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宗笑我

 怀念了许久日子想写的题目,终于在今日写出,我的意志还可以说是有坚决的。 

 不过,觉得非常遗憾的,是对于关剧在此里我只限定一出《古城会》来写,如果不限定出数,关剧的戏似《华容道》《过五关》,以及《水淹七军》等都要写进去,当然,这样我的能力也怕对付不了,本刊的主持者张古愚先生对于关剧很有研究,他已发表过一篇文字,将来我相信当有更充足,更丰富的对于关剧的文字发表的,此外,家兄(本刊笔名为大蔚宗先谦)对于关剧也具心得,以后我当促其写一篇,如果读者高兴看的话。 

 同时,在此斩蔡阳为止到仅仅是古城会,不带训弟,这一点也须声明的。 

 大概是“挂印封金辞曹相”这一句词,关公在后台倒板唱毕,龙套皇嫂等过场,关公穿绿靠在四系头锣鼓中出场一亮,接着趟马。

京剧关公一角名声大振(说京剧关公戏古城会)(1)

李洪春之《古城会》

 最后到九龙口过去的地方,将左足跨过右足去,身体一斜,左手捋住髯口,右手平举把马鞭倒举作这一个身段,胡琴原板过门:

京剧关公一角名声大振(说京剧关公戏古城会)(2)

 完唱:“披星戴月路途忙”,接着场面起长锤锣鼓,关公将左手一举,脸往右斜一个交代,龙套走。

 跄且对且……关公到中间,将马鞭子往外一甩,马上回转往里走,这里的锣鼓是:(龙东)对……跄一且对跄——吉吉跄,这鼓板吉吉的声可以说是一种交代,所以在这吉吉中你要预备,那就是一手将髯口往里端住,一手将马鞭再往外一甩,让它头往下作勒马形,在“跄”一声中跟头往外,作全神贯注的神情唱:“被困在曹营拾二年”,关公扯四门,一直唱到最后一句,“前道不走为那桩?”念白:“前道为何不走,打道松林”,林字带一点鼻音,人马打道松林之后,两位皇嫂在后帐休息,马立里前去见张飞,关公念下场诗“……今日古城又团圆”下。

 马童见张飞后第三场关公上,念上场诗:“柳林春试马,虎帐夜谈兵”,坐下后,姿势斜一点,马童来,关公说:“马童!你曾见过你家三爷,你家三爷可说些什么?”马童说到“……前后皆……”,关公说:“三弟还是这等的倔强,别人不知,尔还不晓你二爷的苦处”,将髯口一托,侧坐,念“二爷”的“二”字可以将音拖一点长,嗓子哑苍一点,最好。

京剧关公一角名声大振(说京剧关公戏古城会)(3)

程永龙之《古城会》

 “马童!与爷带马!”劲要足,内行所谓:老爷戏就是那个架子!自然在一切关剧中都应该遵守的,当时关公往后站,脱去风帽衣,两手执着靠排子,旋转一亮跑到台中,跟马童走一圈,再跑台中,右足往上一抬,右手亦向上举手背往外,即随马童往后退,再前,呛呛呛三声,才拿马鞭作上马姿势后,再跟马童往台绕一圈到台中,将马鞭打右靴,作上马形,转身再将马鞭打右靴后,把马鞭摔几个转身,拿回,将马鞭斜搁着右臂上,同时左足向里跨一步,左手也如右手的姿势作两手勒马的神情,锣鼓是看你身段的尺寸,跟你呛……的打几声,最后呛的一声,就是你作勒马身叚,与马童作牵马姿势中一停,接着便呛且呛且地下。 

 为了篇幅,我不想照上面那样的写,同时,我也觉得照上面的写法太麻烦了,因此,在下面将重要的提出来写。 

 下面关公有一段“青龙刀……”二六唱调,唱其实并不难,但是切不要一手执着刀拍板,那是很难看的。 

 张飞在城楼说头通鼓,场面起冲头,关公提刀往左右绕圆场后,回台中间作一个身段,三通鼓的身段各不同,在二通鼓时的身段形式可参见小三麻子《古城会》的剧照。

京剧关公一角名声大振(说京剧关公戏古城会)(4)

小三麻子之《古城会》

 最后关公见了蔡阳,“蔡阳呀蔡阳,老匹夫”等的叫头。也要用劲。 

 本篇虽在此想结束,但是还有几句得说一说:你们演关剧要施劲,第一不要忘记,内行所谓:老爷戏就是那个架子,林树森、小三麻子,以及前随程砚秋一度南来的程永龙,北方还有李洪春等都是演关剧的,而且他们都具有各人自己的长处,研究关剧的,倒不得不向那几位伶工去看一看。 

 原想写一篇《古城会》演出,注重说明演员艺术的文字,因为目今关于戏剧的,大都是戏考、剧本,有的间有注出一些表演的动作,但是很少很少,大东书局出版有刘豁公的一部《戏剧大观》,那是在目前已可算一部最详细对于平剧演出的书了,每一出如戏员的化妆切末等注解颇为详细,但每一出演员的做工——表演,却没有说明,如果要加以说明,却是一件很麻烦的工作。

京剧关公一角名声大振(说京剧关公戏古城会)(5)

夏月润之《古城会》

 现在照我上面那样的说明,也不大好,因为还不能照我要写那样的写出来,但是我不是林树森、小三麻子等辈,也没有进戏剧学校,更不曾坐过科,虽则在我的这篇文字中一定有不妥当之处,可是想使中国戏剧演出对于它特有的那种舞台艺术形式,更充分说明,理解起见,自然,我的主张,我自己是认为不错的,在我这篇文字写出之后。

(《戏剧旬刊》1936年第2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