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潍县老事儿”,关注不扯淡的公众号

按:

明日立春,特推送陈瑞曾老师撰文《老潍县打春的民俗》,推文标题事儿君“标题党”,点进来可自动忽视。配图为事儿君添加。

2018年2月4日,阴历腊月十九,是戊戌(狗)年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潍县人管“立春”叫“打春”,源于历史上有在立春之际祭祀春神并用彩丈鞭打“土牛”的民俗。

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形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古代,由于我们的先人对大自然的一些现象,还不能完整地做出科学的解释,便通通认为天上有神灵主宰。由此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神话并演变为民俗。祭拜春神,鞭打春牛就是其中之一。

潍县的春神庙,地址在原东关坞的升曦(东门)门外,今虞河以西,俗称东苑的地方。相传春神的名字叫勾(gou)芒(或名句龙),他是少昊的后代,后为伏羲大臣,死后成为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春神的本来面目是鸟身人面,乘两龙,后来在年画中变成了春天骑牛的牧童,头有双髻,手执柳鞭,亦称芒童。每年立春前一日,地方长官在率领族群的代表拜祭春神的同时,还要将事先制作好的“土牛”放在庙里。

立春吃什么有什么讲究吗(而老潍县的立春)(1)

↑乾隆《潍县志》中的“东园早春”图。画面左下的应为升曦门的门楼,远处寥寥数笔勾勒了河崖上草木初发的情状。

土牛即“春牛”,制作有讲究。先用桑木做骨架,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塑成。土牛身长三尺六寸,象征一年360天;牛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12个月;四蹄象征四季;柳条象征春天;同时柳条鞭子长二尺四寸,代表24个节气。人们到春神庙奉祀完毕,然后用八抬大轿把“春牛”抬回县府,在大堂设酒果供奉。

立春这天上午,在县衙前,男女老少在迎春仪式上牵“牛”扶“犁”,载歌载舞,然后由扮演句芒的神人,用柳条做成的彩鞭将土牛打碎,以祈求丰年。

过了许多年,土牛换成了纸牛,一个纸糊的牛里面装上五谷,被当作“春牛”,在迎春会上让“勾芒神”举鞭狠打,牛被打倒,纸被打烂,里面的五谷流出来,这象征着打出一年的五谷丰登。

这天,男人们“鞭春”时,女人们“戴春”,她们头戴色彩艳丽的春幡,也用裁剪的春燕、春蝶做饰物。老人和孩子则不忘“咬春”,吃春卷(春饼)、春面。而咬春之意在于咬青,即让老人、孩子能在立春之际吃到最令时的新鲜蔬菜。由此,潍县人做春卷,通常要用新鲜的鸡蛋调成蛋皮,以暖炕培育出的韭黄(古时没有今天的蔬菜大棚)做馅。春面是以鸡汤打卤、要的是肥而不腻,清爽可口,少不了香油、高醋更要有越冬的菠菜做青头。这一民俗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

潍县名士梁文灿(1869-1928)的《鼓子词》:“正月阳和新布濩,綵杖缤纷,百戏衙前聚。一路锣声敲不住,迎春飞向东郊去”,记叙的就是打春的民俗。

鞭打春牛的民俗,并非潍县独有。我国以农业立国,农为百业之本,春为一年四季之首,史书记载:早在周代,立春这一天,天子要亲率三公九卿等到东郊迎春祭祀。唐宋时,有鞭打春牛、送小春牛等,表示劝农春耕和祈求丰收,明清以来,有食青菜、迎土牛、浴蚕种、喝春茶等。但也有另类的迎春活动。

相传唐代江西第一状元、诗人庐肇(818-882)遭贬到广东连州任职,上任那天,正是迎春之日,他看到地方官在郊外聚众举行迎春仪式,“勾芒神”正在用劲鞭打纸春牛,觉得很可笑。庐肇上任后认真地关心起农事来,常常脱去官服,走到田间,跟农民一起谈桑论麻,还把“迎春”的仪式挪在“立春”那天,既不垒土牛,也不糊纸牛,搬来了犁杖,牵来了黄牛,让衙役们弄个竹筒子扎在地上,里面装个绒鸡毛,看看究竟是什么时候立春。常言说,立春时刻阳气升,他守着竹筒等着,等到立春的时刻到了,只见那绒鸡毛轻轻地向上浮动,徐徐地出了竹筒,轻飘飘地上天了。就在这时,他迎天抽了个响鞭,牛走了,犁动了,春耕开始了,他犁了一遭又一遭,直犁到日头落山时才回到衙门。晚上,他诗兴大发,提笔写下半首《春牛榜子》(榜子即告帖)诗曰:“阳和未解逐民忧,雪满群山对白头,不得职田饥欲死,尔侬何事打春牛”。

无独有偶,元代张起岩(1285-1354)中状元前在潍州为吏时,也曾写下了著名的“潍州八景”之一的《东园早春》文曰:“春到东园景物幽,小桃破萼柳丝柔。好邀诗友联诗句,信步携笻(qiong竹杖)试一游”。张起岩在其诗文中,升华了东园早春、景物优美激发了人们踏春的喜悦,却脱俗地只字未提有关鞭打春牛的故事,这样的有扬有弃,不能不说是在那个时代他的思想进步。

立春吃什么有什么讲究吗(而老潍县的立春)(2)

↑康熙《潍县志》中的“东园早春”图。

立春吃什么有什么讲究吗(而老潍县的立春)(3)

↑康熙《潍县志》中的关于“东园早春”的记载。

立春吃什么有什么讲究吗(而老潍县的立春)(4)

↑康熙《潍县志》载元张起岩作《东园早春》。

总之,不管是打土牛、打纸牛,抑或是打真牛,这种延续几千年的古老迎春民俗,如今虽早已封沉于历史,但是其影响仍在。像潍县人称立春叫打春、春神庙旧址所在地如今的社区、超市都起名叫“早春园”,还有迎春、踏春、吃春卷、春面等,仍在民间流传,不断推陈出新而更加丰富多彩。这一切都说明了人们对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到处充满生机活力的早春的期待依旧,当此美好时刻,自然也是人们满怀梦想、奋进图强新一年轮回的起始。

立春吃什么有什么讲究吗(而老潍县的立春)(5)

↑早春园小区的名字,沿袭了“东园早春”的历史渊源。

立春吃什么有什么讲究吗(而老潍县的立春)(6)

↑早春园小区内的“迎春园”,立了一座上题“东园早春”的雕塑小品。

原创图文,非经允许,其他公众号谢绝转抄。

铁粉儿可加小秘微信wf54060046,敲门入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