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地摊上捡漏很多人都会想到马未都,可是除了马未都,也有其他的名人在地摊上“捡”到过东西。

著名作家郭沫若抗战期间,曾在重庆居住过一段时间,空闲时,他喜欢逛地摊淘淘宝。

地摊捡漏可以吗(想要地摊上捡漏)(1)

作家郭沫若

有一天,路经一小摊时,突然看见一件造型古朴的铜老虎,心想它可能是件文物,便随手拿起来看。刚一上手,不想这铜老虎突然分成两半,对文物素有研究的郭老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兵符!还是虎符!他随即买了下来,回去对照古籍考证。虎符上有铭文,刻着“甲兵之符 右在皇帝左在阳陵”几个字,证明这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铜制兵符,也就是传说中大名鼎鼎的“秦阳陵虎符”。谁也没有想到,一件极其罕见、极其珍贵的文物,就这样戏剧性地被发现了。按照目前的市场估价,这枚虎符的价值超过一亿元!

地摊捡漏可以吗(想要地摊上捡漏)(2)

秦阳陵虎符

可能看到这个故事就会有人说,那是郭沫若,人家有知识,有才华才会那么容易捡到“漏”但是只要你有眼力、有魄力、再加上运气的加成,也是一样能捡到漏的。

一位藏友曾花1000余元买了一幅于非厂【又名于非闇(AN)】先生的画。于非厂是一位艺术造诣很深的画家,擅长工笔花鸟,曾经拜齐白石老人为师。后来于非厂的名声渐起,其作品也为藏家所关注,这位藏友将此画拿到拍卖会上参加拍卖,最终以近2万元成交,8年增值15倍。

地摊捡漏可以吗(想要地摊上捡漏)(3)

于非厂字画(图与文章无关)

还有一位藏友在地摊上看上一块白玉牌子,店家出价两百,二话不说掏钱走人,还美滋滋的去吃了一顿羊肉,回头其一个朋友看到了,说是明朝的非常喜欢,要五万买走,他都不卖,还说:“这么白的玉牌子,块头大,雕工细,还能升值呢!”

地摊捡漏可以吗(想要地摊上捡漏)(4)

白玉牌子(图与文章无关)

某玩家周一在潘家园闲逛,路过一摊位,好大一摊子全是“仿古工艺品”,也是缘分,在一个香炉里面有一大把扣子,一眼就看见这颗珠子了。拇指指甲盖那么大。这位玩家玩过一阵子玛瑙,以为是个玛瑙的老扣子,问了摊主价钱。摊主看了一眼说30,这时候才翻过来看背面。这时候才发现,这就是漏!这个是古代西方的玛瑙火漆印章。最有名的称作萨珊印珠!经过还价,10块钱这颗珠子就到手了。不用多说,这个玩家保守估计要成千的翻倍了。

地摊捡漏可以吗(想要地摊上捡漏)(5)

萨珊印珠(图与文章无关)

但有捡漏也会有错失的时候,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人买了幅郭沫若的书法作品,拿不定主意后便请教某专 家,这位专家用郭沫若20世纪60年代的书法风格去分析这幅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鉴定结论是假的,这幅作品不久后便以无底价起拍出现在小拍拍场中,让真正懂行的人捡了个大漏。这是眼界不够,对市场趋势的把握不够敏锐,只能为眼力高的买家提供一个简陋的机会了。

地摊捡漏可以吗(想要地摊上捡漏)(6)

郭沫若先生作品(图与文章无关)

一些收藏大家分享了地摊货捡漏的技巧

靠近老板的是好东西,地摊人多口杂,什么样的人都有。因此,对于老板们来说,那些自己觉得价值高的,会摆到身边来。

地摊捡漏可以吗(想要地摊上捡漏)(7)

老板藏起来的是好东西,所谓货卖行家,老板也是看人做买卖的。为了防止物品丢失和意外损坏,况且太贵重的一般人也不会买,老板会留一手藏起来。因此,如果你是行家,就可以问问他有没有好东西。

货比三家不是比价格,有价值的好东西基本是孤品。所以有时候拿不准,就问问其他家,如果你特别喜欢的这个东西,别家恰好也有,你就得想想了。

地摊捡漏可以吗(想要地摊上捡漏)(8)

在看地摊的东西时,先浏览一下,如果有意购买宝物,为表示对摊主的尊重,你可以蹲下来或坐到摊主准备的小凳子上,先礼貌性地相互点头致意就可以交谈了。

看完的东西,要轻轻的放回原位,不要用汗手直接拿取某些出土生坑的物品,要戴一副手套比较保险。没有手套的,经过摊主允许用手指稳定的拿住器物的边缘,不要用手盘玩。

地摊捡漏可以吗(想要地摊上捡漏)(9)

在地摊上,哪怕你碰到了千年一遇的大漏,也要使劲砍价,甚至要故意为了一二十块钱也要跟卖家磨上几分钟。为啥?为了让他卖得踏实。

假如你看准了一个宝贝,卖家开价一千,你说成交,那对方可能就说不好意思看错了,这个一万,旁边那个一千。尤其是遇上手里老货多的卖家,一定砍到他真的不想降了为止,这样一方面少花钱,更重要的是以后再买他的东西价格就不会太高。

地摊捡漏可以吗(想要地摊上捡漏)(10)

还有最重要的是不要老想着捡漏,很多朋友买东西,便宜了还想再便宜。贪心会蒙蔽自己的眼睛,会使您买到假货,也会蒙蔽您的心灵,使您失去机会。漏,不是谁都能捡的。

虽然现在在地摊上捡到好货的几率已将很小了,但还是有很多的人还是乐此不彼,不少收藏大家仍然热衷逛地摊捡漏,许多收藏者也是通过意外捡漏而坚定了继续从事收藏的信心,甚至有些初涉藏海的爱好者对收藏乐此不疲就是从捡漏开始 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捡漏是收藏价值的再创造,已成为收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