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在1940年代,大后方重庆各处都被战火包围,唯有重庆附近的“树华农场”犹如乱世桃源,优美的自然风景,家禽家畜和各类农作物都生长得极好。

问题不是问题,如何解决才是问题读后感(不成问题的问题观后感)(1)

老舍小说改编,范伟奉献出2016年华语电影的最佳表演,一个看似务实稳重的大家长,在波涛汹涌的环境下独善其身八面玲珑,而丁务源处事哲学之诡谲奸诈完全不表,你只有在风浪过后细品才能恍然大悟2个多小时的黑白画面,很有哲学纪录片的感觉,如沐春风细细品味之后,我觉得这部电影其实讲述了男公关的八面玲珑《不成问题的问题》这部电影很好地浓缩了职场、官场的处事哲学,也就是男一号丁务源的处事哲学:上找靠山,下拉圈子,排挤对手,私利为先——而这一切,都是披着人情的外衣在进行。即:人情是手段,私利是目的;目的达不到,人情即可抛以丁务源为代表的,以“生存”为第一要义的小有权力的中下层群体。他们可以待在任何地方,只要自己的生活过得去,做什么是无所谓的。他们不会损大益,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某一些蝇头小利,他们处事圆滑世故,对上恭敬,对下拉拢,虽在一定程度上剥削了下层工人,但用其他方式找补回来,比如纵容工人偷鸡蛋,卖猪菜。这种人可以使所在环境里可以保持表面一片祥和,处于其底层利益链条的较顶端,地位十分稳固,但实际上并无作为;当然更不可忽视的就是底层的工人们,他们好吃懒做,上司如何与他们无关,农场收益如何,与他们无关,上司下命令,他们“要得”,上司的朋友提建议,他们“要得”,上司换了,要求大家勤奋,那就低头干活。可是你要辞掉我,那不可以。可是他们没办法,于是他们拉帮结派找“靠山”,丁主任回来丁主任帮他们说话,丁主任不回来,那就拉拢新主任老婆吹枕边风,能留下来就什么都好说。

丁主任人胖,面善,人情练达。上会俸迎老板,讨好太太各董事的家属,下会笼络员工,对员工损公肥私的行为睁一眼闭一眼,甚至鼓励。操着各路方言和各路人马交际应酬,殷勤倍至,如沐春风。反正大家都说好,不过至于农村的收益嘛,还是老样子,因为他压根不在管理上下硬功夫。

问题不是问题,如何解决才是问题读后感(不成问题的问题观后感)(2)

至上而下的所有人考虑问题的方式都颇为玩味。董事之间其实存在博弈,丁主任身后站的是三太太的老公,尤主任和财务的背后是佟老板。而三太太老公和佟老板之间的纵横捭阖好像只为谁能真正控制这个农场,并不真的关心农场的发展和盈利,只要主政的是自己人就行,至于能力问题好像并不重要。而那些手下的员工,沉默的大多数,皆是混日子的存在。丁盘剥他们,他们就偷农场的东西去卖,堤内损失堤外补,只要还有口饭吃就无所,没有人愤怒和质疑丁的潜规则,更把损害农场利益当成理所应当,倒是尤因为要除旧革新砸了他们的饭碗而群起攻之,欲除之而后快。至于那些太太小姐们,得了丁的好处,最多也只问问今年的分红怎么还是那么少而不作深究,至于那个姓秦骗子,更是因丁懒怠倦漫式作为的趁虚而入之人,只为骗吃骗喝,农场死活关他屁事,要赶他走的尤才是眼中钉肉中刺。

中国人太在乎人情,太在乎人际关系,太在乎面子的文化氛围往往让丁主任这种情商满满谙熟人性却不理正务的人游刃有余,却总让尤主任这样真抓实干的革新派折戟沉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