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品读一段《资治通鉴》,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苏秦之死有几种说法(苏秦之死缘起于私通)(1)

《资治通鉴》学习笔记-70

苏秦通于燕文公之夫人,易王知之。苏秦恐,乃说易王曰:“臣居燕不能使燕重,而在齐则燕重。”易王许之。乃伪得罪于燕而奔齐,齐宣王以为客卿。苏秦说齐王高宫室,大苑囿(yòu),以明得意,欲以敝齐而为燕。——周显王四十五年(前324年)齐大夫与苏秦争宠,使人刺秦,杀之。(此段出自“周纪三”)——周慎靓王四年(前317年) 译《鉴》

苏秦与已故燕文公的夫人私通,燕易王知道这个事。

苏秦十分惶恐,便对燕易王说:“我留在燕国不能增加燕国的分量和威望,而我要是在齐国,则可以设法让燕国变得更加重要。”燕易王同意了苏秦的请求。

于是,苏秦假装在燕国犯罪,然后逃往齐国。齐宣王任用他为客卿。

苏秦劝说齐王增高宫殿、扩大林园,以彰显齐王的地位,苏秦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借此使齐国国力凋敝,进而能对燕国有利。

入齐后的第七年,齐国大夫因为与苏秦争宠,派人行刺苏秦,杀死了苏秦。

苏秦之死有几种说法(苏秦之死缘起于私通)(2)

苏秦像

品《鉴》 1

前332年,秦惠王勾结齐、魏两国联合攻打赵国以破坏合纵盟约,赵肃侯对此大发雷霆,责备苏秦,惶恐中,苏秦请求赵肃侯派遣他出使燕国,发誓要想办法报复齐国。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前324年,在8年多的时间里,苏秦在燕国没有履行报复齐国的承诺,倒是犯了个严重的作风问题——他和燕文公夫人私通了。

色字头上一把刀。这份感情,经过一番辗转,最终让苏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2

当时燕易王才十岁,知道丑事后,却反而更加厚待苏秦。

易王母,文侯夫人也,与苏秦私通。燕王知之,而事之加厚。

——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

事出反常必有妖!燕易王投来的每一次微笑,都让苏秦心生恐惧,他觉得,待燕易王羽翼丰满,迟早会诛杀自己。

于是,苏秦借机要求到齐国去当间谍。

3

间谍不是想当就能当的。

苏秦曾许诺帮赵国报复齐国,随后又在燕国待得滋润,现在突然要跑去齐国,总得有个理由。

苏秦用了“苦肉计”,他假装在燕国获罪,就是为了拿张“投名状”,以取得齐王的信任。

4

到了齐国,苏秦凭着一张巧舌,在齐宣王那里讨了个客卿之位。齐宣王死后,他开始忽悠新上任的齐湣(mǐn)王大行奢靡之道,想以此削弱齐国。

看来,有些跟随你、吹捧你的人,有时只是为了利用你、误导你!

苏秦之死有几种说法(苏秦之死缘起于私通)(3)

影视剧中的苏秦

5

人红是非多!苏秦这棵大树,自然会在齐国招来股股忌妒之风。齐国不少大夫都和苏秦争宠,这就为苏秦之死埋下了伏笔。

入齐的第7年,苏秦遇刺了。

刺客手持利刃,正中苏秦要害,随后逃之夭夭。

弥留之际,苏秦仍不失谋臣之智,为自己设计了一套周密的复仇计划。他对齐王说,“我即将死去,请在闹市对我处以车裂之刑,告示人们‘苏秦是为了燕国利益而在齐国作乱’,如此一来,杀我之人就会主动暴露了。”

齐王如苏秦所愿,结果也如苏秦所言,苏秦最终为自己报了仇。

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因而诛之。燕闻之曰:“甚矣,齐之为苏生报仇也!”

——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6

苏秦行“间”于齐,想方设法弱化齐国,既履行了15年前对赵肃侯的承诺,也履行了7年前对燕易王的承诺。

苏秦弥留之际的计策,既为自己复了仇,又或有意、或无意地让自己“罪有应得”。

为什么说苏秦可能是有意让自己“罪有应得”呢?苏秦在齐国的间谍行径,车裂之刑是配得上的,虽然当时暂未暴露,但迟早会暴露,后来也确实暴露了。看着眼前仍蒙在鼓里且将真心为自己报仇的齐王,不知临死前的苏秦是否内心有愧?也许无愧,但更大的可能是有愧,否则他没必要用那么残忍的方式“引蛇出洞”,他在复仇计划中对自己作出恰如其分的安排——“为燕作乱于齐”的罪名和“车裂以徇于市”的刑罚,也许就是想求个“心安理得”······

果真如此的话,苏秦走得可谓畅快——生前搅得风起云涌,死后落个无亏无欠······

苏秦之死有几种说法(苏秦之死缘起于私通)(4)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太平庄的苏秦墓

切己体察·对境炼心

你是“齐王”吗?身边可有“苏秦”?

欢迎关注公众號“静读资治通鉴”,一起读《资治通鉴》,阅千载春秋!

,