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波动大,很容易导致气滞,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过度追求一些自认为很重要的东西,生活,工作各种不顺心,所以,很多人容易产生气滞。

气可以推动血液的运行,气滞后当血运停止的部分,就会形成淤血,而淤血形成后,后续是如何变化的,身体是如何处理这些淤血的?这个搞清楚了,对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意义重大。

气滞血瘀会带来哪些危害(产生的淤血到哪里去了)(1)

气和血如影相随,如果分离,则气是浊气,血变淤血,首先需要搞清楚的就是,淤血产生后,血分离后的废弃物,除分离后的气成为浊气以外,下一步的分离就是,水和血液细胞的分离,这一点可能很多人有点模糊。

血的体积比较大,产生淤血后,这些淤血如果不能快速排出体外,身体就要想办法放置这些淤血,这个过程可以观察到,淤血逐步变稠,是不是血里面的水在变少?这些水从气化状态变成湿气,逐步形成死水。血中的细胞逐步固化,慢慢变成血痰。

而血痰是形成肿瘤的重要原因,水湿是导致体寒的重要原因。浊气会导致肝郁,胀气。当然导致发生身体这些变化的原因,不仅仅是淤血,津液的运行停止,也会分离后形成死水,湿气和痰。有时间在分开论述,这里暂且不表。

气滞血瘀会带来哪些危害(产生的淤血到哪里去了)(2)

当明白了淤血产生后的后续变化,那是不是在处理的时候,就是怎样清理浊气,死水,和血痰?这种问题的发生是因为首先产生了淤血。而淤血的产生,大众不好判别,可以感知到的一般是水湿和胀气。

一般的处理方式就是祛湿和理气,大家在看中医的时候,往往给出的就会是这个方案,但很多效果不好,有经验的中医会加入活血的药,利水的药。效果会增强。

但有一个问题,就是你服药的时候,症状减轻,停药反弹。原因在哪里呢?

气滞血瘀会带来哪些危害(产生的淤血到哪里去了)(3)

当你仅仅处理水湿,浊气的时候,虽然考虑了活血化瘀,但没有考虑到的是产生淤血的原因,因为诊断中发现的是淤血,水湿,浊气,发现这些问题后,没有思考这些问题的来源是哪里?

气滞导致的血瘀,血瘀导致了水湿,淤血,所以,根源上需要解决的是气滞!(当然产生淤血还有其他原因,这里限于篇幅,暂且不表)

而每一个人产生气滞的原因各有不同,五脏六腑运行障碍都会产生气滞,情绪波动大,心理因素就占大部分,每种原因需要有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是心理因素,这个还要靠病人情绪能够疏导才可以。

举例来说,气的产生和肺,肾直接关联,其中五脏六腑都参与气的生产,膻中为气海,三焦为气道,是不是分析气滞问题的时候,这些都要统筹考虑?你找对了矛盾产生的原点,是不是才可以将问题从根源上解决?

气滞血瘀会带来哪些危害(产生的淤血到哪里去了)(4)

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略微明白一些了?同样的气滞血瘀能有一个统一的方子吗?这个不存在的,所以,很多时候,某种疾病,给出统一解决方案是困难的,不负责任的公布一些吸引流量的解决办法,这不是我的做事方法。

中医治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从复杂纷乱的身体症状中,一点一点剥离,最终找到发病根源,这才是治疗,这也体现了一个中医的价值。

而每一个中医,都会从个性病例中找出一些共性的规律,形成自己的医术思想。比如,前文提到的处理三焦网膜的规律,这是我自己的一些总结,当然,会形成自己对这里处理的有效方剂。

气滞血瘀会带来哪些危害(产生的淤血到哪里去了)(5)

而三焦网膜系统的处理仅仅是气机运转的通道,这一段问题的处理并不能代表整个气机运转的全部,是根据每个病人的身体情况,如果问题出在上焦,那是不是需要处理肺,胸腔,和肾?如果一个人元气不足,那除了疏通三焦网膜,你需要考虑的是不是更多?

所以,中医治病,并不是哪一个药方治哪一个病,而是具备系统性的分析能力,看懂身体出现的每一个信号,从身体细节反馈中,发现身体机能运转的障碍,然后考虑如何选方用药。

就好比打仗,孙子兵法是规律性的原则军事思想的总结,但,临阵如何处理,是不是需要结合当时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来排兵布阵呢?你到处打听一些方剂,生搬硬套,是不是和赵括的纸上谈兵一样呢?

气滞血瘀会带来哪些危害(产生的淤血到哪里去了)(6)

赵括的失误,使数十万将士失去了生命,同样的,如果生搬硬套地使用打听来的方子,失去生命的可能就是自己了,对不对?

懂得这些道理,可以快速提高医术,但并不能指导小白直接用药,只能作为大家选择中医时的一个有效的鉴别手段。

就一个简单的气滞血瘀,上面的分析需要考虑的是人体方方面面的情况,中医技术之所以达不到临床效果,就是因为对这些运转规律不熟悉,或者根本不清楚,你在选方用药的时候,基本靠自己的一点经验,准确度就可想而知了。

气滞血瘀会带来哪些危害(产生的淤血到哪里去了)(7)

临床需要的是什么?是医生观察身体信号的敏感度,广度和深度,对若隐若现的细节信号的准确的判断能力,前后身体信号的综合分析能力,这些是考验一个中医医术水平的关键,只有对这些身体信号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能力达到一定高度,遣方用药才能准确无误。而对方剂,药物的理解能力,是中医的知识储备基础,对中医理论的领悟度,决定了一个中医是否可以想清楚,身体出现的信号代表病人身体内部是一个怎样的运行场景,这三者结合,才能处方准确。

气滞血瘀会带来哪些危害(产生的淤血到哪里去了)(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