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竹月鹃啼处,泪点斑斑几个知,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乡村风光原创诗词?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乡村风光原创诗词(村妇陈筠的诗词古今罕见)

乡村风光原创诗词

萧萧竹月鹃啼处,泪点斑斑几个知

——隆回已故女诗人陈筠女士的生与死

(代序)

马轶麟

笔者有幸认识《雪峰山抗日传奇》一书的作者、历史教师贺树源先生,闲谈中偶然得知他已故祖母陈筠女士会写诗。酷爱词并主持本县诗词楹联学会的我,顿时产生了兴趣,立即紧追不舍,不久便得到陈筠女士的一些诗词和仅存的一张手迹复印件。诗词是其二儿子有时周末回家偶尔抄录的,手稿也是无意中保存的。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优美、隽永、动魄惊心、颇具风格的诗词对联,清丽、工稳的行书字体,让我目呆口瞪——如此高水平的艺术作品竟然出自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山村妇女之手。我立即便着手整理,尚有作品68件,其中旧体诗词56首(阕),自由诗8首,对联3副,书信1封,共5000余字,行文用字十分讲究、完美,几乎无须修改。怀着好奇与莫名的惆怅细细研读,从为数不多的 68件作品中,我觉得其意义似乎超越了五千文字的范围。如果深入研究,兴许能在艺术的、社会的、人生的诸多方面过滤出一些可供思考、可供借鉴的东西来。

颇有孝道与才气的贺树源先生拟将这难得的六十几件作品整理成册,在亲戚朋友中交流,用以纪念曾经以孱弱的身子携抱过他、用艺术的神韵濡染过他多年的祖母,并委托我做些辨析、斟酌的事,顺便写几句评介的话。我不便推却,辨析、斟酌之事倒是勉强可以尽力,“评介”却感到为难。我总的印象是欣慰之余有些淡淡的遗憾。欣慰之意不难理解,“遗憾”之情却难以说清。

感到欣慰,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孔子、屈原、李白、杜甫,也有蔡文姬、李清照、秋瑾……不仅有先秦散文、唐宋诗词、明清小说与对联,更有根植于传统文化的百花齐放社会主义新文化、一个小小的隆回县,竟然有几百爱好者加入诗词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竟然影响到诸如陈筠女士之类的山村妇孺,足见其源之远,流之长。在这方面,华夏子孙是值得骄傲的,当然也包括咱们隆回人。

关于“遗憾”,必须将陈筠女士的生平经历与思想根源作一番系统的分析,方可理解。

陈筠女士于1912年(民国元年)出生在北隆回鸭田乡村一个薄有田产的小殷实之家(土地改革时划为地主),上过几年新学,父亲有些传统文化功底,当然会影响到陈筠。她年轻时代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复杂的,封建君主制刚刚覆灭,中国社会进入了军阀混战、外寇入侵的“民国”动荡时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求解放、新文化新思想冲击封建文化的时期。所以,在陈筠当时接受的教育中,既有“忠孝仁义”、“三从四德”之类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又有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人权平等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她的后人曾听她说过,在学校时,她结识过许多男、女朋友,在新思想的感召下,她曾设计过自己的终身大事。在那样一个所谓“知书达理”家庭里,在封建伦理道德根深蒂固地束缚着人们思想观念的社会里,自行设计终身大事,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奢望而已。在所存六十多件作品中,似乎可以找到她向往个性解放、独立人格而不可得时的叹惋和自我压抑之情,《读回文有感》可为一例:“为感良人意,新传织锦诗。才名冠千古,巧思几人知。莫倚冰雪质,休论五色丝。循环不能读,何以慰兰思。”回文,即织锦回文。晋代窦滔在远地作官,其妻苏惠(字“若兰”),以五色丝将自撰的一篇长达840字、意甚凄惋的回文诗织于锦上以赠窦滔。陈诗题目中之“回文”可能就是这一篇。

可惜无法考证《读回文有感》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如果写于作者出嫁之后,“循环不能读,何以慰兰思”则为埋怨丈夫不解人意、夫妻之间无共同语言之幽怨。追求个性解放、独立人格而不可得,于是强行自我加压,以完善封建文化对妇女要求的所谓“道德”。由此可见,新文化的启迪冲不破封建文化的牢笼,这是造成陈筠悲剧个性与悲剧人生的重要根源。

“自是春工术最高,江山点染着新袍”(陈筠词《鹧鸪天》)。解放后,追求美好人生,追求美好生活陈筠看到了新社会的曙光,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琼光遍地添新彩,玉色横枝放早梅”(《雪》)等美好的诗句。写旧体诗不过瘾,还放开手脚,用自由诗大声歌唱:

“新年,新年,可爱的新年,这是你破题儿出世的第一天。/新中国的版图,/多么美丽,多么庄严。/……国旗飘扬,气象万千……/愿您永远焕发鲜艳的笑脸,/挽住东流水,长驻美少年”(《新年颂》)。新时代给诗人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诗兴。

五十年代末,谋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高举“三面红旗”,以图“超英赶美”,是凡人不是超人的陈筠在“新事物”面前再次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生产年年大跃进,岁岁丰收仓廪盈;谷麦杂粮如山积,十年不种吃不赢”(《锄头歌》)。“人人政治升元帅,个个英雄干劲加”(《鹧鸪天》)“共产萌芽春窕窈,化行公共食堂早。万众欢呼携幼老,公社好,身康体健人人饱”(《渔家傲》)。可是,这一系列“新生事物”,并没有给社会、给她个人带来任何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好处,相反,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把政治上的疯狂和物质上的贫乏推到了极至。连她在精神上赖以生存的一柜古籍、诗稿也在破“四旧”的运动中“主动”焚烧了。从此,她“年来似觉诗情淡,坐对青山句也无”(《雨后》),“年年懒制踏青鞋,心情久化灰”(《阮郎归·春怨》)。可以看出,物质和精神上的贫乏是陈筠丧失生活信心的又一个原因。我们可以这样想象如果诗人能熬过那段历史的特殊时期,能看到、享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初步繁荣,也许,陈筠女士的晚年履历应该重写。

陈筠的丈夫姓贺,是个颇具灵性的普通农民兼小商,经营田地之外,农闲时还作点小生意(土改时划为贫农)。是妻子陪嫁的几十抬嫁妆才使家宅得以暂时的“豪华”。虽然也读过几年书,甚至还在高洲五十四庙小学教过书,但绝无能力也无条件和妻子吟诗作对,“商人重利轻别离”,文化上、追求上的差别导致感情上的隔阂。据他们的后代们回忆,陈、贺之间中年后常有冷战,偶尔也有打骂现象发生。陈筠在《灯下的飞蛾》这首自由诗中终于把话说白了:“唉!人生男女的结合,倘使遇到不淑之人,她的身世,也像飞蛾一样地不幸与惶惑。”是“三从四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等道德规范维系着家庭关系。几十年的夫妻生活,对于陈筠来说,至少后段时间不是很美满的。

家庭之外,她同样感到孤独。“不是秋来感慨多,愁心先已入诗魔。一年明月今宵好,杯酒同君且放歌”(《中秋夜同陈霞玩月》)。经了解,陈霞,是个少有文化、更不懂赏月吟诗的普通农村妇女,诗人邀其玩月,赠之以诗,孤独无奈之甚可见一斑。

是封建文化赋予了陈筠清高的性格,于是与普通人群之间产生了距离。缺少“知音”,“萧萧竹月鹃啼处,泪点斑斑几个知”(《题林黛玉》。所以,在“心愈伤身愈瘦而人益老”的贫病交加的晚年(严格说来,六十岁算不上晚年),她“从今抛却窗前稿,雅意都消此身误,寄心于涛”(《我绝不留恋》)。在她近六十岁那年(一九七二年)的一个晚上,“漫云晚景多清兴,长卧松杨便是仙”(《七律·一九七二年元月)投向屋后的清池,终于得以解脱。由此可见,封建文化确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

综上所述,陈筠女士的人生是令人遗憾的。造成遗憾的原因归咎于封建文化,归咎于历史演化中的误区。好在如今,历史的车轮碾过封建文化的残渣,冲出误区的阴影,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滚滚向前。我们,包括陈筠女士的后代们将以史为鉴,在改革开放的道上稳步前进,但愿我们的祖国“锦簇红围树树花,春光掩映万人家。珠灯高照迎新世,处处笙歌笑哗。”(陈筠《鹧鸪天·绣农村》)

2004年夏于松坡园

目 录

序·马轶麟┅┅┅┅┅┅┅┅┅┅┅┅┅┅┅┅┅┅┅┅┅1

题画枕两首┅┅┅┅┅┅┅┅┅┅┅┅┅┅┅┅┅┅┅┅┅1

七律·清风明月旧交游┅┅┅┅┅┅┅┅┅┅┅┅┅┅┅┅1

咏家乡一·鹧鸪天·一树垂杨一树桃┅┅┅┅┅┅┅┅┅┅2

咏家乡二·五律·南国早春桃柳┅┅┅┅┅┅┅┅┅┅┅┅2

咏家乡三·对岸早春桃柳┅┅┅┅┅┅┅┅┅┅┅┅┅┅┅3

西江月·山峰几叠围屏·1958年┅┅┅┅┅┅┅┅┅┅┅┅3

五言诗·无日闻莺┅┅┅┅┅┅┅┅┅┅┅┅┅┅┅┅┅┅3

五绝·不寐┅┅┅┅┅┅┅┅┅┅┅┅┅┅┅┅┅┅┅┅┅4

七言诗·感落花┅┅┅┅┅┅┅┅┅┅┅┅┅┅┅┅┅┅┅4

五言诗·送春┅┅┅┅┅┅┅┅┅┅┅┅┅┅┅┅┅┅┅┅4

蝶恋花·悼春┅┅┅┅┅┅┅┅┅┅┅┅┅┅┅┅┅┅┅┅4

阮郎归·春怨之一┅┅┅┅┅┅┅┅┅┅┅┅┅┅┅┅┅┅5

阮郎归·春怨之二·清明┅┅┅┅┅┅┅┅┅┅┅┅┅┅┅5

捣练子·新秋晚眺·碧晕红凝新月透┅┅┅┅┅┅┅┅┅┅5

七言诗·新秋┅┅┅┅┅┅┅┅┅┅┅┅┅┅┅┅┅┅┅┅5

七言诗·中秋夜无月┅┅┅┅┅┅┅┅┅┅┅┅┅┅┅┅┅5

中秋夜同陈霞玩月·一年明月今宵好┅┅┅┅┅┅┅┅┅┅6

减字木兰花·中秋节·别有风光句未描┅┅┅┅┅┅┅┅┅6

如梦令·秋晚·明月瘦窥人┅┅┅┅┅┅┅┅┅┅┅┅┅┅6

秋灯·残灯黯欲明┅┅┅┅┅┅┅┅┅┅┅┅┅┅┅┅┅┅6

七绝·黄叶西风秋不迟┅┅┅┅┅┅┅┅┅┅┅┅┅┅┅┅6

七言诗·吟秋·悲秋人是自悲人┅┅┅┅┅┅┅┅┅┅┅┅7

五绝·感愁·寒山卷暮愁┅┅┅┅┅┅┅┅┅┅┅┅┅┅┅7

霜二首┅┅┅┅┅┅┅┅┅┅┅┅┅┅┅┅┅┅┅┅┅┅┅7

七律·雪(一九五七年)·江山几次瑞图开┅┅┅┅┅┅┅┅7

鹧鸪天·绣农村┅┅┅┅┅┅┅┅┅┅┅┅┅┅┅┅┅┅┅8

渔家傲·歌颂共产党┅┅┅┅┅┅┅┅┅┅┅┅┅┅┅┅┅8

鹧鸪天·风雪中修水库的干劲┅┅┅┅┅┅┅┅┅┅┅┅┅8

鹧鸪天·翻身乐┅┅┅┅┅┅┅┅┅┅┅┅┅┅┅┅┅┅┅8

锄头歌┅┅┅┅┅┅┅┅┅┅┅┅┅┅┅┅┅┅┅┅┅┅┅9

积肥┅┅┅┅┅┅┅┅┅┅┅┅┅┅┅┅┅┅┅┅┅┅┅┅9

观电影┅┅┅┅┅┅┅┅┅┅┅┅┅┅┅┅┅┅┅┅┅┅┅9

从文化馆开会回来的美感┅┅┅┅┅┅┅┅┅┅┅┅┅┅┅10

读回文有感┅┅┅┅┅┅┅┅┅┅┅┅┅┅┅┅┅┅┅┅┅10

七绝·咏意┅┅┅┅┅┅┅┅┅┅┅┅┅┅┅┅┅┅┅┅┅10

七绝·读《桃花源记》后┅┅┅┅┅┅┅┅┅┅┅┅┅┅┅10

七言诗·学书有感┅┅┅┅┅┅┅┅┅┅┅┅┅┅┅┅┅┅11

五言诗·惜花·绿肥红欲瘦┅┅┅┅┅┅┅┅┅┅┅┅┅┅11

七律·幽思·残更有梦亦难凭┅┅┅┅┅┅┅┅┅┅┅┅┅11

七律·夜梦良友王瑛再成一首┅┅┅┅┅┅┅┅┅┅┅┅┅11

忆江南·落花诗·绿遍江南春不见┅┅┅┅┅┅┅┅┅┅┅11

黄金缕·小窗独自和莺语┅┅┅┅┅┅┅┅┅┅┅┅┅┅┅12

黄金缕·伤心心事沾泥絮┅┅┅┅┅┅┅┅┅┅┅┅┅┅┅12

感怀·爱咏诗词绻晚风┅┅┅┅┅┅┅┅┅┅┅┅┅┅┅┅12

五绝·1960年杂感┅┅┅┅┅┅┅┅┅┅┅┅┅┅┅┅┅┅12

七律·红树留春老更多┅┅┅┅┅┅┅┅┅┅┅┅┅┅┅┅13

忆江南·感旧┅┅┅┅┅┅┅┅┅┅┅┅┅┅┅┅┅┅┅┅13

偶感·水月成空想┅┅┅┅┅┅┅┅┅┅┅┅┅┅┅┅┅┅13

七绝·雨后┅┅┅┅┅┅┅┅┅┅┅┅┅┅┅┅┅┅┅┅┅13

题林黛玉·桃花留冢哭新词┅┅┅┅┅┅┅┅┅┅┅┅┅┅14

浪淘沙·诗句漫推敲·次卷中人原韵┅┅┅┅┅┅┅┅┅┅14

忆江南·入砚应知和墨淡┅┅┅┅┅┅┅┅┅┅┅┅┅┅┅14

忆江南·鞭墓仰英风┅┅┅┅┅┅┅┅┅┅┅┅┅┅┅┅┅14

秋虫行·拟《红楼梦·桃花行》之格┅┅┅┅┅┅┅┅┅┅15

满江红·咏雪·挥戈难挽斜阳暮┅┅┅┅┅┅┅┅┅┅┅┅16

七言诗·长卧松杨便是仙(1972年元月)┅┅┅┅┅┅┅┅16

对联二首┅┅┅┅┅┅┅┅┅┅┅┅┅┅┅┅┅┅┅┅┅┅17

和李国藩杖头联┅┅┅┅┅┅┅┅┅┅┅┅┅┅┅┅┅┅┅17

和贺才斗“自挽联”┅┅┅┅┅┅┅┅┅┅┅┅┅┅┅┅┅18

新年颂·长驻美少年┅┅┅┅┅┅┅┅┅┅┅┅┅┅┅┅┅19

春天到了——赠小朋友┅┅┅┅┅┅┅┅┅┅┅┅┅┅┅┅19

明月赠陈霞·语体诗┅┅┅┅┅┅┅┅┅┅┅┅┅┅┅┅┅20

夜雨·语体诗┅┅┅┅┅┅┅┅┅┅┅┅┅┅┅┅┅┅┅┅20

秋声·语体诗┅┅┅┅┅┅┅┅┅┅┅┅┅┅┅┅┅┅┅┅21

冬天的早晨·语体诗┅┅┅┅┅┅┅┅┅┅┅┅┅┅┅┅┅22

灯下的飞娥·语体诗┅┅┅┅┅┅┅┅┅┅┅┅┅┅┅┅┅23

我绝不留恋┅┅┅┅┅┅┅┅┅┅┅┅┅┅┅┅┅┅┅┅┅23

给桂芳的一封信┅┅┅┅┅┅┅┅┅┅┅┅┅┅┅┅┅┅┅25

世界上曾飘荡过这样的魂灵┅┅┅┅┅┅┅┅┅┅┅┅┅┅26

才女吟(龙乐水)┅┅┅┅┅┅┅┅┅┅┅┅┅┅┅┅┅┅33

我是陈筠追星族中一员(贺炬荣)┅┅┅┅┅┅┅┅┅┅┅34

被陈筠的诗感动——乾丰堂个三的博客┅┅┅┅┅┅┅┅┅35

深山才女人未识(《隆回文史》十六辑)┅┅┅┅┅┅┅┅36

“隆回诗联学会”2022年和诗专辑┅┅┅┅┅┅┅┅┅┅┅42

编后┅┅┅┅┅┅┅┅┅┅┅┅┅┅┅┅┅┅┅┅┅┅┅┅58

题画枕(两首)

之一(七言诗)

竹荫纱幮秋月圆,姗姗玉骨总天然;

清风一枕池塘梦,揽翠低吟我欲仙。

之二(五言诗)

贺尔能立志,瑞采应吾家;

庭梅开五福,枕梦蕙兰花。

编者注此诗作于1961年,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希冀,诗人二子名字是贺荫庭、贺瑞庭。作者善于绣枕头,第二首诗便绣在给二儿子的枕头上。

七律·用白乐天

香炉峰下山居草堂韵

板桥双卧小溪头,手濯云霞欲作裘;

种地灌田新活计,清风明月旧交游。

窗凝竹翠诗多润,帐护梅花梦最幽;

更喜庭芳春郁翠,晓含香气近衣流。

编者注作者儿子名中有“庭”字,贤淑的大媳妇名邹晓桓,有“晓”字。

咏家乡之一·鹧鸪天

自是春工术最高,江山点染着(换)新袍;红围翠绕街前路,一树垂杨一树桃。

风似扇,雨如膏,菜花十里泛金涛;人民世界风光好(朝阳百鸟琼花放),车走雷声市语嘈。

注:下阕初稿曾为:双紫燕,剪春(新)涛,溪边觅句意(忆)儿曹;旧非王谢门庭地(第),何日云霄起凤毛。(双紫燕代指两个儿子。括号中的“换、新、忆、第”四个字是《隆回诗联》第三辑李传武先生的《陈含英诗词录》中辑录此诗中的不同字)

咏家乡之二·五律·南国早春桃柳

南国芳时早,溪桃已尽开;

冷和春雪艳,香共暖风来,

翠幕垂新柳,红英胜早梅,

看花应有句,窗外雨频催。

在《隆回诗联》第三辑李传武先生的《陈含英诗词录》中,《南国早春桃柳》是这样的:

春日即事

岁闰芳时浅,溪桃已尽开。

冷知春雪艳,香共晚风来。

翠幕牵新柳,红缨胜早梅。

看花应有句,风雨慢相催。

咏家乡之三·七言诗·对岸几处新栽树

万物滋荣换锦袍,春风如剪雨如膏;

对河几处新栽树,杨柳青青夹蝶(李)桃。

西江月·一九五八年

溪水一湾流玉,山峰几叠围屏;春来桃李自芳馨,燕语莺啼相应。

大块文章依旧,碧窗诗梦无灵;何时樽酒慰飘零,明月花间醉醒。

五言诗·无日闻莺

屠苏刚欲罢,不觉酒潮生;

坐听春光处,黄鹂一两声。

五绝·不 寐

深宵独不寐,惆怅梦中情;

窗外潇潇雨,春寒漠漠生。

七言诗·落花诗

蹉跎烟景正愁时,水面文章我未知;

红雨彩波春去也,数声啼鸟夕阳迟。

五言诗·送春

风雨送春归,春华碧映衣;

好传红萼讯,莫待雪霜飞。

蝶恋花·悼春

翠叶藏莺骄(娇)不语,惆怅春归,十日九风雨。杨柳青青临浅渚,多情怕向行人舞。

小院黄昏啼杜宇,一霎韶光,浑是游仙羽。镇日愁闲添几许,落花飞絮飘(都)无主。

注:括号中的“娇、都”二个字是《隆回诗联》第三辑李传武先生的《陈含英诗词录》中辑录此诗中的不同字。

阮郎归·春怨之一

连宵风雨酿轻寒,朝来点滴残。春愁满眼泪栏杆,鸣鸦语未删。

吟旧句,泣青衫,韶光水一般。池塘芳草梦阑珊,诗苗何处探。

阮郎归·春怨之二·清明

如毛细雨润莓苔,空教景物催。连年懒制踏青鞋,心情久化灰。

春已半,蝶飞来,桃花犹未开。时闻野外泣声哀,断肠乱冢堆。

捣练子·新秋晚眺

芳草地,夕阳天,小立临风听暮蝉,碧晕红凝新月透,玉钩斜挂弄清妍。

新 秋

韶光如水又新秋,几度秋来几度愁;

昨夜月明今夜雨,一般天气有沉浮。

中秋夜无月

十分风色五分秋,一种凄凉万种愁;

竹影有心腾凤翼,飞鸣不见月华浮。

中秋夜同陈霞玩月

不是秋来感慨多,愁心先已入诗魔。

一年明月今宵好,杯酒同君且放歌。

减字木兰花·中秋节

流光易换,节近中秋心力涣。

愁病年年,心事萧条欲化鹃。

秋阶乍洗,雨过山明月又起。

杨柳溪头,别有风光句未描。

如梦令·秋晚

最爱清秋晚景,阁外红霞相映。明月瘦窥人,恰似半开奁镜。波静、波静,珠聚一池星影。

秋 灯

顾影生幽怨,残灯黯欲明;

凝寒花结艳,照见夜吟人。

七绝·黄叶西风秋不迟

黄叶西风秋不迟,飘零又过菊花时。

漫怜身世伤鸿爪,且喜霜枝踏有诗。

吟 秋

悲秋常道春光好,好景何须定是春;

桂菊花飘香喷喷,霜风日出火殷殷。

千林蜜桔枝驼背,万顷嘉禾穗屈身;

面对此情谁不乐,悲秋人是自悲人。

五绝·感愁

秋水沉疲日,寒山卷暮愁;

无因沽美酒,风月一登楼。

霜二首

(一)

霜华如醴复如剑,杀草摧枯醉红艳;

美人愁结双蛾眉,惟恐飞来鬓边现。

(二)

山空木落霜如剑,秋草秋花尽生怨;

惟有江枫岸上红,凝寒醉脸翻春艳。

七律·雪(一九五七年)

天寒风雪起窗台,炉火闲吟对酒杯;

笔缀珠花凝入梦,诗题冰柱愧无才。

琼光遍地添新彩,玉色横枝放早梅;

正喜年年多预兆,江山几次瑞图开?

鹧鸪天·绣农村

锦簇红围树树花,春光掩映万人家;珠灯高照迎新岁,处处笙歌笑语哗。

跨宝马,步香车,琼梅白雪斗诗花。河山大地皆文采,为祝中天日月华。

渔家傲·颂共产党

中共人民相结抱,飞鸣有志冲霄灏;号角鸣,驰铁鸟,军令到,海洋誓把狂氛扫。

共产萌芽春窕窈,化行公共食堂早。万众欢呼,携幼老,公社好,身劳体健人人饱。

鹧鸪天·风雪中修水库

水库兴修干劲夸,红旗高展映朝霞。甘泉自酿浮天醴,广布恩晖万物华。

飞玉果,散琼花,春风一夜遍天涯。平畴麦浪翻新绿,明岁丰收大有加。

鹧鸪天·翻身乐

公社花开红锦霞,人民事业尽堪夸。人人政治升元帅,个个英雄干劲加。

传喜报,谒京华,丰收岁岁稻禾嘉。管开细柳军容整,商学工农总一家。

锄 头 歌

一把锄头敌万人,英雄战斗不离身;

披星戴月不辞苦,万里开荒攻独深;

生产年年大跃进,岁岁丰收仓廪盈;

谷麦杂粮如山积,十年不种吃不赢。

处处开河修水利,山山有矿采煤金。

铁路横纵如蛛网,车行如织往来频。

厂房烟囱如林立,工业发展步步升。

浩浩长江腾紫气,铁桥横越似长缨。

十年事业多奇伟,铁树花飞遍地英。

斩尽荆棘驱虎豹,肃清世界版图新。

大地河山舒锦绣,人民相祝万年春。

积  肥

干劲冲天雪乱飞,男女老少大积肥;

战鼓高敲齐上阵,倒海移山攻雪围;

肥山高起势嵯峨,奋发人人喜欲歌;

今岁丰收谷更好,灿灿金果满田驼。

瑞献嘉禾歌九穗,共产主义腾光辉。

观电影

电灯光里叫喊喧,人头攒动明月前,

蚊虫汗味人意乱,剧情身影幕上传;

声遏云天光华惊,幻彩浮梦感流年,

尽有弦歌添夜景,空令心乱袅秋烟。

从文化馆开会回来的美感

春风一夜催,梦入小蓬莱。

联生诧仙侣,天花满室开。

诗飘红锦绣,吟飞白玉杯。

天上文章会,人间选凤才。

星辰满头戴,云霞手自裁。

文坛施教令,旗鼓正安排。

笔阵长虹舞,飞腾海上来。

迎锋先斩鳄,鱼龙水底哀。

西洋诸小丑,闻风胆尽摧。

风波一扫尽,高唱凯歌回。

读回文有感

为感良人意,新传织锦诗;

才名冠千古,巧思几人知。

莫倚冰雪质,休论五色丝,

循环不能读,何以慰兰思。

七绝·咏意

可怜幽意半成灰,暗祷文昌几日回;

只道当年江淹笔,花开应向梦中来。

七绝·读《桃花源记》

醉对黄花咏晚晴,风流千古独先生,

胸藏丘壑千重翠,自辟桃源寓性情。

学书有感

学书欲继旧家声,其夸簪花笔未成;

日夜涂鸦应自惜,天心不许擅清名。

惜 花

晓窗寒意透,夜雨声依旧;

惆怅起阶前,绿肥红欲瘦。

七绝·幽思

笔锋无力恨层层,欲断痴情总未能;

应是天心少爱意,残更有梦亦难凭。

七绝·夜梦良友王瑛再成一首

别离容易愁芳草,暖日和风绿水前;

相见分明梦旧蝶,淡烟疏雨菊花天。

忆江南·感落花

红满地,无计慰花灵,四十年来多少恨,伤心浮寄感飘零,何处托伶仃。

多少梦,寂寞泣芳池,绿遍江南春不见,伤心何处觅新词,肠断蝶应知。

黄金缕(二阙)

(一)

门掩溪山深院住,杨柳桃花,不管春光度。流水年年愁未去,小窗独自和莺语。

楼外春阴红乱雨,门掩青苔,莺燕都无语。明月小窗飞梦处,春归依旧和愁驻。

编者按:前半阙曾经为:小院黄昏人独住,坝水桥横,不管行人去。梦断水流春欲去,小窗独自和莺语。

(二)

心事尽随流水去,惆怅鸿痕,最是清溪路。记得当时吟秀句,而今飘落空嘉许。

廿载飘零多怨句,寥落鸿痕,莫问清溪路。寂寞年华流水去,伤心心事沾泥絮。

感怀·爱咏诗词绻晚风

病叶飘零事已空,年华一似水流东;

强将针线消残日,爱咏诗词绻晚风。

世味久经药味少,暮情今始别情浓;

儿曹咫尺书难至,愁对孤灯思欲穷。

五绝·一九六零年杂感

访友出门去,凄然伤我怀;

素心能有几,拄杖独徘徊。

七律·红树留春老更多

送穷无计奈穷何,百世光阴半已过;

世事随缘休怨恨,人情如水任流波。

黄花有约诗偏少,红树留春老更多;

卅载飘零空自息,身名无补恨蹉跎。

忆江南·感旧

多少事,花谢水流东;襟袖只余红泪渍,沈腰销尽又秋风,万念逐尘空。

偶 感

朱颜半凋歇,身世多怆伤;

水月空成想,会心处易忘。

七绝·雨后

雨后园林绿染襦,风吹云雾浪花粗;

年来似觉诗情淡,坐对青山句也无。

题林黛玉

风雨潇湘夜赋诗,女儿心性本来痴;

天虽有意怜情种,命却无灵续断丝;

鹦鹉换妆悲旧命,桃花留冢哭新词;

萧萧竹月鹃啼处,泪点斑斑几个知。

浪淘沙·次卷中人原韵

秋夜正迢迢,独自灯挑,断肠谁弄月明箫。山叶悲鸣声不定,风过林梢。

诗句漫推敲,幽恨难消。梦魂无奈可怜宵。竹影满窗书个字,人最无聊。

忆江南

多少泪,簌簌落如珠,入砚应知和墨淡,沾毫更觉血模糊,痕迹半秋襦。

多少恨,魂梦绕江东,欲拜五祠何处是,吴山隐隐路难通,鞭墓仰英风。

编者注:作者父亲被害是永远的仇恨,不时伤怀。第二阕借伍子胥鞭尸复仇寄自己情思。

秋虫行

拟《红楼梦·桃花行》之格

秋虫窗外鸣机杼,秋灯窗内翳复吐。

窗外秋虫窗内人,人自悲秋虫自语。

呜呜咽咽不成声,织残星月愁千缕。

了了声声心相应,隔窗人易伤愁病。

曾经离乱感飘零,酸情欲与风窗咏。

风叶萧萧霜满庭,窗前景物倍伤情。

闲阶露冷苔痕乱,西风满地送虫声。

虫声凄咽愁依旧,秋来人愈吟诗瘦。

夜深泣作秋虫行,凛凛西风入衫袖。

秋灯秋影不成眠,梦魂清冷向谁边。

已觉秋窗秋欲满,搔首忽惊秋鬓短。

秋风秋雨夜迢迢,秋虫隐隐声凄断。

秋鬓凋残成何事,泣尽秋虫落尽泪。

泪逐西风泪乱飞,冷结红冰不成字。

是泪是字还是虫,模糊一片秋难识。

泪眼模糊灯已昏,虫声寂寂掩重门。

幽魂一缕随秋尽,露草霜根空泪痕。

作者原注:秋虫者,余之灵魂也。盖余为伤心之人,喜吟诗而所作多哽咽,语不成格调,无组织少文理,故记寒虫,以自悲也。近年来,心愈伤、身愈瘦而人益老,作此诗真觉魂随风化,泪结秋虫,点点滴滴不自知,其为诗为虫也。

满江红·咏雪

窗雪无声,正丘壑玲珑透曙,飞鸟绝,山川冻合,苍茫云树。萧瑟梅花舒冷艳,凄凉乡思迷归路。叹今生无力起东风,沾泥絮。

诗牵梦,春光妒,愁侵鬓,霜华吐。化鹃啼夜月,血凝朝露。蹈海欲填精卫恨,挥戈难挽斜阳暮,看年来谗毁骨余灰,身名误。

1972年元月

屈指流光六十年,

得逢新世乐尧天。

有衣有食儿孙聚,

能俭能勤子妇贤。

山桂发时秋月冷,

野枭啼处暮云连。

漫云晚景多清兴,

长卧松杨便是仙。

对 联

之一

崇文化拜神明可怜一片痴心向梦中默祷

感秋风伤老大堪惜几行清泪在纸上偷流

之二

春到人间花飞锦绣

诗飘天上星唾珠玑

和李国藩杖头联

(一九六五年春于吉甫先生竹节杖头所见)

李国藩自题

曳在后,扶在前,心虚直,节劲坚,位居松下,序占梅先,辅行随志景,骑弄忆冲年,兴阔排归松顶月,悠游踏破陇头烟。

陈筠和题

行相对,止如前,品同卓,性同坚,儒宗医旨,启后承先,久殷山斗旺,安登杖国年,放浪吟哦遏岁月,出尘漂洒傲云烟。

和贺才斗“自挽联”(一九七一年二月)

贺才斗“自挽联”

悲怀何处遣,晚岁风光,梅花惟瘦骨,维枝有托,庭茂芝兰,屋起烟尘,那见春温伏荫,苟地下能安,聚首泉台,晨昏依阿母;

薄命竟如斯,卅年婢妾,藜藿饱枯肠,更狠多贪,杏魂凄冷,晴空霹雳,顿教筋断肢离,恨天阍莫叩,伤心家室,血泪洒啼鹃。

编者注:贺才斗,中山大学教师,1957年划为右派,下放回乡,受尽批斗、打击。后回武汉与妻生活。

陈筠“自挽联”

薄命竟如斯,忆卅年婢妾生涯,空余梅骨,哪堪鸳鸯反目,枕席难安,阿母有知,幸过泉台重荫我;

幽魂聊自慰,想一世坚贞气节,无负松操,最是兰桂挺枝,芳庭(编者注:两儿子)竟秀,吾儿勉志,精忠革命慎防修。

新年颂

新年,新年,可爱的新年,这是你破题儿出世的第一天,在新中国的版图里,多么美丽,多么庄严。大地换上了绿色的锦袍,春风吻遍了河岳山川,千红万紫,斗丽争妍。温泉中锦鳞泼泼,花丛间舞蝶翩翩,莺声奏管弦,高唱太平年。

新年,新年,可爱的新年,这是你躬逢盛世的第一天,从我国带来了和平的种子,要把人间布遍。国旗飘扬,气象万千。中华民族,挺立世界。愿您永远焕发鲜艳的笑脸,挽住东流水,长驻美少年。

春天到了

——赠给小朋友

春天到,春天到,春天到了真正好,打起先行鼓,吹起战斗号,荷着锄枪,唱着歌曲,向大自然进军。

你看桃花带笑迎朝日,柏柳添妆学舞蹈。满园红紫花开早,一片春光照。

新生活,多快乐,农场、工厂办学校,读书生产相结合。有党来栽培,有毛主席来领导,我们是一朵灿烂的大红花,要把全世界的人民覆荫在阳光下,趁此好时光,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明月赠陈霞

月亮呀,

你是我梦魂中

  最美丽的姑娘!

襟怀豁达,

意志高朗;

心性温柔,

精神玉样。

一片清晖照临了宇宙,

浮云哪能掩住你的光芒。

青云万里,

自在徜徉。

夜 雨

窗外的雨声,

好似我枕上的残泪,

一滴一滴揉碎了我的心灵,

引起了我无限的愁绪,

彻夜无眠,

不管我梦魂儿安适。

更被冷灯昏旧事,

那堪重记,

秋夜迢迢,

独自个,

尝着这清冷的滋味。

秋 声

秋熟了,

也一声声老了,

而我还是半生不熟的果子,

在岁月的枝头寂寞清冷。

秋风刮过,

落叶堆得比门槛还高。

时光的嘴唇,

多么轻易地吞掉我脸上的红颜。

历经沧桑,

我仍没摸热幸福这把金钥匙,

时间带走了我的青春,

我将以怎样的热情生活?

奔忙不想只为活着,

我穷尽一生只为了酿成人生美酒,

比秋天的丰实还要醉人的那种。

冬天的早晨——晨兴偶成之诗意

蝴蝶女士,

穿着一身黑黝黝的舞衫在那儿蹁跹,

我欣然地跟她去夜游花园。

可是繁华富丽的牡丹花还没有含苞吐叶,

我便回走到谢惠莲吟咏的池边,

这是我生平最景慕的第一个所在。

俯看萌出的诗芽,

也没有一些绿现。

这才使我真的失望了,

我正颓丧着,

忽然一阵冷,

吹到我腮前。

睁眼看时,

充满了晶莹的色彩,

晨光分外明艳。

我便披衣而起,

向窗外一望,

只见白茫茫的一片,

琼妆玉琢,

已换了一个新的世面。

丁芽向南的梅树枝条,

几个清香扑鼻,

鲜艳动人的红花,

逞着冻红的醉脸,

带着无限的春意,

已先点缀于琉璃的世界。

灯下的飞蛾

灯光之下,

有只很轻柔很美丽的飞蛾,

穿着杏黄色薄薄的舞衣,

向着灯焰很兴奋地飞舞;

几个翩翩的旋转,

不期把她可爱的舞衫燃烧着了,

在她有气无力挣扎的一瞬间,

已只剩得一个烧焦了的尸体。

可怜她为了找寻光明幸福的乐园,

而葬身于大窟窿之中,

我不禁为她流泪!

唉!人生男女的结合,

倘使遇到不淑之人,

她的身世,也许像飞蛾一样地不幸吧!

我绝不留恋

我绝不留恋,

天心是这么的矛盾。

火云如烧,

蝉声咽暑,

倦眼低垂,

模糊抛却书一部。

风过处,

窗外蛙声聒阁,

夜雨萧萧,

这懊恼的情怀,

又平添了几许。

我绝不留恋,

天心是这么的矛盾,

瘦减柳眉,

醉凝枫面,

春归未几时,

秋光又遍。

看霜露侵衣,

松涛怒吼,

西风飒飒,

丘野颤,

菊泪盈盈,

秋霖脉脉愁如见。

我绝不留恋,

天心是这么的矛盾,

醉了桃花,

迷了芳草,

怎的池塘里的诗芽,

绿杳香沉空吟藻,

碎纸零条一任春风吹乱,

从今抛却窗前稿,

雅意都消此身误,

寄心于祷(涛)。

给桂芳的一封信

桂芳吾妹:

正在想念你的时候,不期你一封蕴藏着无限深情的信,彩云般飞到了你久别雁行不幸朋友的身边。我欢喜得什么似的,我慢慢地读着,一字一字地欣赏着你的生动活泼、富有新思想的文字,我不禁叫好。“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何况我们隔离了这许多时日,你的学业当然有这样的进境。好似你在新生活的途径上,也将放出朝阳般的光明和灿烂来。我真佩服你,我更感到自己的惭愧,半生潦倒,故我几次想写信给你,总鼓不起勇气,我怕徒然使你为我悲伤。所以我宁为闭关谢客的举动。加之手中拮据,更使我成为一个忘情的颓废者。此后我的消息恐怕也不能向你尽情倾吐了!

祝你

康乐!

1952年3月

世界曾飘荡过这样的魂灵

——忆我可怜的祖母陈筠

在我的漫漫人生中,我不可能不时常想起我的奶奶,虽然她在我的脑海中只有我十岁以前的些微记忆,虽然我已不能记起她的模样。在我的情感世界里,我不可能不为我的奶奶激动,她的泣血的诗词,她的柔弱的身影,她的煎熬的心灵,她的悲剧的人生,每每想起来,都不觉鼻子酸辣,眼睛湿润。

今天我写这篇文章的起因,还得从几天前与易重廉老师的谈话说起。

我读高中就开始关注我奶奶的诗,但我颇为怀疑,因为那些诗词与课本上读过的比,我认为写得太好了,我不敢断定是不是我奶奶所作,我曾多方面考证,似乎没发现别人有,当然自己水平有限,不敢肯定。后来我也把她的诗投过稿,如向邵阳诗社多次投递,1994年向《诗词500家》投稿,但都是石沉大海,我颇为沮丧。几天前,我的恩师,楚辞专家易重廉老师看了我的长篇历史小说《雪峰山抗日传奇》,小说中引用我奶奶的七首诗词,易老师看后连声赞好,说能写这样好的诗的女人罕见。易老师也是诗词高手,他的高度评价使我兴奋。易老师还要求我迅速把我奶奶的作品整理出来,他想向同行推介。这个工作不难完成,因为我的叔叔在我奶奶逝后不久的1972年就把他抄过的诗词工整抄录,而且奶奶也仅存这些作品。我便在这几天把我奶奶的作品用电脑编排好了。

很多年前,我曾在我奶奶的作品上进行过修改,因为我有些看不懂,以为是奶奶错了,现在打字编排时,发现我奶奶的原稿不仅格律工整,而且用词妥贴,寓意深远,越看懂她的作品越对她的艺术水平钦佩,越对她的思想感情经历感慨。

奶奶虽然是我最怀念和最有感触的人,但我不仅不记得她的容貌,而且也不知道她的生平,我只听说她仅活60岁,她是1972年投屋后的池塘自尽的,那么她应该生于约1912年,即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是中华民族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年代,这一年,君主制结束,中华民族开始了新的历史,我奶奶是幸运的,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实际上,她的童年、少年在同时代的人中,应该也是比较幸运的,家里薄有田产(解放后还划为小地主),她还上过几年新学,这使她既有可能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又为她日后的人生带来了不幸与有幸。不幸是她容易多愁善感、愁肠百结,不能象普通的女人一样身强力壮,进行劳作,少受人欺负;有幸是因为她有一定文化,能借文字打发短暂又漫长的人生,排解、淡化心中的幽怨。在学校时,她还认识了许多男女同学,其中一个叫陈建国的同族男青年,还与她交往得好,感情比较深,后来还似乎通过讯息。那个人后来成了国民党的将领,八十年代住在香港(台湾)还与我叔通过信。

我爷爷在高洲五十四庙小学任过教后经商,虽然不富裕,但在当地有点名望,我奶奶嫁过来时有四十八台嫁妆(那时是相当风光的,后来还把其中的十多台借给亲戚彭琼结婚,陈旧后没有归还。贺龙红军经过时看到气派的房屋,崭新的家具,以为是地主,把家具搬走了,后来听说是小工商业者,才又退了回来),充实了爷爷空空的楼房。新婚夫妻是十分恩爱的,但夫妻久后失和是婚姻的通病。实际上,我也并不知道我爷爷和奶奶的恩恩怨怨,我只看见过爷爷打过奶奶一、二次,两人在我懂事的时候基本是冷战。贫困可能是他们关系不太好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有,我奶奶身体不太好,可能在夫妻生活方面有些对爷爷欠缺,而且我看到他们打架时奶奶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反正,夫妻之间的事,也不是太说得清的,况且我根本不知道具体情形。

我爷爷实际上也是一个很好但很可怜的人。他老人家比我奶奶晚逝十年,所以我与他在一起生活了近二十年。我爷爷读过书,他的字写得好,我还看到过他做过一首诗(也可能是受奶奶影响),当时我还抄录过,后来就不知到哪里去了,当然水平肯定比我奶奶差。他心灵手巧,既会搞农业,又做些小生意,走过一些远地方(听说还跟着当地名人贺学海去开石桥铺的金矿)。但民国大气候下,民间小商人有几个赚钱的,爷爷不仅不能充裕家庭,还耗费了奶奶的一些陪嫁,既贫穷,又对娇柔的妻子缺乏体贴。但在我的印象里,勤劳、善良、辛苦、沉默,这就是我记忆中的爷爷形象。爷爷给我做的小弹弓、小竹筒射水枪、小陀螺、小弓箭,现在还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玩具。

我对我奶奶的过去知之甚少,但我奶奶同我相处的日子中的事情却还是记得一些的。

我是奶奶从小带大的,由于生计,听说我还只有一岁时,母亲就随父到厂里做事去了,爷爷也常不在家,家中就只剩下我和奶奶。

在奶奶的呵护下成长,是我的幸运。她无微不至地关怀我,培育我,我现在还能记起许多的情境。

一缕和煦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奶奶在房中教我写字,是我永远的最美丽的记忆。

我家后面原有一棵如饱醮墨汁的笔一样的大柏树。多少个月夜,在柏树下的小坪里,奶奶教我儿歌、讲给我故事,那种神秘、那种美好,正是我品质良善、理想崇高、思维奇妙的良好开端。我感谢我的奶奶,她给我锻造了高洁的人生境界。知识渊博的奶奶,教给我不知多少儿歌、故事,但现在只记得“月光光,海光光,担担水,洗学堂”这几句最普通的了。

我奶奶还告诉我许多小游艺(如配多首歌的丢手娟游艺、老鹰抓小鸡游艺)、小手工。那纸做的飞机、风筝,那柳条编的小家什,特别是棕树嫩叶编的经纬齐整、可盛石子的小皮箩,回想起来,至今都能激动不已。很多小朋友都到我家找我奶奶玩,我们这些孩子也许给过她不少生趣。

我知道,小时候,我也把我的奶奶折腾得够呛。听说我每天的半夜三更都吵闹要吃东西,每当我想起奶奶点着一盏煤油灯,因为高度的近视而摸索着为我操劳的形象,我就内疚不已。小孩子是很难带的,但我奶奶却对我照料得无微不至,从没出过什么差错,倒是一个邻居从我奶奶手中接过我抱一下时,把我摔在石级上,摔破了我的鼻子,好多年后,奶奶还摸着我的鼻子,说鼻子摔扁了,不好看了。有一次我是很对不起我奶奶的,那次奶奶正在切菜,我却向她吵闹,并牵了她的手,她的一个小指头便被菜刀切破了,那是我对奶奶的最大伤害。当然,我对奶奶肯定还有很多伤害,只是我不自知罢了。我是奶奶的心头肉,我小时候长得还是人见人爱的,因此,奶奶对我寄托过很大的希望,但后来奶奶却似乎对我有点失望。她督促我写字,我却从来没写出一个好看的字,她和我爷爷甚至我父亲的字都写得较好,现存我奶奶的唯一一张手迹就可证明。但我的手却格外的笨拙,如奶奶每到新年就要我写“新正发笔,百事如意”,我的字却没有一次写得如她甚至如我自己的意。还有更甚的,奶奶要我做作文,我也从没作过象样的句子。如一次正在下大雪,她要我描写一下雪景,我想了半天,第一句话就把奶奶气得够呛,我那句话似乎是:“雪花飘啊飘,象下着白砂糖”。奶奶说,有这么多白砂糖么!气得她再也不看我的作文。我是奶奶眼中的“花枕头”,外表好看,里面是一堆干谷壳。我的差劲表现,一定令奶奶失望。做为她最钟爱、花了无数心血养大的长孙,我不能逗她开心,不能分担她的痛楚,也不能给她带来心灵的慰藉,使她失去了人生的乐趣,没有了生命的留恋,竟然在一个深夜,赴向屋后的清池,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要知道,一直到她逝世,我都睡在她的身边。我真恨我自己,为什么自己敬爱的奶奶不想活了,十来岁的我竟懵懂无知!为什么她最钟爱的长孙,竟引不起她对生的留连!池塘的水不太深,没不了顶,安灵的巫士说我奶奶曾在水中犹豫过,然而,冰冷的塘水并没有使奶奶回到睡着孙儿的温暖的被窝,奶奶啊,孙儿虽不可爱,但您还有爱着您、尊敬着您、在外面工作、两个还算过得去的儿子,您更有贤淑的、关怀着您的大儿媳,您不是在诗中也称赞:“更喜庭芳春郁翠,晓含香气近衣流”么?您难道真的一点也不留恋?即使人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但那笔样的柏树,还需要您的赞美;那月宫中寂寞的嫦娥,还想同您交流千古的幽情;屋前屋后的小溪,还等着您去看年年它们滋润出的不同的桃柳的新绿;对面的青山,也多么渴望能时时被您那幽怨却妙曼的诗词铭记。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没能再牵住您的情思,您不仅停止了您的生命,带走了您那千古幽怨、旷世才情,甚至把自己无数绝代佳作付之一炬,如果不是小儿子偶尔回来时抄录一些,只怕再也看不到您仅留的这几十首泣血之作。

我奶奶逝去的那个晚上,我睡得好沉啊,一直到临天亮时,听到妈妈的哭声才醒来。奶奶要自杀,妈妈早有预感,她请过很多人来劝说,晚上还时时警惕着,有天晚上还阻止了奶奶的外出,奶奶手无缚鸡之力,又不愿惊着家人,所以,赴清池是她的选择。我妈妈说,由于连夜提防,极度疲劳,那天晚上就小睡了一会儿,想不到奶奶就去了,一个死意已决的人,是难以阻止的。

奶奶去世时,九岁多的我悲痛欲绝啼哭,脸贴在棺漆上,脸部全红肿了,精神恍惚。但这些有什么用呢?我的奶奶去了,抛弃她的孙儿去了,从此,我再也看不到她的沉思的模样,再也听不到她细细的叮嘱,再也得不到她的教诲、疼爱,我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奶奶的轻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文革的困惑应该是主要原因。新中国建立时,年近四十的她曾以满腔的热情对待新生活。建国时,听说有人邀请她出来教书,但奶奶担心自己难以胜任而没有接受。不过,她学写新诗,歌颂新世界,积极参加家乡的文化活动。这从她的一些诗里能够反映出来。《咏家乡一·鹧鸪天》、《雪·1957年》、《积肥》、《春天到了》、《歌颂共产党》、《西江月·1958年》、《从文化馆开会回来的美感》、《绣农村》、《风雪中修水库的干劲》、《翻身乐》、《锄头歌》、《新年颂》等,无不体现她对新社会的歌颂。但从过苦日子开始,她的诗又回到了解放前,不再写社会的事,而是写个人的悲苦感受。六十年代末,破四旧,我亲眼看到奶奶响应国家的号召,把自己钟爱、甚至寄托着自己精神的藏书、部分手稿全部投入灶膛焚烧,后来又想不过,抽回了几本,如白居易的诗,古文观止,屈子辞,还有与董必武同学的当地名人贺学海珍藏过的几本书。书籍是她的生命、诗词是她的灵魂,这些东西的毁灭,对她的打击可想而知。但她当时又似乎是主动响应号召而烧的。

极端的贫病交加是重要原因。在我的记忆当中,我奶奶几乎没吃过一餐纯白的米饭,吃的几乎都是难以下咽的干红薯饭。文革前夕我出生时,我的妈妈仅被照顾到二斤已发臭的母猪肉,我奶奶的伙食就可想而知。极端的贫穷,在作者的诗中有反映。《给桂芳的一封信》中有“手中拮据”语;《七律》中有“送穷无计奈穷何”句。长久的营养不良,导致体弱多病,了无生趣。《减字木兰花》中有“心力涣,愁病年年”;《感怀》中有“病叶飘零事已空”。生活给作者带来的已经是无边的痛楚。

还有,周围也有些人喜欢无事生非,婆媳、夫妻不睦,对于善良、多愁善感、追求心灵纯洁完美的奶奶来说,是难以解脱的,“心情久化灰”。生命对她来说已经是一种负担,一种悲哀,她宁肯学飞娥赴火,桃花留冢,屈子投江,魂随风化,心随水逝。

“我”去了,世界没有了“我”,“我”也没有了世界。

不,您去了,但总有人永远会记着——世界上曾经飘荡过一个这样的魂灵!

陈筠长孙:贺树源

2004年3月中旬

才女吟

龙吉水

昨宵有幸遇马君,告我世上一奇闻。

云有山野农家妇,实为杰出女诗人。

举家虽无隔夜米,诗词歌赋巧而精。

可怜人赴清池死,更憾诗投烈火焚。

幸喜漏烧六十首,首首皆为绝妙文。

初闻此语疑不信,后阅诗词惊且钦。

伏案潜心细细读,词词句句震我心。

心潮起伏随诗涌,泪眼淋漓揩复盈。

恍如醉酒逢知己,惚似长歌遇知音。

感尔有容亦有德,多才多艺更多情。

可惜才高时不遇,可叹人杰地无灵。

慕尔情如李清照,怜君命若朱淑真。

幸喜焚稿烧未尽,留与后人仔细吟。

世俗昏昏可绝命,天理昭昭难绝情。

苦水无情淹才女,青山有幸铸诗魂。

料是诗魂当不朽,遗篇传与会人吟。

诗坛从此得富矿,开掘会当广且深。

若问此君何时何地何名姓,

二十世纪中国湖南隆回鸭田才女叫陈筠。

我是陈筠追星族中一员

贺炬荣

陈含英这么一位功力深厚、艺术精湛的女诗人,身世遭际却非常坎坷,可怜、可悲、可叹。从《隆回诗联》第三辑李传武先生的《陈含英诗词录》介绍和她的长孙贺树源先生的怀念文章里,我才知道了一些大概。

李先生也是一位颇见功力的民间诗人,和女诗人又是同乡、同代诗人,他应该对陈含英知道得比较详细吧!每欲找机会探访李先生询问更多详情,岂知不久,惊闻他也驾鹤西行。呜呼!天道荒唐,无常寡情,每每勾我无辜诗友,铸就人间憾事!

李传武先生辑录的是下面四首诗:《春日即事》、《蝶恋花·悼春》、《鹧鸪天·咏春》、《和杜甫(自感)》,其中最后一首是独有的:

年衰身病朝慵起,门对溪山雨未开。

池沼水深宜鸭浴,墙篱草长任鸡来。

春花烂漫空吟藻,秋月玲珑乏酒杯。

假日儿归腊欲尽,家贫聊以慰心怀。

读了四首诗,我感到分外惊奇。到了2004年,陈含英嫡孙贺树源先生整理了祖母遗稿,以《焚余集》为题付梓,我在这册诗集里看到了作者“焚余”之作品,这才对她的诗集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我的心也由原来的惊奇变成了震憾。

陈含英新旧诗并举,旧体深得唐诗宋词之遗韵,新诗虽然不多,也可圈可点。下面,让我以拙作表达对诗人的崇拜:

金井欣知隐易安,清词丽句绣南山。

寒梅冬雪妆怀抱,皓月春花映靥鬟。

裁出新诗声袅袅,吟成旧体泪斑斑。

葳蕤兰桂香浓郁,付梓焚余慰逝颜。

被陈筠的诗感动

——乾丰堂个三的博客

2008年第二期《诗词·中华墨典》新诗版编辑未满选刊了民间诗人陈筠的专版,我为他的这一举措拍手叫好,并鼎力支持。这是一个未曾发过诗的诗人,她的诗却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可以让当代许多所谓的诗人汗颜。

后来,我请诗人未满为第三期《诗词·中华墨典》写了一个导语,他是这样写的:“一个人若是喜爱上了诗歌,或是相信了诗歌,并且忠贞不二,那么,天注定他苦难一辈子,痛伤一辈子,失望一辈子。因为诗歌在绝望中,总是有希望的鬼火四处喷溅,哪怕死亡之神就站在面前,你不但不存畏惧,反而伸过不可抗拒的手,相互拥抱,相互化解万古冤仇。——真正的诗歌没有仇恨,有如上帝,丑恶和善良都是它的子民。——当人类最需要在黑暗或清冷中制造火焰和声响的时候,诗人,伟大的诗人就会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毫不犹疑的去点了自己的‘天灯’!如果上帝死了,大家不要惊慌,因为这世界上还有诗歌!还有诗人!”

深山才女人未识

——忆用肝胆魂灵铸诗词的陈筠

(贺树源为《隆回文史》十六辑撰写)

陈筠是我的祖母,她的诗词写得很好,我每示于人,凡懂得点诗词的人,莫不惊诧。

我给你录几首(以下具体诗词略)。

《咏家乡一·鹧鸪天》、《咏家乡二·南国早春桃柳》、《西江月·1958年》、《秋晚·如梦令》、《新秋晚眺·捣练子》。

这些诗词,语言之曲折,情景之交融,意趣之幽远,气度之豪迈,词句之奇巧,连接之酣畅,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这几首诗以描绘优美的大自然为主,天人和谐,细腻跌宕,读来清纯美妙。

但作者的心绪并不总是好的,相反,作者命运多舛,人生艰难,心境还很不好,所以,作者的诗词更多时候是幽郁、哀伤、无奈甚至是愤懑的。

我又录几首:

《中秋夜无月》、《中秋节·减字木兰花》、《偶感》、《阮郎归·春怨之一》、《春怨之二·清明》、《浪淘沙·次卷中人原韵》、《咏雪·满江红》。

我连续整篇引用我奶奶的诗词,似乎不合写此类文章的习惯。但我想,任何评论都是当不得原文的,我完整地多引些原文,是对我奶奶的最好介绍。

我奶奶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不仅是个人的际遇,更是时代的脉动。

新中国的建立,是现代最激动人心的大事,任何热血青年,哪怕是家庭成份不太好,受到革命打击的家庭中出来的青年人,都有可能为之讴歌。

我奶奶娘家是小地主,但她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却是那样满怀热爱:

“人民世界风光好。”(《咏家乡一·鹧鸪天》)

“中华民族,挺立世界。愿您永远焕发鲜艳的笑脸,挽住东流水,长驻美少年。”(《新年颂》)

“琼光遍地添新彩,玉色横枝放早梅;正喜年年多预兆,江山几次瑞图开?”(《雪·1957年》)

“锦簇红围树树花,春光掩映万人家;珠灯高照迎新岁,处处笙歌笑语哗。跨宝马,步香车,琼梅白雪斗诗花。河山大地皆文采,为祝中天日月华。“《绣农村·鹧鸪天》

在那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日子里,全国到处是激动人心的场面,我奶奶也写了许多满怀激情的诗篇:

《积肥》、《歌颂共产党·渔家傲》、《风雪中修水库·鹧鸪天》、《翻身乐·鹧鸪天》、《锄头歌》。

但是,从反右派开始,政治上不断左倾,经济上物乏民困,我奶奶的诗中便多了许多忧郁和伤感:

《感愁·五绝》、《新秋》、《不寐》

中国的灾难不断。破“四旧”,我奶奶响应号召,焚烧了自己打发日子慰藉心灵的依托——收藏的图书,情绪便更加低落。文化革命中,又有一些宵小之人,因我奶奶小脚女人不能参加集体劳动,在广播中骂她为“懒婆”。政治上受到打击,精神上也就受到伤害。贫困的中国农村,人际关系中也有着重重矛盾,我奶奶虽然善以待人,但有媳不孝,有邻多事,追求完美的诗人难免心灵的创伤。加之十分地贫困,我奶奶六十年的生命中,后期十年是在煎熬中度过的,反映这方面的作品也最多。

《一九六0年杂感》、《黄金缕二阕》、《七律·红树留春老更多》、《夜雨》、《题林黛玉》、《我绝不留恋》。

后面两年,已经万念俱灰,了无生趣,只想着结束自己的生命:

《感怀》、《七律·1972年元月》、《我绝不留恋》。

特别是《秋虫行·拟〈红楼梦桃花行〉之格》三十四行长篇抒怀,加一个小注,用了十八个“秋”字,“秋虫”“秋灯”“秋窗”“秋鬓”“秋风”“秋雨”,连续泣血之句,唱出愁肠百结,千古幽伤,读来动魄惊心。

婚姻不睦是农村中常见的,我奶奶与爷爷的夫妻关系也不太美满,爷爷想作生意发财,但在解放前的工商业环境中,一个老实的生意人是不可能发财的,爷爷不仅没有发财,相反还把我奶奶的丰厚陪嫁也赔了进去。事业的不如意,肯定缺乏对妻子的体贴,引起看重感情的妻子的不满,何况是一个古今罕见的多愁善感之妻。

我奶奶这方面的作品也有几篇:

《读回文有感》、《灯下的飞蛾》、《陈筠自挽联》。

我奶奶的人格是旧社会铸就的,“姗姗玉骨总天然”(《题画枕》)。她孝顺,听说年轻时曾割手臂之肉为亲人做药引。小脚、文弱、足不出户、善良不与人争,高度近视不太与人交往,这也是她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广泛的接触有利于情绪的稳定和心胸的开朗(当然,也许就不会有如此高水平的诗作),她曾被文化馆邀请参加过一次会议,由此还欣喜若狂:

《从文化馆开会回来的美感》。

但当政府中有人请她出来当教师时,她却不从,可能是不喜交往。“种地灌田新活计,清风明月旧交游”,(《七律·用白乐天香炉峰下山居草堂韵》)她宁愿与清风明月相伴,过清苦宁静的生活。但少见世面使她终生窝在乡间的家里,以至终日忧郁,人生困苦。

我的奶奶是良善而文雅的,即使自身受到很大的伤害,痛苦不堪时,表现在诗中也是比较含蓄的,但有一件事却令她刻骨铭心、咬牙切齿、终生难忘,诗词中也难掩饰仇恨之情。这就是诗人的父亲年纪轻轻就被当地恶霸“学阎王”谋害。我祖母的父亲是今隆回县鸭田镇人,才艺过人,如双手同时书写左右联,需有人在前拖纸,“学阎王”对他十分忌恨,在外面的路上谋害了他。

《和贺才斗“自挽联”》、《忆江南二阕》、《忆江南·感落花》、《感旧·忆江南》。

诗词中虽然剑声霍霍,但还是处理得比较艺术的。

我奶奶的诗词,含而不露,华而不花,沉而不窒,香而不熏,曲而不迷,妙而不妖。 “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似美酒,淳厚芬芳,余味悠长;似好茶,沁人心脾,久留馨香。

隆回诗人马轶麟看到我奶奶的诗词,激动得连续几天沉溺其中,他说越读越惊奇,越发觉其中文字意境的奇妙。我请马老师整理我奶奶的诗词,他不顾繁重的社会工作,迅速进行了修订。

这些诗的保全完全是我叔叔的功劳。他平时回家偶而抄录一些,不断积累,加上火中抢出来一些,才有今天这些绝妙的诗词。但我叔叔在外工作,并不经常在家。所抄诗词的时间、背景、目的……都不甚明了,我叔叔也不太懂诗,所录诗中有一些错谬。感谢马老师,他进行了认真的修订,他说没多少需要修改的,但还是发现了十多处可能是抄袭中出现的错误,并为一些诗词加注了词牌名,为一些典故加了注释。

马老师看了我奶奶的诗后,“奇文共欣赏”,又把其向隆回众多诗人推荐。其中龙吉水老师也是连续激动几天,并迅速写了长篇诗作《才女吟》记述自己的感受。楚辞专家易重廉,诗人谭奇洪、北大文学博士黄湘金、还有邹宗德等都曾向我表示过对我奶奶诗词的赞赏。

我祖母的诗能够有如此的感染力,不仅在于她的遣词造句能力,对诗的感悟能力,更在于她有着鲜明的爱憎,丰富的感知,细腻的情丝,对自然由衷的赞叹,对人生幸福的渴望。她瘦小的身躯里,奔腾着激情的血液,她文弱的外表内,涌动着不懈的魂灵。诗词中,流淌着她的血泪,浇铸着她的魂灵,甚至寄托着她的生命。

我奶奶的诗词,由于计算方式不同,篇数可能有十余首的出入,我计数为七十五首(阕),五千余字。计鹧鸪天五首,五律(绝)十一首,七律(绝)二十四首,捣练子一首,阮郎归一首,蝶恋花一首,西江月一首,如梦令一首,渔家傲一首,忆江南五首(阕),黄金缕二首(阕),浪陶沙一首,满江红一首,新诗一首,超长律诗四首,自由诗九首,对联五付,书信一封。古体诗词涉及十多种词牌名,即使只写一首的,都十分老到成熟,从这一点看,我奶奶的诗词作品应该还有很多。

可惜,我奶奶作诗时,我家没有人知道她诗词的价值,我的叔叔记载也许是出自对母亲的尊重和敬爱,我那时也还小。

我是奶奶带大的,父母在外工作,一岁以后由奶奶照料。听说我小时候很不好带,我出生在1963年,饿死很多人的三年困难之后不久,国家的状况还很不好,母亲生下我时仅得到二斤发臭的母猪肉。吃不饱的孩子是不可能安恙的,经常半夜都吵着要吃的,奶奶不得不起来。每当我想起高度近视的她,黑夜里为我摸索的身影,鼻子就发酸。

我奶奶带我到十岁,她不仅影响着我的人格,也使我有一些独特的能力和知识。可惜她在我十岁那年就辞世了,我知道她的诗写得好,但看不懂她的诗。我只知道向她索取,不知医治她破碎的心灵。那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最关键的时期,我奶奶也正是天人交战最激烈的时期。她早就有寻短见的打算,我听母亲说,她守过很多个晚上,那天出事的晚上她太疲倦而打盹。“心情久化灰”(《春怨之二·清明》),生命对她来说已经是一种负担,一种悲哀,她宁肯学飞蛾扑火(《灯下的飞蛾》),桃花留冢(《题林黛玉》),屈子投江。我是听到哭声而醒来的,我奶奶投屋左的池塘自尽。我奶奶去了,她再也看不到那对面的青山,那屋前屋后的溪河,那桃柳的新绿,但却留下了关于她们的妙曼诗篇。我奶奶走了,带着她的千古幽怨,旷世才情走了。她不是喜欢写月亮吗?也许,她去了月宫陪那寂寞的嫦娥了,反正,我看到月亮,仿佛有着我奶奶柔弱的身影。

我奶奶陈筠,又名陈含英,生于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壬子年十月十九日),逝于1972年8月21日。

《诗词》报2008年第2期《民间诗草》整版介绍我祖母的诗词,栏目编辑未满先生评曰:“诗歌在民间,民间有好诗。”“诗歌不是职业,永远不是!”

让我以诗人龙吉水老师的《才女吟》做结尾吧。

2008年初

隆回诗联学会

读《焚余集》即兴诗词集

(2022年6月11—13日)

前言

笔者祖母陈筠,又名陈含英,1912年11月17日生于鸭田(今隆回县),嫁于十多公里外的黄金井,逝于1972年8月21日。父亲陈煌成是秀才,书法较好,双手同时写对联须有人前面拖纸,听说邵阳城一门额“府门口”为他书写。可惜三十多岁被人害死。所以祖母从小严于律己,奋发勤俭,并用诗词抒发情思。

她生活的年代是中国最为动荡、变幻的时代,推翻帝制有了学习的机会,兵荒马乱、贫穷困苦让人痛楚无奈。新中国的成立让大家看到了希望,祖母的诗词也高歌称颂,但国家的贫困不是一下能解决的,政治运动又使人无所适从,特别是乡间恶劣的人际环境让人心碎,所以祖母的诗词以愁苦无奈居多。但不管多么困苦,她的诗都处理得十分艺术。正像笔者一篇文章中写的:“奶奶的诗词,含而不露,华而不花,沉而不窒,香而不熏,曲而不迷,妙而不妖。似美酒,淳厚芬芳,余味悠长;似好茶,沁人心脾,久留馨香。”她的用字很少生僻,她的语言像拉家常,一看就懂,但阅读时却能让人拍案惊奇,荡气回肠,长看不厌,边看边想,她字词的艺术性古今罕见。当时的隆回诗社社长马轶麟称她为隆回第一诗人,媲美李清照;诗人龙吉水称她为“诗魂”。她写的诗词确实是她的魂魄肝胆,加之艺术性,才有强烈的感染力。

《诗词》报2008年第2期《民间诗草》整版介绍祖母的诗词,栏目编辑未满先生评曰:“诗歌在民间,民间有好诗。”“诗歌不是职业,永远不是!”第3期还做了社评:“当人类最需要在黑暗或清冷中制造火焰和声响的时候,诗人,伟大的诗人就会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毫不犹疑的去点了自己的‘天灯’!如果上帝死了,大家不要惊慌,因为这世界上还有诗歌!还有诗人!”

英国剧作家毛姆说:“文学的最高形式是诗歌,诗歌是文学的终极目的,是人的心灵最崇高的活动。”笔者认为,诗词创作何止只是文学范畴,诗词创作实际上是一种激情的思想,诗词家都是思想家。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我们雪峰山区更是诗歌的峰峦。中国第一大诗人屈原在此徘徊吟唱,陶潜在这里开创田园诗派,柳宗元、刘禹锡、王夫之没有因落魄在此迷茫反而迷醉于诗作。“龚魏齐名”的魏源是那时代诗坛的神级存在;陈天华的思想名篇《警世钟》、《猛回头》以诗歌的形式出现;蔡锷、毛泽东也写出许多诗词奇篇。一个小地方有这么多诗界翘楚,是因为这里有诗词的土壤,笔者的一首打油诗《沅湘大地,思想者的乐园》中写道:“民谣祭歌,是楚辞的营养,有词赋的渊源;神傩活动的唱说词,其质量与数量举世罕见。”我们梅山区的神傩活动的歌词,那都是原汁原味的超长诗词啊!正是这些潜移默化哺育着我们雪峰山区的诗人,才能优质完成我们今天这种十分困难的即兴诗词的写作。

大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了这么好的诗词,是费了心机的,有的先生还连夜遐思吟咏。大家因《焚余集》再版而不得不做限时作业,也许并不是完全状态下的所思所想所作,万一有点不满意也不要紧,这毕竟只是一种临时安排的作业。

人生短暂又漫长,祝愿大家在未来的人生中写出更多佳作,谱写出自己更美满人生,那才是最重要的人生诗篇。

贺树源 2022年6月12日

诗词集锦

周玉清

佳辞读罢人垂泪,闺苑诗坛知有谁?

清照才华林妹命,《焚余》陈世自芳菲。

(新韵)

萧伟群

(一)

苦海沉珠月影寒,一章梦断百章残。

微吟已化黄泉冷,再版新成玉魄安。

书札依稀陈旧馆,诗篇次第忆情澜。

来年若有轻车便,我亦亲临拜杏坛。

(二)

别有诗情君子心,净如秋水滑如莺。

伤春巧赋闺中怨,忧世微吟月下声。

也伴雄鸡歌曙色,更期后辈寄浓情。

可怜一代女中杰,早弃红尘会屈平!

伍玉求

才堪咏絮命违时,更秉潇湘一段痴。

秦火至今深有恨,不焚鬼魅只焚诗。

注:潇湘,指黛玉。陈作中多黛玉痕迹,临逝焚稿。

欧阳栋轩

每字读来皆带血,几人思后不余哀?

好诗未尽随炉火,留与今朝仰大才。

陈立田

群中拍案说惊奇,赏读前贤掩卷时。

清韵相期莺出谷,新声有待凤来仪。

尝闻霜降三千树,已叹风摧又一枝。

仰慕才情羞愧处,吾今何敢再为诗。

曾霄汉

诗书一炬化何垓,故纸堆中怨异才。

页页文思香永逸,腔腔心血毕难恢。

濯清筠竹斑纹泪,浴白陈池墨染埃。

烈女幽魂犹抱志,无端笔下落徘徊。

周世贤

常恨天公眼未开,深山美玉掩尘埃。

光华夺目谁人识?读罢残文倍觉哀。

陈历章

(一)

贺家慈母自陈门,才艺非凡贯古今。

着意素笺填雅句,倾情彩笔赋诗文。

身生富室无骄态,命舛前途不怨人。

泪溅红荷归意去,焚余遗稿抵千金。

(新韵)

(二)

万念俱灰诗册焚,红楼典故乍重临。

才高有悖家常事,命舛多违主妇勤。

花谢花飞随水逝,浪平浪起带风闻。

黃粱易醒轻弹指,余稿篇章孟母文。

(新韵)

张淮程

金乌西下老鹰坡,玉兔东升过五罗。

一卷才情悲薄命,云溪浪溅泪滂沱!

刘助长

(一)

绿肥瘦影几经描,沧海浮云别梦遥。

集子焚余心若镜,如同清照和笙箫。

(二)

千古云峰孕物娆,焚余一卷恨难消。

莫言屈子怀冤屈,红袖几多忧国朝。

杨大强

才堪咏柳命如何,满腹玑珠付碧波。

心事屡因家事碎,问君谁不泪滂沱!

海鑫威

常将生活过成诗,紧锁深闺人不知。

满腹经纶传后学,能为俚语赋新辞。

朱容国

家国情怀竟若何?焚诗饮恨向清波。

心香一柱遥相祭,吊罢汨罗吊五罗。

沈自珍

天降女才人,含冤告水神。

腰缠金万贯,何必赋余音!

(新韵)

欧阳日初

(一)

夜雨萧萧自可听,怀情无诉女才星。

红尘不恋芬芳在,绿杳香沉池草青。

(二)

蝶恋花

顾影相怜谁忍看。自诉衷肠,负了多情愿。襟袖只余红泪满,沈腰销尽寒秋晚。

世事飘零千古怨。家国情怀,孤独何人见。焚稿心灰池水暗,幽魂一缕随风断。

刘期贵

(一)

巾帼英豪眼界明,焚余遗稿著贤声。

梦中犹蓄苍生泪,笔底蕴藏家国情。

格调始终追李杜,胸怀一惯步朱程。

那堪抱恨仙游去,化作莲池护玉神。

(二)

巾帼先驱眼力明,高山仰止慕贤声。

梦中叨念苍生淚,笔底录陈邦国情。

诗赋原堪追李杜,言行总是学朱程。

焚余集恨愤然去,天下文坛少一人!

陈启仲

读罢焚余起大惊,诗词百卷表才情。

至今犹见清塘水,洗去哀愁污浊名。

曾专文

焚稿诗人陈讳筠,天生丽质志凌云。

慧根总在劫时显,濯淖污泥自吐芬。

朱景华

三分月色七分情,意涩心酸触肺声。

自古红颜多薄命,如雷贯耳令人惊。

杨运富

拜读诗词敬意生,才高八斗令人惊。

句工语壮歌春色,笔妙心豪颂太平。

字字珠玑家国事,篇篇雨露子孙情。

命途多舛身投水,岁月沧桑一代英。

胡铁学

一代文豪女,几多悲泪声。

青灯陪只影,诗韵共惊鸣。

心比黄连苦,身如黛玉情。

残书留半卷,故事后贤评。

袁小红

命运悲摧人未识,经纶满腹物先知。

诗词曲赋心相许,雪月风花意竞期。

一卷焚余情已远,百篇励志韵称奇。

松操梅骨壮春色,怒向丛林溅泪迟。

刘可夫

柔情几许入诗文,璧坐玑驰出俗纷。

佳句淋漓谁识读,相思自解遁青云。

长河

(一)

读罢焚余掩卷哀,悠悠篱落韫元才。

几多悲喜和诗下,不尽骚吟信手来。

慨叹红颜怜命苦,空遗幽影鉴塘怀。

残篇有幸今传世,梅骨松操细细裁。

(新韵)

(二)

西江月

淡竹疏篱欢乐,锄头田地愁绵。平平仄仄忆当年,半卷焚余奇传。

诗蕴兰芳清韵,操持梅骨松泉。几多无奈灶台边,一跃清塘空怨。

(三)

行香子

传世焚余,得咏珠笺。蕴兰韵、灵动蹁跹。寻常故事,山树云烟。惜韫元才、易安梦、断肠篇。

人情似纸,味味狂癫。红尘劫、苦煎流年。杜鹃啼血,刀剑霜严。愿灵泉好、诗词健、激情燃。

罗中平

家国情怀总赋诗,是非曲直有谁知。

湘中才女今相识,五十年来不觉迟。

陈喜鹏

一代佳人谁有怜?张张诗赋化成烟。

流年不利天无眼,满腹经纶赴九泉。

李权

梓乡翘楚古来骄,旷世才华百里挑。

海国师夷图远志,松坡起义讨袁枭。

文韬武略千秋颂,词魄诗魂半卷描。

才女倾情耽丽句,两行热泪化琼瑶。

阳赞

缘何而涉水,门外打头风。

挥手自兹去,《焚余》震耳聋。

胡智宇

颖川才女不逢时,憔悴胸中锦绣诗。

难觅知音焚手稿,心中苦楚有谁知。

王光辉

偶读佳文倍感惊,世间才女赋平生。

风流溢处同花语,雅致来时望月鸣。

淡对清贫梳墨韵,闲将孤寂入诗声。

焚余自蕴绵绵意,细细讴吟字字情。

刘启波

卜算子

黛玉葬花魂,相拟焚书稿。柳绿桃红尽是诗,不胜人间扰。

本是月中娥,心绪谁知晓?写尽平生寂寞言,怎奈香魂了。

刘安

拜读遗篇忽泪奔,平生爱恨铸诗魂。

时逢困厄无从寄,再品焚余可究根。

颜鸿

诗草焚烧喜有余,深山才女并非虚。

最怜春怨潇湘句,吟瘦男儿恨不如。

罗佐君

采桑子

人生起伏情难抑,诗意留芳,满目凄凉。想想焚余痛断肠。

蓬莱广揽才华女,清水池塘,不尽思量,一缕幽魂送夕阳。

杨芬

一卷焚余绝世诗,苍天未惜女儿痴。

曾将好句和春色,无奈霜风萎碧丝。

俗事频煎斑竹泪,寒鹃独唱瘦梅词。

花飞只向清波去,玉骨冰心不染泥。

袁静林

行香子

雨泼青衣,折翼塘前。任凄风,拂乱心弦。飞花落墨,不朽诗篇。问有谁惜,有谁懂,有谁怜?

柴门紧锁,清词半卷。怅长宵,孤枕无眠。焚笺泣血,梦断尘缘。剩一声叹,一声怨,一声咽。

刘爱国

(一)

一卷焚余焉眷身,香魂留做苦哦人。

而今免被重楼锁,往后许能腰干伸。

处世毋求为女杰,坠英何惜入埃尘。

捐驱明志鉴千古,奕代追怀泪湿巾!

(二)

西江月

一度灰心慵倦,几曾绿意氤氲。春来不解忆王孙,秋后何妨烧尽。

半甲重逢花甲,一轮又接新轮。长风吹彻冷吟魂,千古悲凉一瞬。

吴小艾

青玉案

残笺尽是伤怀句,爱和梦,均辜负。多少愁思朝与暮,寄无人寄,诉无人诉,辗碎沉波去。

焚余读罢心如煮,百转柔肠叹今古。蕙草由来开寞处,多情似毒,才情似蛊,总把红颜误。

周述科

秋愁春怨亦潇湘,闺阁奇才志未扬。

饮恨尘霄空品味,纵身碧漾世留香。

马初江

深山才女病贫煎,度日艰难苦闷缠。

焚稿投塘离俗世,余篇醒世慰先贤。

谭绍财

(一)

《焚余》佳作惊,毓秀孕奇情。

雅调歌阳暖,巴词带寂声。

(二)

《焚余集》再版誌贺

《焚余》滋润后昆心,白雪阳春寄雅情。

致敬诗魂追李杜,骚坛欣看遍金声。

龙春龙

山乡烟雨润诗笺,才女生逢火热年。

执念萦怀难抒展,身消玉殒遁新天。

李桂华

应恨黄天不作为,忍将冷眼看娥眉。

诗心碎作千千瓣,苦雨凄风梦断时。

张国宝

醉东风

一腔幽怨,锦字千千万。欲共莺啼莺又远,泪入砚台墨淡。

谁料世味难尝,哪堪玉骨柔肠。残月秋风瘦影,寂然捉梦池塘!

曾树新

读罢诗词泪满衣,悲欢离合震心扉;

焚余遗稿重刊印,春暖花开亦芳菲。

王文斌

陈氏出奇女,幽兰蕙质真;

诗词藏锦绣,细品见竹筠。

(新韵)

贺树源

怀念祖母

明月疏星涤太空,重慈遗作烁苍穹。

冰霜冷露研残墨,流水高山醉彩虹。

绘句稀章成烂漫,含辛品苦绣玲珑。

人生自古谁能永,留取诗魂世代崇。

编 后

伍玉求

壬寅之夏,受贺树源先生之托,让我为其已故祖母、著名诗人陈筠女史校斟《焚余集》中的古典诗词,并稍予点评。应承之余,内心惶恐,自知才疏学浅,有负重托。更怕唐突亵渎先贤遗作,反使蒙尘,则罪莫大焉。转思有幸先睹骊珠,亦为文字有缘。至于瞎子摸象、挂一漏万、错会曲解、断章取义之种种情形,则先在此谢过。即使珠玉蒙尘,将来必有高人秀士拂为之光。先贤有灵,想必宥我。

细读《焚余集》,摛藻撷珠,培兰种蕙。虽焚余剩作不多,犹可窥见诗人才识非凡,足光闺阃。其未出阁时,饱读诗书,出今入古。胸藏锦绣,笔吐烟霞。清如秋月,艳过春花,馥比荷香,瘦如梅影。欣则鸟语花妍,悲则风凄雨泣。刚则与山并峙,婉则过水无痕。文字变幻无穷,音律和谐悦耳。诗人婚后历尽坎坷,饱经风雨。经济拮据,精神痛苦。心漉血泪,诗带沧桑。才堪咏絮,命薄潇湘。同病相怜,文字相应。所作《秋虫行》,即使黛玉重生,亦难逾之。惜一代才女,衔恨而终。诗付祝融,魂依共工。焚余之诗词,散落亲友之间,零星传抄,颠倒错漏。树源先生力加搜集整理,意将付梓。璞玉重光,诗坛盛事。诗人泉下有知,或可瞑目矣。

编余,以拙词一阙作结,调寄《行香子·书<焚余集>后》:

梦影蹁跹,小字缠绵。笔轻灵、绘尽云烟。寻常寂寞,撷入吟笺。恰在风中,在月下,在花前。

日薄虞渊,月冷啼鹃。对清宵、不再留连。生侪兰蕙,寂化芳莲。叹一生情,一生梦,一生缘。

2022年6月21日

第一版《后记》续

第一版《后记》: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感谢易重廉先生和马轶麟先生对我祖母诗词的赏识,考证和校订。

“好心人常有,热心人不常有。”感谢文化局张晗先生、印刷厂谭湘华先生、诗词学会谭奇洪先生的无私帮助或指教。

第二版续前《后记》:

“抖音常有,知音不常有”。感谢龙吉水先生、《诗词》未满先生和个三先生、贺炬荣先生、欧阳日初先生、萧伟群先生、刘助长先生、伍玉求先生……等所有研讨、唱和、捐赠书画作品及帮助关心关注我祖母诗集的各位知音。

陈筠后辈记

2022年7月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