祖逖的出身。
他的出身并不普通。从闻鸡起舞的故事里就可以看出,祖逖能读书还能学习剑术。在古代,除了某些特殊情况,能培养出文武双全人才的家庭家底必然丰厚。
事实上也是如此,祖逖出生于官宦之家。他的父亲祖武是晋王的掾,还是太守。
掾是什么?大概就是副手、得力属下这类。太守又叫郡守。汉朝实行郡县制,郡就相当于现在的省。粗略换算下,祖武不仅是省长,还是晋王的得力助手。
祖逖出身于这样的家庭,可以说是处于当时社会的顶尖阶层了。照这样看来,他没必要当“卷王”,“啃老”都够他舒舒服服当个纨绔了。
巧了,祖逖一开始也是朝着成为家族里的“吉祥物”这条路走的。
根据《晋书》中的记载,祖逖年少时不修礼仪,十四五岁时还没怎么读书。当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管着他的是几个哥哥。
哥哥们都很忧虑——全家都是学霸的家里,出了一个乐天派的学渣。好好的聪明弟弟,眼看着要毁在他们手上了。
可以发现,早年间,祖逖的学问只能说是一般水平。
连哥哥们的督促都不管用,那又是什么让他从一个快乐的纨绔变成古代“卷王”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祖逖所处的时代了。
祖逖所在的时代是晋朝。晋朝前面是著名的三国时期,是乱世。
晋朝分西晋和东晋。西晋是古代难得的大一统时期。
后来,西晋被匈奴人所灭,皇室南迁至江南一带,定都江苏南京,史称东晋。(这样的操作大家熟悉一点的就是后世的宋朝,北宋和南宋也是相似的情况)
祖逖正好就处于两晋的交汇时期。早年的他快乐自在,父亲兄长为他挡住了外界的纷扰。而随着西晋形势的变化,脱离幼年的他逐渐意识到了平日安稳生活背后的真相。
当时的西晋内忧外患严重。
在内,此时造成西晋灭亡的八王之乱已经显现端倪,皇室内部十分混乱。各个郡县、大大小小的官员,就不得不被卷入其中,成为势力角逐的棋子。
在外,西晋受到来自少数民族的强力入侵,自身抵御能力不强。
祖逖虽然不爱看书,但是他非常聪明,能够从外界的变化中推测一二。且他又出身于官宦世家,兄长们也处于官场,家中消息比较灵通。因此,他多多少少是知道当时的情况的。
祖逖觉得自己这个纨绔当不下去了。
在盛世当纨绔对于世家子弟来说比较简单,只要不给家族惹事不在家族内部作死,那是能开开心心一辈子躺平的。但是在乱世当个纨绔,就颇有些不知死活。
于是祖逖奋起直追,开启了卷王之路。他不仅自己卷,还带着最要好的小伙伴刘琨一起卷。
随着西晋形势的越发紧张,祖逖和刘琨也卷得越来越厉害。于是就有了流传千古的闻鸡起舞的故事。
二、成就和北伐开局闻鸡起舞的成语故事在讲述祖逖如何努力之后就戛然而止。
那么祖逖究竟卷成功了吗?他是否有所成就呢?
祖逖自身条件比较优越,他有聪慧的大脑,还有坚定的毅力和决心,家族中也能提供不少的资源。凭借着这些,祖逖赶超了学习进度,以自身的才华获得了人们的称赞。
当然,光有称赞显得说服力不是很强。
有人可能会疑惑:古代的权贵买点名声很难操作吗?现在不是还有明星买热搜吗?这怎么能说明他真的学习成绩呢?
那么下面的成绩就很难让人不认同他的优秀。
史书记载,在八王之乱时,祖逖“辟齐王冏大司马掾、长沙王乂骠骑祭酒,转主簿,累迁太子中舍人、豫章王从事中郎”“从惠帝北伐……关东诸侯范阳王虓、高密王略、平昌公模等竞召之……东海王越以逖为典兵参军、济阴太守……”
祖逖先后在多个王手下任职,且阵营频繁转换。
在讲究忠君思想的封建社会,祖逖能做到频繁“跳槽”后还被“老板们”争抢,足以说明他的才能出众,瑕不掩瑜——只要他为哪方做事,哪方就能获得极大利益。
可以说,祖逖成功地后来居上了,他的内卷非常有效。
不过,他的成就不止于此。
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祖逖接下来的剧本就很好推算:一路升职,向着权力中心进发,最后成为高官或者是下一任皇帝倚重的“遗老”。
但是,祖逖偏偏生活在了西晋末期。他不得不看着国土沦丧,与存留下的皇室一路南迁。
任何一个爱国的仁人志士都不会眼看着旧国破灭而自身安居一隅。祖逖也是这样,他的胸中满是收复国土的豪情壮志。
但是晋元帝司马睿却不这么想,也许是怕了入侵的少数民族,也许是江南让他沉醉,总之他不想北上夺回领土。
祖逖一开始劝谏晋元帝,没有什么显著效果。后来,他干脆主动请缨,自荐为北伐的统帅。
晋元帝不想去北伐,但是他又不能直接拒绝。晋朝刚刚失去北方的领土,群情激愤。这个时候,他怎么敢说自己就想躺平,当“一条南方的咸鱼”呢?
于是景元帝想了一个损招。
表面上,晋元帝答应了祖逖的请求,封他做奋威将军、豫州刺史.
实际上,晋元帝给了祖逖堪称苛刻的资源:一千个士兵、三千匹布帛。晋元帝想要让祖逖知难而退,或者干脆永远留在北伐的路上。
西晋拥有整个王朝的物资尚且南逃,如今给到祖逖的资源就像是再开玩笑。只有士兵和布帛怎么可能去战场?
士兵没有铠甲和武器怎么打?晋元帝表示让祖逖自己解决。
士兵不够怎么办?晋元帝又表示他已经尽力了,想要更多的士兵祖逖就自行招募。
这简直就是地狱难度。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这条件,如果换成现在战争游戏的初始设置,怕是隔壁游戏的玩家都得凑过来骂一句策划。
这样的条件下,怎么才能北伐收复旧土呢?
三、遗恨北伐祖逖对北伐有着无可比拟的决心,这些困难都阻挡不住他的脚步。
祖逖带上了宗族里的有志之士和跟随他的部曲,他们一路渡江北上。
到了长江的另一边后,他不是带着这一群人就去和敌军殊死搏斗,而是在长江附近驻扎了下来。在这里,祖逖一边打造兵器,一边招兵买马。
很快,兵器就准备好了,士兵也招募到了两千多名。人手和武器有所缓解。
如果大家在看文的时候细心计算,就会发现,虽然祖逖为招募士兵花了很大的力气,也找到了一定的人。
但是,相对于大家在书本上或者影视剧里看到的军队人数,祖逖的这只队伍还是稍显单薄。
因此,除去晋朝和他自身所带的光环,他的队伍其实是比较弱小的。招不够人怎么办?
祖逖根据北方的形势调整战略,他选择各个坞堡交好,团结这部分力量共同抵御当时北方的大势力——石勒(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开国皇帝)。
在坞堡主们的协助下,祖逖先后收复了谯城、故城等地,威震中原。原先整体实力强于祖逖的石勒这时不敢窥伺黄河以南地区,还骗人修葺了祖逖母亲的坟墓。
祖逖的北上之路前景一片光明,甚至连完全收复故土都有了一丝希望。他摩拳擦掌,就等着越过黄河,重拾晋朝荣光。
祖逖的名声早已传遍整个晋朝,声名赫赫,这样的威望甚至一度盖过了东晋的皇帝。在这样的乱世中,皇帝为了稳住自己的皇位,任命了戴若思作为都督来管束祖逖。
祖逖心中很是不平,他为了收复失地不辞辛苦,结果皇帝在背后给他捅刀。
对祖逖不满的不止皇帝,还有朝中的大臣。权臣王敦、刘隗等人在皇帝面前进谗言,前方百计阻碍祖逖的北伐。
祖逖被这群“猪队友”被刺,又是难过又是愤怒,生了重病。之后不久,祖逖就因病去世了。
之前他无限憧憬的梦想——越过黄河重回故土,最终成了他此生永远追逐不到的梦。
祖逖从一个纨绔到“内卷”再到成为晋朝名将。除却外界因素,祖逖的成功离不开他的自我“内卷”——信念坚定、目标明确、出于自我。
相比较一些社会上只为体现“卷”而出现的莫名其妙规定——不许准点打卡、开会一上午工作一小时……祖逖这样高效率的卷或许更值得我们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