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是近两年很流行的一句情话,话说得很美,但一个人的深情究竟能到什么地步呢?苏轼为原配王弗写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但对王闰之和王朝云也是深情一片;元稹在凭《遣悲怀三首》声名大噪后,转身就与薛涛、刘采春等才女打得火热。小编并不是说爱人逝去后就不该再寻幸福,而是想说有时候“一往而深”真的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清朝无名乞丐临终前的诗(明代一位寡妇变卖家产时写下首诗)(1)

与才子们的洒脱相比,古代的才女们似乎没有那么看得开。本期要和大家介绍的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寡妇,此女姓与名都不知,只知其夫家姓陆,人称陆寡妇。史书上对她的记载不多,《净土圣贤录易解》中记录,此女20岁即丧夫,半生贫寒,却不肯再嫁,独自将3岁的儿子养大成人。陆寡妇平生只写了两首诗,加起来共56个字,却字字泣血,感动了许多男人。

第一首诗是丈夫去世不久后,她变卖家产准备带儿子回乡时所作,短短4句虽无一泪字却句句含泪,流传了几百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清朝无名乞丐临终前的诗(明代一位寡妇变卖家产时写下首诗)(2)

《卖废宅》

壁有苍苔甑有尘,家园一旦属西邻。

伤心怕见门前柳,明日犹如陌路人。

曾经与丈夫朝夕相处的地方,如今却成了一处废宅了,再待在故地只会让人生出“物是人非之感”,所以卖废宅是不愿意再天天触景伤情。诗的首句“壁有苍苔甑有尘”写的是废宅如今的情形,墙壁上有青苔,“甑”是指古代的炊具,可见诗人已经很久没有在这儿开火生饭了。之所以描写这两处的细节,是因为墙壁是宅子的外表,而厨房不生火则体现这里再就没有了生气。第二句写的是自己卖宅于邻的事,只轻轻一笔可见她内心的无奈。

清朝无名乞丐临终前的诗(明代一位寡妇变卖家产时写下首诗)(3)

最感人的是后两句,“伤心怕见门前柳”其实有两层意思。门前的柳树一定记录着她与丈夫的美好时光,丈夫去世后她不忍再见;现在要卖到宅子,心中也是万般不舍,所以更是见则伤情。最后一句诗人想到今后就要和宅子和柳树成为陌路,心中满是伤感。纵观这首诗,虽然无法与名家的诗作相比,但却字字发自肺腑。

在守寡多年后,才女终于将三岁的儿子抚养长大,儿子20岁及冠时她又挥笔写下首诗送给儿子。全诗如下:

清朝无名乞丐临终前的诗(明代一位寡妇变卖家产时写下首诗)(4)

《冠子》

汝年三岁父亡身,汝父先亡母苦辛。

难得光阴到今日,加冠见汝又成人。

在这首诗中,诗人不再那么伤感,但回首这17年的时光,她内心却有无限感触。诗的前两句向已成年的儿子表达自己的辛苦,儿子三岁没了父亲自己是又为母又为父。第三句中的一个“难得”,可见这些年她熬得有多辛苦。最后一句笔锋一转,诗人不再伤感了,毕竟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与第一首诗相比,这首诗一看就是信手拈来之作,写得通俗易懂,却令人动容。

清朝无名乞丐临终前的诗(明代一位寡妇变卖家产时写下首诗)(5)

这位不知名的才女一生只写了这两首诗,加起来只有56个字,却相隔了17年。很难想象在这17年里她是怎么过来的,但后世为了表达对她的钦佩,给她安了一个挺美的结局。据说她死后留下了一条罗裙,亲友在烧裙子时发现火中金光迸出,隐约可见十尊佛像,大家都说这是她的福气。虽然这些传说没什么依据,但这两首诗却流传了下来,感动了许多人。这两首诗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