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象征,也是一座城市的集体文化记忆。它是我们与古代文明连接的纽带,是我们开启历史之门的钥匙。就在前几年,博物馆好像还是“老学究”和搞学问的人才会去的地方,留下一种年轻人和博物馆越来越疏远的印象。

三十多家博物馆国宝齐聚(国际博物馆日原来)(1)

然而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

这两年在年轻人中流行起了“博物馆热”,就拿现在最“网红”的故宫来说,不久前,故宫博物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的年接待观众量首次突破了1700万人次,30岁以下的年轻观众占了4成。

三十多家博物馆国宝齐聚(国际博物馆日原来)(2)

越来越多的人把逛博物馆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将博物馆当成了一个社交场所,然而对于博物馆是如何陈列展品、布置展览,当中的馆藏器物又是如何定名字、分类别却是知之甚少。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就让我们跟着《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的作者,同时也是从事多年名物研究的专家——扬之水,来了解“国宝是如何诞生与定名”的吧。

01

“读图时代”的幸运

三十多家博物馆国宝齐聚(国际博物馆日原来)(3)

无锡博物馆举办“色·艺之美:江阴市博物馆藏金银器物精品展” 二〇一六年十月七日 摄于展厅

虽然近年开展的“大众考古”为大家提供了了解考古实践的机会,但能够前往考古现场的“大众”实际上仍是“小众”。博物馆则不然,它不像考古现场那样不得不有诸多限制,并且还提供了免费开放、允许拍照的条件,因此走进博物馆的真正是大众。“读图时代”,这是我们特有的幸福。当然,“读图时代”对于学者来说,不是唯一的窗口,而只是增添了一条治学路径,增加了一种思考方式,使得看展览也成为一项治学方法,我把它称作“读物”。

好比欣赏一首诗,吾人总是先要知道诗里的典故:故典、新典,典故用在这里的意思,然后是整首诗的意思。面对器物,也可以像读诗那样,看它的造型,纹样,设计构思的来源,找回它在当日生活中的名称,复原它在历史场景中的样态,在名与物的对应或不对应中抉发演变线索的关键。

沈从文从小说创作转向文物研究,虽然有着特殊的原因,但从文物与文学的关系来说,这种转变其实也很自然。近年大学建立了博物馆学,不知道学习科目是怎样的,我想象中,应该是围绕“博物”二字:工艺、科技、植物、动物,风土人情,而这些门类也都与文学有关。“文物”与“文学”,两个词组都有一个“文” 字,“文”本身即有多解,“文”与“物”组合,“文”与“学”组合,又有多解。我关注比较多的是“文心”,小说诗歌戏曲的创作是“文心”,“物”的设计制作同样也是“文心”,本来二者是文心相通的, 只是时过境迁,二者分离,因此必要想办法重新拼合。

近年博物馆的兴盛发达,博物馆人员构成的改变,博物馆的开放形式以及展陈方式的变化,都为我们提供了打通“文”与“物” 的方便。这一从未有过的条件如果不去充分利用,就太可惜了。本书副标题作“博物馆参观记”,便意在强调所获新知的主要来源。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近年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在博物馆里我们老两口常常会与朋友相遇,可见采取这一生活方式的远不止我们一家。

常常在博物馆门前看到挂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子, 爱国主义包括的内容应该很丰富,简单说是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了解。在书本上看不到的知识,到博物馆去看,—博物馆自然要有这样的担当,即利用直观的优势,为观众提供准确可靠的知识。

02

关于定名与相知

三十多家博物馆国宝齐聚(国际博物馆日原来)(4)

收在这里的一组文章,都是近年国内外博物馆参观所见与所得。定名与相知,原是我为自己的研究所制定的目标,在这里也可以作为观展的总结。某物叫什么名字?什么用途?这是自我提问,也是我最常面对的来自朋友的提问。对自己而言,这是观展收获,另一方面,这部分内容也多为博物馆即时采用,因此由个人的心得而直接成为公共知识。这是很教人感觉欣慰的,为此付出的万千艰辛,算是得到了最高的回报。

《文心雕龙·史传篇》第一节说:“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刘勰的时代,欲接通古今,惟有文献一途。然而现代考古学的创立以及逐步走向成熟,却为我们走进古代世界揭示了更多的可能,也完全有条件使几乎被遗忘的名物学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今天的“名物研究”,就研究对象而言,与“古”原是一脉相承, 我把它定义为研究与典章制度风俗习惯有关的各种器物的名称和用途。它所面对的是文物:传世的,出土的。必要解决的是两项:第一是定名,第二是相知。

定名与相知的具体内容,近二十年来我在很多场合都有过相同的表述。

关于定名,我以为,对“物”,亦即历史文化遗存的认识,便是从命名开始。当然所谓“定名”不是根据当代知识来命名,而是依据包括铭文等在内的各种古代文字材料和包括绘画、雕刻等在内的各种古代图像材料,来确定器物原有的名称。这个名称多半是当时的语言系统中一个稳定的最小单位,这里正包含着一个历史时段中的集体记忆。而由名称的产生与变化便可以触摸到日常生活史乃至社会生活史的若干发展脉络。

所谓“相知”,即在定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某器某物在当日的用途与功能,亦即名与物的还原。我的理想是用名物研究建构一个新的叙事系统,此中包含着文学、历史、文物、考古等学科的打通,一面是在社会生活史的背景下对诗中“物”的推源溯流;一面是抉发“物”中折射出来的文心文事。希望用这种方法使自己能够在“诗” 与“物”之间往来游走,在文学、艺术、历史、考古等领域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一个特殊的角度重温古典。对我来说,这样的考证过程永远有着求解的诱惑力,因此总是令人充满激情。

总之,定名与相知,这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可以说,定名是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 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我把它作为研究的目标,也用它来检验自己的成绩,同时更希望读者也用这个标准来检验我的著述。至于这一工作的意义,我只能辗转引用老友李旻来信中所引述的一段他人对他人的评价:“西哲阿冈本(Agamben)说‘名物是思想诗意的瞬间’,大致如此吧。看见研究道教的吴真说,薛爱华的诸多研究,都令人信服地表明:表面上,名物似乎只关乎人类的日常生活,无足轻重,而实质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名物无声却又具体而微地说明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承载着诸多文化史、精神史与制度史的意义。”

丁酉白露据旧文增删而成

三十多家博物馆国宝齐聚(国际博物馆日原来)(5)

《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

著者:扬之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名与相知”,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断重复的词,“定名”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

本书十一篇文章均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或花结绶带,或家居用器……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引领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繁华”世界,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于纸上。

延伸:关于博物圈你还能阅读到这些

三十多家博物馆国宝齐聚(国际博物馆日原来)(6)

《古艳遇》

柳向春 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古艳遇》为上海博物馆研究员柳向春近年研究古代书画、藏书善本及文人名士的文章合集。精选的二十六篇文章包括古代书画名家的奇闻轶事,如黄庭坚的禅宗思想与《华严疏卷》的关系,《渔庄秋霁图》真伪藏品的鉴别;古籍善本的鉴赏与流转过程,如《星凤楼帖》的版本考据,雷峰塔藏经的考证;近代文化学者、文献学家的人生轨迹,如徐森玉先生与友人的书信往来,王欣夫先生的生活片段;古代文献的学术漫谈,如对《老子》里“拱璧”一词的试析,《论语》的得名问题,“乌衣”的词义变化等。书中还收录了许多珍贵的上海博物馆馆藏书画、古籍善本图片,精心编排,可作为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入门书籍。

三十多家博物馆国宝齐聚(国际博物馆日原来)(7)

《春水集》

李军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春水集》是作者从事博物馆工作以来的学术散文集,主要内容为清代、民国以来学林掌故以及著名学人的生平、往事,涉及人物有康有为、章太炎、王国维、胡适、陈寅恪、李叔同、叶恭绰、周作人、谢无量、张大千、钱锺书、吕思勉、陈梦家、顾廷龙等,文章或补充鲜为人知的人生细节,或揭示罕见的文献资料,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春水集》为“煮雨文丛”第三辑最后出之一种。“煮雨文丛”第三辑延续了前两辑“具有文化含量的闲雅书系”的定位,辑录陈子善《一瞥集:港澳文学杂谈》、沈津《书海扬舲录》、张伟《纸边闲草》、柳向春《古艳遇》、李军《春水集》等5种作品,皆为名家有文化含量的精文随笔,涉及书话、古籍、古画、古玩、文史、学界名人等内容,配插精美历史照片,文图并茂,阅读轻松,有助于增长见识,提升文化品位。

《敦煌:众人受到召唤》

《生活月刊》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和2013年,《生活》杂志的采编团队几次前往敦煌、兰州等地,对几代“敦煌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采访。这本书是4年多追踪历程的结集,将呈现一场冥冥之中的相遇——一座洞窟与一个(群)人的相遇,千年佛国与数十载人生的相遇。莫高窟与她的守望者们,在荒漠中相互召唤并彼此守候。他们的守护延长了莫高窟的生命,而在敦煌,他们也找到自我,找到艺术、文化乃至人生的新路。

《敦煌:众人受到召唤》为四色图文书,既有敦煌研究院提供的珍贵图片,又有《生活》摄影师实地拍摄的图片,精美、大气、有意境,富含人文张力和表现力。

◆ 每日福利时间

三十多家博物馆国宝齐聚(国际博物馆日原来)(8)

近期热文回顾

三十多家博物馆国宝齐聚(国际博物馆日原来)(9)

三十多家博物馆国宝齐聚(国际博物馆日原来)(10)

三十多家博物馆国宝齐聚(国际博物馆日原来)(11)

三十多家博物馆国宝齐聚(国际博物馆日原来)(12)

-END-

编辑丨廖茹画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393次推送

如需转载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 bbtst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